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通计算机网络
文章平均质量分 72
计算机网络技术详解,自下而上介绍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低三层统称为通信子网,它是为了联网而附加上去的通信设备,完成数据的传输功能;高三层统称为资源子网,它相当于计算机系统,完成数据的处理等功能。运输层承上启下。
优惠券已抵扣
余额抵扣
还需支付
¥99.90
¥299.90
购买须知?
本专栏为图文内容,最终完结不会低于15篇文章。
订阅专栏,享有专栏所有文章阅读权限。
本专栏为虚拟商品,基于网络商品和虚拟商品的性质和特征,专栏一经购买无正当理由不予退款,不支持升级,敬请谅解。
AI算法攻城狮
互联网算法工程师,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算法落地实践经验
展开
-
什么是https加密?
身份盗窃和浏览器警告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没有为网站安装合适的SSL证书实现https加密会降低用户的信任度,导致客户流失,使在线成交率下降,从而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在在线商务的领域里,信任就是一切。在保护客户信息安全的技术上投资,可以赢得客户的信任,而这是任何在网上做生意的公司或电子商务网站的关键因素,网站安装SSL证书实现https加密,可以有效地帮助建立客户信任度。原创 2022-10-28 20:55:14 · 285 阅读 · 0 评论 -
TCP协议
TCP协议的特点TCP是在不可靠的IP层之上实现的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它主要解决传输的可靠、有序、无丢失和不重复的问题。TCP是TCP/IP体系中非常复杂的一个协议,主要特点有:1)TCP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2)每一条TCP连接有两个端点,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是点对点的(一对一)。3)TCP提供可靠的交付服务,保证传输的数据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且有序。4)TCP提供全双工原创 2015-12-03 00:12:27 · 1169 阅读 · 0 评论 -
IP各号段代表什么意思呢?
A类IP地址中,bai第1字节为网络地址,其它3个字节为主机地址。B类IP地址中,第1字节和第2字节为网络地址,其它2个字节为主机地址。C类IP地址重,第1字节、第2字节和第3个字节为网络地址,第4个字节为主机地址。两个ip地址,例如:192.168.1.1/24,和 192.168.1.2/24,网络地址相同,则这两个ip处于同一个网络,如不是同一个网络的主机之间通信必须通过设备对数据进行转发。扩展资料:IP地址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地址分配的层次特点,将每个IP地址都分割成网络号和主机号两原创 2021-02-08 12:17:27 · 16692 阅读 · 0 评论 -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协议定义了浏览器(万维网客户进程)怎样向万维网服务器请求万维网文档,以及服务器怎样把文档传送给浏览器。从层次的角度,HTTP是面向事务的应用层协议,它规定了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请求和响应的格式和规则,它是万维网上能够可靠地交换文件(包括文本、声音、图像等各种多媒体文件)的重要基础。 1. HTTP的操作过程从协议执行过程来说,浏览器要访问WWW服务器时,首先要完原创 2015-07-06 16:01:32 · 1394 阅读 · 0 评论 -
既然有 HTTP 请求,为什么还要用 RPC 调用?
