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族群优化算法 Matlab 实现
大鼠族群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自然进化过程的启发式优化算法,其灵感来源于大自然中生物的群体行为。在该算法中,将待优化问题看做是食物,大鼠则代表解决方案。大鼠们在搜索过程中会相互沟通交流并迭代调整自己的解,从而得到更加优秀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 Matlab 实现大鼠族群优化算法,并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其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适应度函数,即评估当前解决方案的函数。在本例中,我们以 Rosenbrock 函数为例:
function [z] = rosenbrock(x,y)
z=100*(y-x.^2).^2+(1-x).^2;
end
接下来,我们需要定义最大迭代次数、鼠群大小和初始解等参数:
% 最大迭代次数
max_iter=500;
% 鼠群大小
pop_size=30;
% 初始解
x(1:pop_size,1)=10*(rand(pop_size,1)-0.5);
x(1:pop_size,2)=10*(rand(pop_size,1)-0.5);
接着,我们可以开始编写主要的优化算法代码:
% 初始化最优解和适应度函数值
best_x=zeros(1,2);
best_fi=rosenbrock(best_x(1),best_x(2));
for i=1:max_iter
% 计算每只大鼠的适应度函数值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Matlab中实现大鼠族群优化算法,以解决Rosenbrock函数为例,详细阐述了适应度函数定义、参数设置、算法代码编写及主函数调用过程,展示了该算法在优化问题上的应用。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2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