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即服务企业应用使用组织中商业价值与战略在企业绩效中的中介作用
1. 引言
采用软件即服务模式的企业应用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西塔马拉朱,2015)。这一趋势与全球云软件市场(市场分析机构IDC将其定义为软件即服务和平台即服务)的增长预期相一致,预计到2020年,其五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8.6%,增长率超过传统软件市场五倍以上(本杰明·麦格拉思,2016)。更具体地说,其他市场分析机构(高德纳)指出,企业应用软件市场正经历过去30年来最显著的转变;这一不可逆转的转变将持续下去,到2017年,企业应用软件市场所有应用软件支出的35%将用于软件即服务(斯温哈特、蒙哥马利和里祖托,2017)。
信息技术(IT)和信息系统(IS)的投资回报率及其对业务的影响一直是行业和市场的重大关注点(施赖恩,2013)。然而,诸如云计算采用和使用的效益或经济维度等主题仍然是研究较少的领域之一(巴耶姆斯塔与纳西尔,2016)。在深入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没有发现关于软件即服务企业应用(SaaS EA)如何影响生产力、盈利能力以及竞争绩效(如收入增长和市场份额)的重大研究成果。根据多位研究人员的观点,企业能力是经济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而信息技术可以放大这些能力(科利和格罗弗,2008),这促使我们将“SaaS EA支持的企业能力如何影响企业绩效”作为本研究首要探讨的主题。
此外,企业应用的使用通常与组织中中间过程层面影响的产生相关,也称为运营效益(Shang 和 Seddon,2002),我们将其称为“商业价值”,而许多研究人员则将企业绩效与战略效益相关联。在基于IT的商业价值研究中,大多数相关研究要么关注更通用的IT系统的影响,要么关注企业应用的影响。即使在云计算领域(Garrison, Wakefield, & Kim, 2015),它们也没有对这两种效益类型做出明确区分,除了一些罕见的例外情况(Ji-fan Ren, Fosso Wamba, Akter, Dubey, & Childe, 2016),这使得研究工作中常常发现引用由IT支持的企业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Rivard, Raymond, & Verreault, 2006),却未阐明这种区别,也未标示出两种效益类型——即“商业价值”和“企业绩效”之间的依赖关系。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希望澄清,在使用SaaS企业应用的公司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企业能力的直接影响,还是由所产生的商业价值所导致的结果。
一些市场分析师和咨询公司(如麦肯锡,2018)指出,尽管软件即服务的采用增长率不断提高,但许多组织在获取全部潜在价值方面仍面临困难。在将企业应用迁移到云的过程中,他们可能“并未将这种方法作为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因此未能从中获益。组织的业务战略有多重要,两者都中间过程层面的影响(“商业价值”),源于这些企业应用所支持的业务流程的效率(阿尔-德贝和艾维森,2010),以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是我们研究中希望探讨的另一个主题。
因此,总结来说,我们希望回答以下研究问题:由软件即服务企业应用所支持的能力如何影响企业绩效,以及商业价值和业务战略在此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基于上述问题的驱动,为了尝试回答这一问题,我们构建了一个结合资源基础观(RBV)(沃纳费尔特,1984)和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迈克尔·E·波特,1980)的理论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和偏最小二乘(PLS)路径建模进行实证评估。本研究旨在为学术界和从业者在企业应用软件和软件即服务领域的知识发展做出相关贡献。第一,针对云计算中的商业问题研究流,特别是在中间过程层面绩效、财务绩效以及竞争战略的相关性方面,通过理论模型和定量方法提供支持,因为截至目前,根据最近的一项文献综述(塞尼奥、阿代和博滕,2017),大多数关于云计算的研究缺乏理论模型和成熟的定量研究方法。第二,通过研究SaaS EA赋能的能力在“何种方式”和“何种条件下”影响不同类型绩效的创造,以及诸如业务战略等其他中介因素的互补性作用,我们试图回应一些作者(科利和格罗弗,2008)提出的有待发展的研究领域,以推动价值创造领域的知识进步。第三,本研究还进一步为云计算和企业应用软件领域的研究者与从业者提供了知识贡献,阐明了在所提出的理论模型中两个中介变量组合的互补性或竞争性作用(劳默、迈尔和埃克哈特,2010),以评估竞争战略与中间过程层面绩效在由SaaS支持的企业能力所产生的企业绩效创造过程中的影响。本文其余部分组织如下:下一节介绍理论背景;随后在第3节描述研究模型并提出假设;第4节说明研究方法;第5和第6节展示结果、讨论、贡献、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最后在第7节作出结论。