HTTP协议,以其中的Restful规范为代表,其优势很大。它可读性好,且可以得到防火墙的支持、跨语言的支持。而且,在去年的报告中,Restful大有超过RPC的趋势。本想引用下报告内容,无奈最近由于某些原因,KeXueShangWang被Qiang了。等我日后出墙时,再做补充。但是HTTP也有其缺点,这是与其优点相对应的。首先是有用信息占比少,毕竟HTTP工作在第七层,包含了大量的H...原创 2020-02-29 14:45:39 · 1628 阅读 · 1 评论 -
十分钟搞懂HTTP和HTTPS协议
什么是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之间为了实现网络通信而达成的一种“约定”或者”规则“,有了这种”约定“,不同厂商的生产设备,以及不同操作系统组成的计算机之间,就可以实现通信。HTTP协议是什么?HTTP协议是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缩写,英文是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它是从WEB服务器传输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设计HTTP最初的目的...转载 2019-12-25 19:39:43 · 2631 阅读 · 4 评论 -
第一篇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下面关于OSI 参考模型各层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BCEA. 物理层涉及在通信信道(Channel)上传输原始比特流,它定义了传输数据所需要的机械、电气、功能及规程等特性。B. 网络层决定传输报文的最佳路由,其关键问题是确定数据包从源端到目的端如何选择路由。C. 传输层的基本功能是建立、维护虚电路,进行差错校验和流量控制。D. 会话层负责数据格式处理、数据加密等。E. 应用原创 2014-01-08 09:19:50 · 1441 阅读 · 0 评论 -
1.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简而言之, 计算机网络就是一些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在计算机 网络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提出了不同的定义,这些定义反映了当时网络技术发展的水平。1、广义观点此观点认为,只要是能实现远程信息处理的系统或进一步能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都是计算机网络。广义的观原创 2016-07-27 23:27:40 · 1982 阅读 · 0 评论 -
1.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从不同角度,可以将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分为如下几类: 1)从组成成分上,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由硬件、软件、协议三大组成部分,缺一不可。 硬件主要由主机(也叫端系统)、通信链路(如双绞线、光纤)、交换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和通信处理机(如网卡)等组成。软件主要包括各种实现资源共享的软件、方便用户使用的各种工具软件,如 网络操作系统、邮件收发程序、FTP程序、聊天程序等。软件部分多属于应用层。协议是计原创 2016-07-27 23:53:01 · 6165 阅读 · 0 评论 -
1.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数据通信它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用来实现联网计算机之间的各种信息的传输,并实现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联系起来,进行统一的调配、控制和管理。比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应用,离开了计算机网络将无法实现。2、资源共享可以是资源共享、数据共享,也可以是硬件共享,使计算机网络中的资源互通有无,分工协作,从而极大地提高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利用率。3、分布式处理当计算机网络中的某个原创 2016-07-30 00:29:24 · 1724 阅读 · 0 评论 -
1.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分布范围分类 1)广域网(WAN)。广域网的任务是提供长距离通信。运送主机所发送的数据,其覆盖范围通常为几十到几千千米的区域,因而有时也称为远程网。广域网是因特网的核心部分。连续广域网的各结点交换机的链路一般都是高速链路,具有较大的通信容量。 2)城域网(MAN)。城域网的覆盖范围可以跨越几个街区甚至整个城市。覆盖范围约为5~50KM。城域网大多采用以太网技术,因而有时也常 并入局域网的范原创 2016-07-30 00:50:16 · 1452 阅读 · 0 评论 -
1.1.5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特网的所有标准都以RFC(Request For Comments)的形式在因特网上发布。但并非每个RFC都是因特网标准,RFC要上升为因特网正式标准需经过以下四个阶段: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这个阶段还不是RFC文档。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这个阶段开始就称为RFC文档3)草案标准(D原创 2016-08-03 22:14:09 · 6089 阅读 · 0 评论 -
1.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从不同方面度量了计算机网络的性能。1)宽带(Bandwidth)本来表示通信线路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单位是赫兹(HZ)。而在计算机网络中,宽带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达数据的能力,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词,单位是“比特每秒(b/s)”.2)时延(Delay)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 另一 端所需要的总的时间。它由四个部分构成:发送时延、传播原创 2016-08-03 23:10:36 · 1289 阅读 · 0 评论 -
