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爆发机械硬盘是否已到生命终点的激烈辩论。本文从性能、成本、可靠性三维度解析争议焦点。
企业级硬盘技术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根据IDC 2025年Q2报告显示,全球企业存储设备市场规模突破
其中HDD仍以58%的份额主导冷数据存储,而SSD在热数据处理领域的渗透率已提升至39%。这种技术分化的背后,是企业对存储性能、成本效益和可靠性的三重考量:而视频监控等冷数据场景,则持续依赖HAMR(热辅助磁记录)技术带来的20TB+超大容量硬盘。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AI训练数据量年均增长67%(Gartner数据),在技术突破方面,企业级硬盘领域正呈现多路径创新态势
不同行业对硬盘技术的需求呈现显著分化
某头部证券公司的全闪存集群采用PCIe 5.0 SSD,配合NVMe-oF协议,使订单处理延迟降至80微秒,较传统架构提升40倍吞吐量
智能安防平台采用大容量HDD+SSD缓存方案,在2000路摄像头7×24录制场景下,存储TCO降低35%
某自动驾驶公司将热数据存放于傲腾持久内存,温数据采用QLC SSD,冷数据则使用HAMR HDD,使数据检索效率提升8倍
在存储成本层面,企业需要建立动态评估模型
但需注意,全闪存阵列通过智能压缩和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实际有效容量可达物理容量的5倍
7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