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读
前言
1、接口分类及分析方法,测试重点
1)功能分类
功能间接口:系统中功能模块间的接口,比如:ERP系统中采购模块和库存模块之间的接口
特点:一般部署在同一个服务器中,并且使用同一个数据库
测试方法:通常采用黑盒测试方法,注意接口数据在不同模块间的走向;尤其是接口间的逻辑控制关系
例如:销售发货,检查库存可用量,如可用量不足,则不允许发货
系统间接口:不同系统间的接口,比如:银行的各个系统间的接口。核心系统和各个外围系统之间都是此类接口
特点:部署在不同服务器上,不仅采用不同的数据库,而且数据库类型还有可能不同
测试方法:通常采用白盒测试方法,关注系统间接口的实现方式
例如:接口文件类型、接口文件格式、接口文件处理方式等
2)类型分类
业务接口:系统或功能间有业务逻辑关系,比如:ERP系统中,采购入库后,会生成库存入库单,影响可用量等,也可称为:联机接口
特点:接口间有业务逻辑的上下游关系,可能会涉及跨系统或者模块的逻辑控制,以及反向操作
测试方法:通常黑盒测试方法,注重分析业务逻辑,采用路径覆盖法分析,重点:注意正向反向操作的测试
数据接口:接口数据有上下游关系,比如:企业征信系统,要通过数据交换平台获取核心系统的数据,也可称为:批量接口
特点:系统间只存在数据的上下游关系,而且都是进行批量处理
测试方法:通常采用白盒测试方法,关注数据的文件格式,以及记录数及内容是否正确,还要考虑数据加密问题
3)数据方向分类
单向接口:数据在接口中是单向流动,但根据实现方式分为单项推或单项取
比如:数据仓库和各系统间的接口基本都是单项的,一方面前端系统向数据仓库推送数据,一方面后端系统从数据仓库取数据仓库提供的数据
特点:不管是单向推还是单项取,都会有一个FTP地址,存放指定数据文件,并且有定时存取规则,可从日志中查看结果
测试方法:通常采用黑盒白盒结合的测试方法,着重数据文件格式,是否按照规则存取等
双向接口:两个系统间的数据有往来,比如:综合报文处理系统和核心系统,从何报文处理系统即接受核心系统发送的数据,又要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核心系统
特点:可以将不同数据方向的接口分开分析,当做两个单项接口,注意来往数据通常具有关联性
测试方法:通常采用黑盒白盒结合的测试方法,注重来往数据的关联性,合理设计测试数据,制定测试执行计划
4)数据读写方式分类
单独读写接口:数据在接口中不仅单项流动,而且都是读或者写的单独操作,比如:前面提到的各系统和数据仓库的数据交换
特点:与单项接口相似
测试方法:黑盒白盒相结合的方法,注意读写的权限,以及单接口功能未正常实现时,系统是否有异常处理机制
即读又写接口:系统间接口处理时,即读取又写入,比如:贷款合同管理和核心系统,先读取核心系统中的合同信息,添加合同成功后,又将合同编号回写到核心系统中
特点:一般都是业务类接口,非数据类接口,并且都有逻辑控制的要求
测试方法:通常采用黑盒测试方法,注意业务逻辑控制,不仅要检查读取的数据是否正确,还要检查回填数据是否正确
5)层级分类
直接(联机)接口:系统或模块间的接口是直接联通的
特点:直接联通
测试方法:黑盒白盒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接口特征分析即可
间接(非联机)接口:系统间接口不是直接联通,通过第三方中转后,才进行连接,比如:综合报文系统和核心系统,中间隔着一个ESB
特点:接口间的中间层,会进行处理,才会将数据发送到接口系统,这个不会涉及业务逻辑,只是数据格式转换
测试方法:黑盒白盒相结合的方法,可直接忽略中间层的存在,设计测试用例;但出现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中间层处理是否正确,并且,测试中间层异常时,系统处理是否正确
2、接口测试的必要性和意义
接口测试实施在多系统的平台架构下,有着极为高效的成本收益比(当然,单元测试收益更高,但实施单元测试的成本投入更大,技术要求更高,所以应该选择更适合自身的才是最好的方案)。
接口测试天生为高复杂性的平台带来高效的缺陷检测和质量监督能力,平台复杂,系统越庞大,接口测试的效果越明显。
总的来说,接口测试是保证高复杂性系统质量的内在要求和低成本的经济利益驱动作用下的最佳方案,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节省了测试成本