1.2.1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两个系统中实体间的通信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为了降低协议设计和调试过程的复杂性,也为了便于对网络进行研究、实现和维护,促进标准化工作,通常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以分层的方式进行建模。 我们把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换言之,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所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它是计算机网络中的层次,各层的协议及其层间接口的集合。需要强原创 2016-08-04 23:09:36 · 3514 阅读 · 0 评论 -
1.2.2 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的概念
1.协议协议就是规则的集合。在网络中药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就必须遵循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了所交换的数据的格式以及相关的 同步问题。这些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它是控制两个(或多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也就是水平的。网络协议也简称为协议。 协议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部分组成。 (1)语法规定了传输原创 2016-08-05 23:53:21 · 14644 阅读 · 0 评论 -
1.2.3.1 ISO/OSI参考模型
1.OSI参考模型国际化标准组织(ISO)提出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称为开发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通常简称为OSI参考模型。OSI有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低三层统称为通信子网,它是为了联网而附加上去的通信设备,完成数据的传输功能;高三层统称为资源子网,它相当于计算机系统,完成数据的处理等功能。运输层承上启下。 (1)物理层(P原创 2016-08-06 11:48:54 · 1297 阅读 · 0 评论 -
TCP协议
1、TCP协议的特点TCP是在不可靠的IP层之上实现的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它主要解决传输的可靠、有序、无丢失和不重复的问题。TCP是TCP/IP体系中非常复杂的一个协议,主要特点有:1)TCP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2)每一条TCP连接有两个端点,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是点对点的(一对一)。3)TCP提供可靠的交付服务,保证传输的数据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且有序。4)TCP提供全双工通信。TCP允许通原创 2016-07-24 23:50:51 · 874 阅读 · 0 评论 -
1.2.3.2 TCP/IP模型
TCP/IP模型,从低到高依次为:网络接口层(对应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对应OSI参考模型中的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TCP/IP由于得到广泛应用而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网络接口层的功能类似于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它表示与物理网络的接口,但实际上TCP/IP本身并没有真正描述这一部分,只是指出主机必须使用某种协议与网络连接,以便能在其上传递IP原创 2016-08-09 00:20:21 · 1117 阅读 · 0 评论 -
1.2.3.3 TCP/IP模型与OSI参考模型的比较
TCP/IP模型与OSI参考模型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二者都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将庞大且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较容易处理的,范围较小的问题,而且分层的功能也大体相似。其次,二者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再次,二者都是可以解决异构网络的互联,实现世界上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两个模型除了具有这些基本的相似之处,也有很多差别。第一,OSI参考模型的最大功能就是精确地原创 2016-08-09 23:20:50 · 1859 阅读 · 0 评论 -
1.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本章小结及疑难点
1、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分布式系统最主要的特点整个系统中的各个计算机最用户都是透明的。用户输入命令就可以运行程序,但用户并不知道是哪一台计算机在为它运行程序。是操作系统为用户选择一台最合适的计算机来运行其程序,并将运行的结果传送到合适的地方。计算机网络则不同,用户必须先在欲运行程序的计算机上进行登录,然后按照计算机的地址,将程序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到该计算机上去运行。最后根据用原创 2016-07-24 23:14:53 · 1613 阅读 · 0 评论 -
2.1.1通信基础 基本概念
1.数据、信号与码元数据是指传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存在形式。 数据和信号都可以用“模拟的”或“数字的”来修饰: ①连续变化的数据(或信号)称为模拟信号; ②取值仅允许为有限的几个离散数值的数据(或信号)称为数字数据(或数字信号)。数据传输方式可以分为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串行传输是指一个一个比特按照时间顺序传输(出于经济的考虑,远距离通信通常采用原创 2016-08-11 23:29:47 · 1403 阅读 · 0 评论 -
