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五华县
地理位置和概况:
五华,北纬23°55′,东经115°45′。在广东省东部,梅州市西南部。东部与揭西县、陆河县,西部与紫金县、东源县,西北部与龙川县交界。面积3214平方公里,人口约120万,有华侨及港澳台同胞约40多万人。县人民政府驻水寨镇。 区号是0753。
现管辖的范围:水寨、河东、转水、华城、岐岭、潭下、长布、郭田 、周江、横陂、 双华、安流、棉洋、 梅林、华阳、龙村16个镇,412个村民委员会和34个 居民委员会
历史起源:
战国为百越地,东晋为东官郡兴宁县地(详见兴宁市建制沿革),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设长乐县。据史籍载,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筑台五华 山下(今华城北门外),称长乐台,因而得名,县治亦名长乐(今华城镇),属循州。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迁治于九龙岗下(今水寨镇七都围一带)。 元至元二十年复县治于长乐镇。明洪武二年(1366年),撤循州并入惠州。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始筑城墙。城内设有学宫、庙宇、宗祠,建有街道数 条。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属嘉应直隶州,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福建长乐县同名,以境内五华山取名,改五华县。1954年迁治水寨镇。现属梅州市。
主要的地形和拥有的资源:
地形以丘陵为主,低山谷地相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山脉多呈西南——东北走向。西部七目嶂海拔 1318 米 ,为本县最高峰。主要河流有琴江(长 136 公里 )、五华河(长 105 公里 ),分别发源于紫金县和龙川县,两河在水寨镇大湖村汇合,称琴江,流至兴宁水口合宁江后称梅江。
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钨、锌、锡、钼、铅、莹石等。水力资源丰富。主要工业有采煤、采矿、冶炼、水泥、石灰、汽车零件和变压器制造等。自明朝起,就酿造“长乐烧”。铁器、石制品、木刻器、竹器等是传统工艺,素有“铁匠之乡”、“石匠之乡”的美称。
。
最近取得的建设成就:
交通公路不断优化。梅河高速公路实现全线通车,梅华公路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棉洋荣华至岐岭清溪的南北通道已获省交通厅批准立项建设 31.1 公里 。省养公路投入4150万元,完成省道华中线、车丰线,县道清潭线、双牛线和乡道黄杉线公路水泥硬底化 38.5 公里 ;县养公路投入1.1亿元,完成了省道华中线潭下至大田段和县道棉双线平安至大风岗段、斋八线双华至上八乡段、黄陆线硝芳至葵嶂段共 56.3 公里 的公路改造工程;完成了镇通村水泥硬底化公路 235 公里 ,新开通3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 30 公里 ,建成4座大桥。全县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 64.3 公里 。
水利电力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全县投入5860万元,完成维修、加固、新建、续建水利工程570宗,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平方公里。投入8000多万元改造输变电网,建成了华城、华阳和梅林输变电站,城网农网得到进一步改造。
县城和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鸿云广场、鸿云酒店、鸿云花园、前进市场和水寨中学河堤加固开发等县城重点工程已开工建设,宏达蔬菜市场、华兴南路、华园路改造已全面完成。革命烈士纪念碑已动工迁建。县城 6.5 公里 市政道路和华城、安流中心镇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
通讯设施不断完善。加大通讯设施建设力度,扩大通信网络覆盖面。去年,固定电话放号5400户,小灵通放号2374户,宽带放号1139户,至目前止,全县开通基站134个,直放站53个。县级和水寨、安流、转水等镇信息化网络已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