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环是一个数学的应用问题:已知n个人(以编号1,2,3…n分别表示)围坐在一张圆桌周围;从编号为k的人开始报数,数到m的那个人出列;他的下一个人又从1开始报数,数到m的那个人又出列;依此规律重复下去,直到圆桌周围的人全部出列。
-
f[1]=0; f[i]=(f[i-1]+m)%i; (i>1)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fun(int n, int m)
{
int i, r = 0;
for (i = 2; i <= n; i++)
r = (r + m) % i;
return r+1;
}
void main()
{
int i, m;
cin >> i >> m;
cout << fun( i, m );
}
#include <stdio.h>
int josephus(int n, int m) {
if(n == 1) {
return 0;
}
else {
return (josephus(n-1, m) + m) % n;
}
}
int main() {
int n, m;
while (scanf("%d", &n) == 1) {
if (!n) {
break;
}
scanf("%d", &m);
int result = josephus(n, m);
printf("%d\n", result+1);
}
return 0;
}
公式1的推导:——————————
给出一个序列,从0~n-1编号。其中,k代表出列的序号的下一个,即k-1出列。
a 0, 1, …, k-1, k, k+1, …, n-1
那么,出列的序号是(m-1)%n,k=m%n(这个可真的是显而易见)。出列k-1后,序列变为
b 0, 1, …, k-2, k, k+1, …, n-1
然后,我们继续从n-1后延长这个序列,可以得到
c` 0, 1, …, k-2, k, k+1, …, n-1, n, n+1, …, n+k-2
我们取从k开始直到n+k-2这段序列。其实这段序列可以看作将序列b的0~k-2段移到了b序列的后面。这样,得到一个新的序列
c k, k+1, …, n-1, n, n+1, …, n+k-2
好了,整个序列c都减除一个k,得到
d 0, 1, …, n-2
c序列中的n-1, n, n+1都减除个k是什么?这个不需要关心,反正c序列是连续的,我们知道了头和尾,就能知道d序列是什么样的。
这样你看,从序列a到序列d,就是一个n序列到n-1序列的变化,约瑟夫环可以通过递推来获得最终结果。ok,继续向下。
剩下的就是根据n-1序列递推到n序列。假设在n-1序列中,也就是序列d中,我们知道了最终剩下的一个序号是x,那么如果知道了x转换到序列a中的编号x`,不就是知道了最终的结果了么?
下面我们就开始推导出序列a中x的序号是什么。
d->c,这个变换很容易,就是x+k;
c->b,这个变换是网上大家都一带而过的,也是令我郁闷的一个关键点。从b->c,其实就是0~k-2这段序列转换为n~n+k-2这段序列,那么再翻转回去,简单的就是%n,即(x+k)%n。%n以后,k~n-1这段序列值不会发生变化,而n~n+k-2这段序列则变成了0~k-2;这两段序列合起来,就是序列b。
于是乎,我们就知道了,x`=(x+k)%n。并且,k=m%n,所以x`=(x+m%n)%n=(x+m)%n。公式1就出来了:f[i]=(f[i-1]+m)%i。当然,i=1就是特殊情况了,f[1]=0。这里还有一个小问题。也许你会迷惑为什么x`=(x+m%n)%n=(x+m)%n中的%n变成公式中f[i]=(f[i-1]+m)%i中的%i?其实这个稍微想想就能明了。我们%n就是为了从序列c转换到序列b——这是在n-1序列转换成n序列时%n;那么从n-2转换到n-1呢?不是要%(n-1)了吗?所以这个值是变量,不是常量。
好了,这个最后需要注意的就是从一开始,我们将n序列从0~n-1编号,所以依据公式1得出的序号是基于0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