2.1.2 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
1.奈奎斯特定理奈奎斯特定理又称奈氏准则,它指出在理想低通(没有噪音、带宽有限)的信道中,极限码元传输率为2WBaud。其中,W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是HZ。若用V表示每个码元离散电平的数目,则极限数据率为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极限数据传输率=2Wlog2 V (单位:b/s)对于奈氏准则,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若传输速率超过上限,就会出现严原创 2016-08-13 23:44:51 · 14432 阅读 · 1 评论 -
2.1.3 编码与调制
数据无论是数字的还是模拟的,为了传输的目的都必须转变成信号,把数据变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把数据变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编码。信号是数据的具体表示形式,它和数据有一定的关系,但又和数据不同。数字数据可以通过数字发送器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也可以通过放大器调制器转换成模拟信号传输;同样,模拟数据可以通过PCM编码器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也可以通过放大器调制器转换成模拟信号传输。这样就形成了下列原创 2016-08-15 23:21:37 · 7854 阅读 · 0 评论 -
2.1.4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1、电路交换在进行数据传输前,两个结点之间必须要建立一条专用(双方独占)的物理通信路径(由通信双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该路径可能经过许多中间结点。该线路在整个数据传输期间一直被独占,直到通信结束后才被释放。因此,电路交换技术分为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电路交换的关键点是:在数据传输的原创 2016-08-16 23:37:04 · 2411 阅读 · 0 评论 -
2.1.5 数据报与虚电路
分组交换根据其通信子网向端点系统提供的服务,还可以进一步分为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方式和无连接的数据报方式。这两种服务方式都由网络层提供。1.数据报 当作为通信子网用户的端系统要发送一个报文时,在端系统中实现的高层协议先把报文拆成若干个带有序号的数据单元,并在网络层加上地址等控制信息后形成数据报分组(即网络层PDU)。中间结点存储分组一段很短的时间,找到最佳的路由后,尽快转发每个分组。不同的分组原创 2016-08-19 23:15:19 · 6623 阅读 · 0 评论 -
2.2.1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与无线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也称为传输媒体,它是发送设备和接受设备之间的物理通路。传输介质可分为导向传输介质和非导向传输介质,在导向传输介质中,电磁波被导向沿着固体媒介(铜线或光纤)传播,而非导向传输介质可以是空气、真空或海水等。1、双绞线 双绞线是古老、又常用的传输介质,它由两根采用一定规则并排绞合的、相互绝缘的铜导线组成。绞合可以减少相邻导线的电磁干扰。为了进一步提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可在双绞线的外面再加上原创 2016-08-23 23:31:49 · 7292 阅读 · 0 评论 -
2.3.1 中继器
中继器又称为转发器,主要功能是将信号整形并放大再转发出去,以消除信号由于经过一长段电缆,因噪声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失真和衰减,使信号的波形和强度所需要的要求,来扩大网络传输的距离。其原理是信号再生(而不是简单地将衰减的信号放大)。中继器有两个端口,将一个端口输入的数据从另一个端口发送出去,它仅作用于信号的电气部分,而不管数据是否有错误数据或不适合网段的数据。中继器是局域网环境下用来扩大网络规模的原创 2016-08-24 22:53:52 · 1550 阅读 · 0 评论 -
2.3.2 集线器
集线器实质上是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也可以工作在物理层。在Hub工作时,当一个端口接受到数据后,由于信号在从端口到Hub的传输过程中已有了衰减,所以Hub便将该信号进行整形放大,使之再生(恢复)到发送时的状态,紧接着转发到其他所有(除输入端口以外)处于工作状态的端口上。如果同时有两个或多个端口输入,则输出时会发生冲突,致使这些数据都称为无效的。从Hub的工作方式可以看出,它在网络中只起到信号放大和转原创 2016-08-24 23:29:19 · 1046 阅读 · 0 评论 -
2.4 物理层本章小结
1、传输媒体是物理层吗?传输媒体和物理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传输媒体并不是物理层。由于传输媒体在物理层的下面,而物理层是体系结构的第一层,因此有时称传输媒体为0层,在传输媒体中传输的是信号,但传输媒体并不知道所传输的信号代表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传输媒体不知道所传输的信号什么时候是1什么时候是0.但物理层由于规定了电气特性,因此能够识别所传送的比特流。2、什么是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宽带传输?三者的区别是原创 2016-07-24 23:27:46 · 1323 阅读 · 0 评论 -
3.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其主要作用是加强物理层传输原始流的功能,将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改造成为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使之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条无差错的链路。3.1.1为网络层提供服务对网络层而言,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是将源机器中来自网络层的数据传输到目标机器的网络层。1)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原机器发送数据帧时,无需先建立链路连接,目的的机器收到数原创 2016-08-25 22:55:15 · 1463 阅读 · 0 评论 -
