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站在熙熙攘攘的城市街头,信号灯闪烁,车辆疾驰而过,行人穿梭不息。你的大脑几乎是在一瞬间内就“理解”了整个场景:哪里可以行走,哪个车正在减速。这种对环境的深层次理解,建立在我们大脑中复杂的感知、记忆、推理和联想机制之上,几乎难以察觉却又极其高效。
那么,机器能否像人类一样“理解”这些场景?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史中,这个问题曾被认为是最难攻克的核心难题之一。传统的人工智能擅长模式识别,却长期难以实现“理解”层面的突破。直到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s,GNN)的出现,这一困境才初现曙光。图神经网络以其独特的结构能力和信息传播机制,被认为是让机器“理解”现实世界的一把钥匙。
图神经网络,不仅是深度学习架构的延伸,更是一种对“认知”的重新模拟。它能否真正模拟人类理解场景的过程?它在多大程度上接近甚至超越了人类认知的某些方面?
1. 人类是如何理解场景的?
1.1 场景理解的认知基础
人类对场景的理解是一个多层次、多模态的认知过程,涉及感知、注意力、记忆、推理和语言等多个系统协作。这个过程可以粗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感知阶段: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获取环境中的原始信息;
-
特征提取:大脑快速识别出场景中的关键元素,如人物、物体、背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