根据数据模型推算,底层的一个程序BUG可能引发上层的8个左右BUG,而且底层的BUG更容易引起全网的死机;接口测试能够提供系统复杂度上升情况下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2)接口测试不同于单元测试
接口测试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对系统接口进行全面高效持续的检测。
3)效益更高
将接口测试实现为自动化和持续集成,当系统复杂度和体积越大,接口测试的成本就越低,相对应的,效益产出就越高。
3、做接口测试需要哪些技能
做接口测试,需要的技能,基本就是以下几点:
业务流:了解系统及内部各个组件之间的业务逻辑交互;
数据流:了解接口的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
协议:包括http协议,TCP/IP协议族(之前的博客有系统的介绍过协议,传送门:http协议:菜鸟入门系列)
工具:工具可以辅助我们更好更高效的完成工作,常用的接口测试工具有:jmeter、loadrunner、soapui、postman等;
数据库知识:无论是从数据库获取知识,还是确认数据落地,抑或接口对数据执行了哪些操作,都需要确认,因此数据库知识(其实就是增删改查)就很有必要;
补充:接口文档的几个必要点:完整性、一致性、容错性;
4、接口自动化测试
1)如何开展
首先,调试单个接口,保证单个接口的正确和通畅(类似于性能测试中的基准测试);
其次,明确数据流,业务流;
最后,将N个接口测试脚本串起来,执行即可;
最重要的一点,别想太多太复杂,先把最基础最简单的做起来,就成功一大半了,至于扩展性的第三方接口、https、定时任务、自动出测试报告、自动发邮件等等功能,这都是不断累计和优化的,
行动起来就行,想太多不如行动起来,让接口自动化测试落地,才是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
2)开展之前需要知道的
现在的测试对象包含几个页面?
每个页面涉及几个接口?
分别在哪一步调用?
每个接口包含哪些字段?
各个字段对应数据库哪张表?
每个表中各个字段是什么意思?
各个接口对表产生了怎样的操作?
5、自动化框架
什么是框架?你可以理解为一个完整的环,也可以理解为让接口测试脚本运行的一整套环境,平台,随便什么都可以;一般一个自动化测试框架包含以下几点:
数据池:即测试数据的存储管理,一般集成为一个data包,其中包括:
log(日志文件)、report(测试报告文件,一般为xml格式)、case-data(单个接口的测试数据,一般为json格式)、server-data(接口业务串联的数据,可以用excel管理)
脚本管理中心:接口测试脚本的统一管理、存储、调度中心,常用的工具有maven、ant等,或者可以使用编程语言中的单元测试框架提供的功能,选择自己适用的即可;
运行平台:一般是借助工具来运行这些测试脚本,工具可以使用上面提及到的几种(jemter、loadrunner、soapui等),同样,选择合适的很重要;
持续集成工具:最常见的就是Jenkins,它的作用就是监控外部程序的调用执行,定时或者触发调度任务,测试脚本执行等功能;
通信服务:dubbo、spring_boot、thrift等RPC、REST同步调用服务;
测试结果统计管理中心:比如testlink,目的是为了测试结果自动更新上传,更好的统计测试结果,以便后期的优化;
上面说了这么多,实际上它的意义就是:数据与脚本分离,测试结果自动提交通知,提高测试脚本和测试数据的维护便利等等。
接口测试工具:Jmeter+Ant+csv+Jenkins+Alluer;
接口测试工具:Postman+newman+csv+Jenkins+Alluer;
接口自动化测试:Python+requests+pytest+yaml+alluer+Jenkins;
接口测试项目实战
下面是我整理的2025年最全的软件测试工程师学习知识架构体系图 |
一、Python编程入门到精通
二、接口自动化项目实战
三、Web自动化项目实战
四、App自动化项目实战
五、一线大厂简历
六、测试开发DevOps体系
七、常用自动化测试工具
八、JMeter性能测试
九、总结(尾部小惊喜)
人生最珍贵的不是终点站的奖杯,而是追梦路上那个永不放弃的自己。当你觉得撑不住时,请记住:每个伟大的故事都写在最艰难的章节之后。你的坚持,正在创造别人眼中的奇迹!
别被暂时的风雨模糊了双眼!那些让你流泪的磨练,正在雕刻更璀璨的未来。当别人选择放弃时,你的坚持就是胜利的宣言。向前奔跑吧,整个世界都在等待你的光芒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