3.2 组帧
数据链路层之所以要把比特组合成帧为单位传输,是为了在出错时只重发出错的帧,而不必重发全部数据,从而提高了效率。为了使接收方能正确地接受并检查所传输的帧,发送方必须依据一定的规则吧网络层递交的分组封装成帧(称为组帧)。组帧主要解决帧边界、帧同步、透明传输等问题。通常有以下四种方法实现组帧.注意:组帧时既要加首部,又要加尾部。原因:在网络中是以帧为最小单位进行传输的,所以 接收端要正确地接受帧,必原创 2016-08-26 23:39:40 · 5421 阅读 · 0 评论 -
3.3 差错控制
概括地说,传输中的差错都是由于噪声引起的。噪声有两大类:一类是信道中所固定的、持续存在的随机热噪声;另一类是由于外界特定个的短暂原因所造成的冲击噪声。前者可以通过提高信噪比来减少或避免干扰,而后者不可能靠提高信号幅度来避免干扰造成的差错,是产生差错的重要原因。通常利用编码技术进行差错控制,主要由两类: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ARQ)和前向原创 2016-09-01 01:14:24 · 1929 阅读 · 0 评论 -
3.4.1 流量控制、可靠传输与滑动窗口机制
流量控制涉及对链路上帧的发送速率的控制,以使接收方有足够的缓冲空间来接受每一个帧。例如,在面向帧的自动重传请求系统中,当待确认帧的数量增加时,有可能超出缓冲存储空间而造成过载。流量控制的基本方法是由接收方控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常见的方式有两种:停止-等待协议和滑动窗口协议。1.停止-等待流量控制基本原理发送方每发送一帧,都要等待接收方的应答信号,之后才能发送下一帧;接收方每接受一帧,都原创 2016-09-01 23:14:41 · 3507 阅读 · 0 评论 -
3.4.2 单帧滑动窗口与停止等待协议
在停止等待协议中,源站发送单个帧后必须等待确认,在目的站的回答到达源站之前,源站不能发送其他的数据帧。从滑动窗口机制的角度看,停止等待协议相当于发送窗口和接受窗口的接受窗口大小均为1的滑动窗口协议。在停止等待协议中,除了数据帧丢失,还可能出现以下两种差错:到达目的站的帧可能已遭破坏,接受站利用在前面讨论过的差错检测技术检出后,简单地将该帧丢弃。为了对付这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源站装备了计时器,原创 2016-09-05 23:55:15 · 2707 阅读 · 0 评论 -
3.4.3 多帧滑动窗口和后退N帧协议(GBN)
在后退N帧式ARQ中,发送方不需要在收到上一帧的ACK后才能开始发送下一帧,而是可以连续发送帧。当接受方检测出失序的信息帧后,要求发送方重发最后一个正确接受的信息帧之后的所有未确认的帧;或者当发送方发送了N个帧后,若发现该N个帧,若发现该N个帧的前一个帧在计时器超时后仍未返回其确认信息,则该帧被判为出错或丢失,此时发送方就不得不又重传该出错帧及随后的N个帧。换句话说,接受帧只允许按顺序接受帧。原创 2016-09-06 23:06:42 · 16311 阅读 · 3 评论 -
3.4.4 多帧滑动窗口与选择重传协议(SR)
为了进一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可设法只重传出现差错的数据帧或者是计数器超时的数据帧。但此时必须加大接受窗口,以便先收下发送序号不连续但仍处在接受窗口中的那些数据帧。等到所缺序号的数据帧收到后再一并送交主机。这就是选择重传ARQ协议。在选择重传协议中,每一个发送缓冲区对应一个计时器,当计时器超时时,缓冲区的帧就会重传。另外该协议使用了比上述其他协议更有效的差错处理策略,即一旦接收方怀疑帧出错,就会原创 2016-09-06 23:30:31 · 10989 阅读 · 0 评论 -
3.5.1介质访问控制
介质访问控制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为使用介质的每个结点隔离来自同一信道上其他结点所传送的信号,以协调活动结点的传输。用来决定广播信道中信道分配的协议属于数据链路层的一个子层,称为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子层。常见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有: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和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其中前者是静态划分信道的方法,而后者是动态分配信道的方法原创 2016-09-08 23:49:49 · 2092 阅读 · 0 评论 -
3.9 数据链路层 本章小结
1、链路和数据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 有何区别链路就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其他任何的交换结点。在进行数据通信时,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路径往往要经过很多段这样的链路。可见,链路只是一条路径的组成部分。数据链路则是另一个概念。当要在一条线路上传送数据时,除了必须要有一条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一些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原创 2016-07-24 23:40:57 · 756 阅读 · 0 评论 -
第3章 网络设备及其操作系统介绍
1.以下属于路由器特性的是( A )。A.逐跳转发数据包 B.维护路由表 C.执行路由查找 D.接口类型丰富 2.以下属于二层交换机特性的是(BC)。A.利用IP包头中的信息进行转发 B.维护MAC地址表 C.隔离冲突域 (每个端口都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原创 2014-01-08 09:35:00 · 1436 阅读 · 0 评论 -
第4章 网络设备操作基础
1. 在路由器上配置好Telnet 服务的相关配置后,从PC 能够ping 通路由器,但是Telnet路由器失败,PC一直显示正在连接到x.x.x.x,可能的原因是CD。(选择一项或多项)A. 中间网络路由配置不对B. Telnet 密码设置不正确C. 路由器Telnet服务没有启动D. 中间网络阻止了PC 对路由器的TCP 端口23 发起连接2.如果需要在MSR 上配置以太口原创 2014-01-08 09:42:10 · 1439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