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不同场合,HEVC设立了GOP的三中编码结构,即帧内编码,低延迟编码,随机访问编码。这三种编码结构在编码结构配置文件中显示了各种结构的参数。
如图所示,帧内编码给出了两个参考的配置文件,main main10 这两个配置文件在参数上的区别,前面一个比特深度为8,后一个为10.(还有别的区别,但是我还不知道)
由帧内编码结构的定义知道,GOP内所有的预测编码都选择帧内预测编码(I帧),
从图中可以看出coding structure中Intraperiod 的值为1,说明所有的帧都选择帧内预测。
同理可以知道低延迟的参数中intraperiod的值应该为-1,即第一帧为I帧,其余的为P B帧。
本文深入探讨了HEVC编码中的三种核心编码结构:帧内编码、低延迟编码及随机访问编码。通过对比它们在编码结构配置文件中的参数设置,详细解析了每种编码类型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具体来说,帧内编码通过选择帧内预测编码确保了编码效率与质量;低延迟编码则侧重于快速响应与实时性需求;而随机访问编码则提供了灵活的时间访问特性。文章旨在为视频编码领域的开发者提供深入理解与应用指导。
153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