我倒是有思考过相关的问题。那我这里先假设定义投资中的人性是“追涨杀跌”。
先看下大部分指数的构建规则,我们会发现纳入规则往往是与市值相关的。比如沪深300指数以规模和流动性作为选样的两个根本标准。
什么意思,规模和流动性简单理解为上市公司的市值和成交额。这意味着,大概率情况下,涨的好的,已经跑出来的大企业才会被纳入指数。而跌的多的,无人问津交易的将被剔除指数。
从指数构建结果看,指数的成分股不就是一种“追涨杀跌”吗?这里出现了第二个假设,我们默认指数黑天鹅少,长期走势是曲折向上的。这时我们把指数看成一个整体,在跌的时候(总市值变小)买入是有优势的。这时买入行为就是左侧,属于定义中的反人性操作。
我讲清楚了吗?实际上,跌时买入指数这个操作,是反人性的买入了顺人性构成的一揽子成分股。这就是我投资框架中投增很重要的一种底层观点。先等它跑出来(大而不倒,抗风险强),择机再纳入我的投增。至于没跑出来的,或者被剔除的,如果想赌,想办法搞成投变,没办法搞就放弃。
反人性投资:利用指数的追涨杀跌特性
本文探讨了投资中的人性——追涨杀跌,并从指数构建的角度分析,指出指数成分股的选择往往反映了这一特性。作者提出,在指数下跌时买入,实际上是采取了反人性的左侧交易策略,投资于一揽子顺人性成长的成分股。这种策略认为,选择已证明实力且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公司,并在适当时机纳入投资组合,是一种有效的投资方式。对于未能脱颖而出的公司,则可通过其他投资策略进行考虑或放弃。

231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