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第四十六回,荒淫无道的荣国公嫡孙贾赦想娶贾母的贴身丫鬟鸳鸯为妾,这让贾母非常生气,连带着怪罪了很多人,连本与此事毫无关联的王夫人都被错怪了,幸亏有机敏的探春及时提醒贾母,才让她回过神来。随后,贾母与王熙凤之间就有了这样的对话:
……贾母又笑道:“凤姐儿也不提我。”凤姐儿笑道:“我倒不派老太太的不是,老太太倒寻上我了?”……“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呢。”贾母笑道:“这倒是我的不是了?”凤姐儿笑道:“自然是老太太的不是了。”……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君主魏文侯派兵拿下中山后,把它赐给了自己的儿子,可是又觉得这样做不合礼数,应该先给弟弟才对,于是他怀着忐忑的心试探群臣:“寡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君呢?”大多数人唯唯诺诺,称赞魏文侯是个仁君,唯有一个叫任座的大臣没有随声附和,而是直言不讳地说:“你取得了中山后,本来应该封给你弟弟,但却错误地赐给了儿子,怎么能叫仁君呢?”魏文侯听后立马面露不悦。
诚然,实话实说并不是不好,但在大庭广众之下,谏言如此锋芒毕露,绝对不合时宜,特别是遇到了一个并不怎么贤明的主子。实际上,任座在事后不久也意识到了危险的存在,于是赶紧悄悄逃出宫了。
故事还没完。魏文侯后来又拿同样的问题,问一个叫翟璜的人。
翟璜特别注意说话场合和分寸,他首先回答,“您当然是仁君”,
然后解释说,“只有君王仁德,臣下才敢直言不讳,任座之所以敢那样说话,就因为您是仁君啊。”
魏文侯自己倒不好意思了,他后来下令找回了任座,还奉其为上宾,同时也为了保持“仁德,臣下才敢直言不讳,任座之所以敢那样说话,就因为您是仁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