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是觉得优快云的Blog不怎么好看,所以后来就没有怎么写东西,不过其实也是自己比较懒惰就是了。今天偶然登录了一下,发现界面变得漂亮了,嗯,这下子有动力写一些东西了。
最近已经将系统切换成为了Ubuntu 8.10了,使用了一个多月,个人的感受是可以满足办公的需求了。从安装好了之后,只需要简单的安装几个字体,然后再装上fcitx,基本上中文的问题就全部解决。全部过程不超过30分钟。
目前采用MediaWiki来做为知识管理工具,在Linux上面用这个是非常的方便的,默认情况下已经都安装了Apache,Mysql之类的,所以只是需要将MediaWiki的内容拷贝过去,然后按照提示进行安装就行了。另外,再写一个脚本来做Mysql的备份,也就是将内容导出成为文本形式而已。
代码里面的Dropbox是一个在线存储网站的目录,可以提供2G的免费空间。而且还有客户端可以自动进行同步,所以只要将这些备份的内容放到Dropbox里面来,就不用当心会丢失了。我已经将所有重要的文件什么的都建立了一个链接到Dropbox里面,这样自己的资料很安全。
当然,这段脚本还需要通过设置crontab进行自动运行。我的crontab内容如下:
最近已经将系统切换成为了Ubuntu 8.10了,使用了一个多月,个人的感受是可以满足办公的需求了。从安装好了之后,只需要简单的安装几个字体,然后再装上fcitx,基本上中文的问题就全部解决。全部过程不超过30分钟。
目前采用MediaWiki来做为知识管理工具,在Linux上面用这个是非常的方便的,默认情况下已经都安装了Apache,Mysql之类的,所以只是需要将MediaWiki的内容拷贝过去,然后按照提示进行安装就行了。另外,再写一个脚本来做Mysql的备份,也就是将内容导出成为文本形式而已。
代码里面的Dropbox是一个在线存储网站的目录,可以提供2G的免费空间。而且还有客户端可以自动进行同步,所以只要将这些备份的内容放到Dropbox里面来,就不用当心会丢失了。我已经将所有重要的文件什么的都建立了一个链接到Dropbox里面,这样自己的资料很安全。
- @@base_dir = "~/Dropbox/WikiDB"
- def backup()
- backup_path = "#{@@base_dir}/wikidb%s.sql" % Time.now.strftime("%Y%m%d")
- command = "mysqldump -uroot --password='' -B wikidb > #{backup_path}"
- system(command)
- puts "备份文件#{backup_path}完成"
- end
- backup()
- # m h dom mon dow command
- # 每天中午12:30分对WikiDB进行备份
- 30 12 * * * ruby ~/source_code/Script/wiki_backup.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