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网络工程,奔三了啊。此文转载自:http://hi.baidu.com/javami/blog/item/b59e25384864e72eb8998f91.html
IP的承载和被承载功能可形象描述为:everything over IP over everything。显然,这段话的英文描述结构很匀称优美。这段优美的语句可以直接翻译为:任何东西都可以跑在IP上,IP可以跑在任何东西上。也可以贴近业界翻译为:任何应用都可以跑在IP上,IP可以跑在任何网络上。个人感觉把everything看做‘任何东西’更贴近客观事实,因为实践经验已让我们领略到IP之上和之下的东西确实有极大的任意性。
“everything over IP”中的everything=任意通信介质、任意电气特性、任意通信接口、任意CPU、任意主板、任意操作系统、任意应用软件=任意硬件系统+任意软件系统=任意物。“IP over everything”中的everything=任意通信介质、任意电气特性、任意通信接口、任意CPU、任意主板、任意操作系统、任意协议软件=任意硬件系统+任意协议系统=任意网。
.......故标题可以用中文这么描述:任意物 over IP over 任意网。(后补:这一说法的支撑理论本人小结为:TCP/IP作为一种软件,与普通软件一样,均可运行在任意的物理通信接口及其相应的数据链路协议上,借此实现IP over everything。以及与普通软件一样,可被任何软件调用,借此实现everything over IP。---20091226)
.......为阐明以上所指‘everything’的任意性,这里举一个典型的网络结构例子:PC机--IP路由器--以太网等任意实体网。说明如下:
PC机(代表任意物):不运行TCP/IP软件,纯粹运行应用程序(Web、Ftp、Email、Telnet、QQ、嵌入式系统等),PC机经由某种数据线与路由器传送数据。(补充:其实这个‘某种数据线’可以是任意的链路层之下的实体网,这个应该不影响本文思想。)
IP路由器(代表IP):运行TCP/IP软件,把从PC机发来的数据进行TCP封装和IP包封装,经由某种数据线将IP包传送给以太网卡,也把从以太网卡送来的IP包解出TCP包,再从TCP包解出应用协议包(如http)经由某种数据线传给PC机。
以太网(代表任意网):网卡把IP包封装进以太网帧后交给以太网交换机,交换机将以太网帧以分组交换方式在以太网上传递,网卡也将从交换机接收来的以太网帧解出IP包,将IP包交给上层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