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主要看了第三章到第六章内容。
第三章
Ø 关于SMART原则的理解:
1、 具体的(SPECIFIC):
即目标要清晰、明确,让参与者能够准确的理解目标.
反映到项目中就是说目标设置要有目标、衡量标准、达成措施、完成期限以及资源要求,使项目成员能够很清晰的看到项目要做哪些那些事情,完成到什么样的程度。
2、 可衡量的(Measurable):
即可以检测目标的实现程度,或有监测目标实现程序的方法;目标也需要量化。
如果制定的目标没有办法衡量,就无法判断这个目标是否实现。目标的衡量标准遵循“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质化”。
3、可达到的(Attainable):
即尽管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巨大的挑战,但是它经过分析的、有把握实现的。
目标要通过努力可以实现,也就是目标不能过低和偏高,偏低了无意义,偏高了实现不了
4、相关的(Relevant):
即目标一定要与企业的商业目的等相关,还需要与完成目标的人相关。
实现此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情况。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但与他的目标完全不相关,或者相关度很低,那这个目标即使被达到了,意义也不是很大。
5、有时间限度的(Time-bound):即必须设计目标的完成时间、检测时间和开始启动时间。
Ø 项目成功的标志
项目本身的成功程度和项目利益相关者的满意程度。
第四章
Ø 软件生命周期几种模式的理解
1、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命周期的各项活动规定为依固定顺序联接的若干阶段工作,形如瀑布流水,最终得到软件产品。文档驱动。
2、 增量模型:近似于并行开发的模式会让程序开发效率大大的增加
3、 快速原型:是在了解客户真正需求方面 作出了很大的改善.
4、 螺旋模型:即需求->架构->设计->开发->测试的路线.螺旋模型最大的价值在于整个开发过程是迭代和风险驱动的.通过将瀑布模型的多个阶段转化到多个迭代过程中,以减少项目的风险.
Ø 泛项目
是指不能预先将项目目标、范围等定义清晰,只能大致明确其目的的项目,对于项目完成时间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概念。
比如我现在数据平台的工作,抽象来看也是一个泛项目。只有一个大致的目标,具体要做成什么样子,项目范围有哪些,持续多久时间完成也都是不清楚的,只有在多次讨论,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逐渐去完善。而这类项目更多的需要其利益相关者的更多的关注、理解和支持。
第五章
主要讲项目启动。项目启动过程中带来的风险是最大的。项目启动前一定要做好可行性分析。
项目启动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1、 锁定利益相关者
2、 定义项目需求
3、 做好项目可行性分析
项目管理中没有什么比“启动正确的项目”更重要了,试想一直项目根本没有可行性支还坚持投入,那么失败是必然的。
4、 制定项目章程锁定责任和赋予权利
5、 召开项目启动会议
第六章
本章主要讲项目范围
如果你允许项目范围发生变化,那么它的变化的速度将超过你的想象。
制定好项目范围后,就是进一步明确项目工作任务,将之分解为易于操作和管理的单位。将工作分解易于管理的小块就是范围定义。范围定义过程的产出就是WBS
WBS理解:
WBS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一种分析方法,用于分析项目所涉及工作,所有这些工作构成了项目的整个范围。它是计划和管理项目的进度、成本、变更的基础性文件。
在设计WBS时,可以根据产品、项目阶段为依据进行设计。
要设计一个好的WBS是非常困难的,这要求项目经理对项目和项目范围有详细的了解。,并能结合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知识背景。因此,让所有项目成员参与WBS的创建和审查是很必要的。
制定WBS的方法
1. 使用指导方针
如果存在WBS的指导方针就按照指导方针去设计。这个指导方针给出了一个样本的WBS分析,在项目计划建议书中就要按照这个WBS样本的模式来描述。这样便于客户对建议书进行审定。
2. 类比法
是指你可以用一个类似产品的WBS作为起点。这个起点是经验的积累。
3. 由上至下与由下至上法
由上至下是一种常规方法。就是从项目最大的单位开始,逐步将它们分解成下一级的多个子项。这个过程就是要不断增加级数,细化工作任务。
由下至上则要让项目组人员一开始就尽可能确定项目有关的具体任务,然后将各个任务进行整合,并归总到一个整体活动或WBS的上一级内容中。这种方法效果好,但是费时。
最好的办法是综合以上方法制定WBS。
遵循的原则:
1. 一个单位工作任务只能在WBS中出现在一个地方;
2. 一个WBS项的工作内容是其下一级的工作之和;
3. WBS中的每一项工作都之由一个人负责,即使这项工作要多人来做;
4. WBS必须与工作任务的实际执行过程一致。WBS首先服务于项目组,可行的话,在考虑其他目的;
5. 项目组成员必须参与WBS的制定,以确保一致性和全员参与;
6. 每一个WBS项必须归档,以确保准确理解该项包括和不包括的工作范围;
7. 在正常的根据范围说明书对项目工作内容进行控制的同时,还必须让WBS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无法避免的变更需要;
再补充一点。
今天看的这几章感觉还是有不少收获。
特别是SMART原则。其实SMART原则不仅适用于项目管理,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目标管理也是很有效的。就拿学习来说吧,常常觉得要学的东西太多,东看一下西看一下到最后什么也没有学到。
如果把学习抽象为一个学习目标。那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需要制定一个具体的内容,这个内容不能太泛太空。要有明确的东西。这个学习目标要可衡量的,比如怎么才算学习好了,学习完了。同时这个学习的目标要是可以达到的,如果不能达到就根本没有必要开始。这个学习的内容还要具有相关性,实际性。不能学习一些自己完全没有关联的东西。最后学习还一定要有达成时间,不能学一个东西一直在学,没有完成时间。
还有WBS任务分解,它的主要作用是把一个复杂的长远的东西缩小在一个小范围里,把一个大的项目任务缩小为更容易管理和控制的小单元。项目管理中说的,项目越小越容易实现。把这样的小单元看成小项目,而做好每一个这样的小项目,也相当于成功了。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11968859/viewspace-620224/,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11968859/viewspace-6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