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读
前言
1、框架选型
其实关于测试框架选型,要考量的无非是如下几点:
个人技术基础如何,框架的学习难易曲线;
框架功能是否丰富,官方文档是否详细,框架生态是否成熟;
框架本身的扩展性如何,是否支持多语言,开源还是商业的;
如果个人技术基础比较薄弱,建议选择功能丰富开箱即用,且学习曲线比较平滑的。
有些框架入门简单,但是进阶和落地难度就会特别高;
有些框架入门难度稍微高点,但整体的学习难易曲线比较平滑,适合不断打怪升级,这点需要看个人适配程度和喜好。
第二点,功能丰富意味着落地实践阶段二次开发封装的成本投入较低。详细的官方文档可以帮助新手更快的入门,且其中也会有不少的案例。
所谓的生态就是用这个框架的人多不多,用的多自然遇到的问题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更多人在前面趟坑。
至于第三点,就是选型后落地方面的考量。支持多语言,意味着和研发团队的技术栈以及被测应用更为匹配;开源意味着更低的直接成本,扩展性则是是否支持团队级别的定制化选项。
2、落地实践路径
自动化测试框架和工具都很成熟了,落地实践的案例也不少,但具体落地过程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考量具体的业务特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迭代频次等很多因素,很难说有普适性的通用案例可以参考。
我想换个角度,从自动化测试相关的面试题来聊聊它的落地路径,也许你能收获不一样的思路和方法。当然,下面列举的面试问题是由浅及深的,且会列出考察点和回答问题的逻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自动化测试是如何做的?
回答思路:从问题出发,要解决什么问题,采用了什么工具/框架,原因是什么?自动化测试的流程,重点是哪些方面,要面临哪些挑战,如何解决的,是否有更好的方式。
2)选择自研框架和开源框架?
回答思路:这个问题考察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开源/商用框架优缺点的了解程度,以及和自身团队及业务的匹配性;
另一方面则是自研框架和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2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