2. 理论背景
本研究的理论背景始于对迄今为止基于IT的商业价值研究的分析,以及SaaS企业应用相较于传统实施所处的位置。
2.1 基于IT的商业价值与软件即服务企业应用
基于IT的商业价值研究已经表明,信息技术投资对企业生产力和市场价值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当这些投资与工作方式和组织方式的变革相结合时(Brynjolfsson & Hitt, 2000)。然而,大部分此类研究泛指信息技术,其范围非常广泛,可能包括多种类型的应用,例如生产力工具(如Microsoft Office和Google Docs)、中间件、网络软件等基础设施。
一些更具体的IT应用,如企业应用,被用于管理贯穿整个组织的活动和流程,在某些情况下还延伸至客户、供应商或其他第三方组织。最常见的企业应用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制造资源计划(或物料需求计划)(MRP)、人力资源管理(HRM)以及供应链管理(SCM)(Cho, Subramanyam, & Xia, 2013;Lorenzo, Kawalek, & Ramdani, 2012;Ruivo, Mestre, & Oliveira, 2017)。此外,正如一些作者指出的那样(许,2013;克里斯纳穆尔蒂和马修,2018),基于信息技术的价值研究中,通用信息技术实施所产生的结果与企业应用的影响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后者与流程标准化和集成密切相关,而我们通常难以区分哪些系统被包含在“通用IT”这一术语之中。
迄今为止,大多数企业应用的实施和使用仍为“本地部署”模式,而SaaS企业应用(SaaS EA)指的是在第三方数据中心托管的企业应用交付,通常采用“按使用付费”模式,根据用户数量和功能收取月费(Espadas, Molina, Jimenez, Molina, & Ramirez, Concha, 2013年)。该模式是从应用服务提供模型发展而来的(Susarla, Barua, & Whinston, 2003),后者受限于单租户架构,而SaaS架构则为多租户架构(Benlian & Hess, 2011)。此类架构以及低成本电信能力的进步(Nielsen, 1998)使得ERP和CRM等企业应用在软件即服务模式下的部署显著增加,这些也是SaaS中领先的产品类别,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到2021年将占所有公共云支出的近36%(罗伯特·P·马霍瓦尔德、艾米·科纳里,2017)。
这一发展将为中小型企业(SMEs)带来更便捷地访问新软件包和新增功能的可能性,使此前无法获得这些资源的组织得以使用,或用于替换现有系统。在两个拥有相同企业应用(版本和功能)的企业之间,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一个采用“本地部署”的企业应用,另一个采用SaaS企业应用,其结果将类似。多个项目可能会受到影响,或许除了一些财务类关键绩效指标(KPI)之外。原因在于,在一种情况下属于“资本支出”,可能对净资产收益率(ROE)产生与另一种部署方式不同的影响,而后者的特点是“运营支出”。然而,SaaS企业应用还加速了所谓第二代企业资源规划(ERP II)的普及,其在核心ERP功能的基础上,扩展出客户关系管理(CRM)、物料需求计划(MRP)、供应链管理(SCM)以及人力资源管理(HRM)等功能(莫勒,2005),有时还包括其他多个模块(附加组件),同样以SaaS形式提供。这一改进意味着,将企业应用以服务形式部署的企业能够使用具备新增功能的最新软件版本,相比之下,大多数采用本地部署安装的组织通常仍在使用较旧或未及时更新的版本(例如,平均而言,ERP系统的使用寿命为五到十年(加布里埃尔·格奥尔基乌,2017)),尤其是在中小企业(SMEs)中更为普遍。这一方面是SaaS企业应用与传统信息系统实施之间的重要区别,因为IT能力得以提升,从而业务流程的优化也能增强企业能力(鲁伊沃等,2017)。因此,从实证主义观点来看(云服务提供商也试图让潜在客户相信这一点),采用和使用SaaS企业应用应能更好地支持企业能力,进而带来更高的商业价值和企业绩效。
然而,正如一些其他作者在最近的研究中已经警示的那样(彭国超亚历克斯;加拉,2014;西塔马拉朱,2015),软件即服务模式下企业应用的成功可能会受到组织、管理和战略问题的挑战,因此在做出决策之前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因此,我们的目标是验证以软件即服务形式提供的企业应用的采用和使用如何影响商业价值及其在企业绩效创造中的中介作用。据我们所知,迄今为止尚无研究专门探讨这一主题。
2.2 商业价值和企业绩效
在基于IT的商业价值研究中,关于商业价值和企业绩效的定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似乎尚未达成共识。正如近期综述所指出的(施赖恩,2013),这种争论源于长期存在的术语异质性。
我们的观点和定义旨在区分IT投资对组织内部的影响,以及这些内部效应是否也在与竞争对手相比较的绩效中得到体现,从而反映竞争优势。
我们采纳了一部分研究者的观点,明确区分运营效益和战略效益,分别对应我们的商业价值和企业绩效。商业价值源于中间过程层面的影响,反映了企业能力带来的内部视角效应,其结果体现在客户服务或库存管理等项目上,仅举两例。这一方法与其他作者(迪瓦伦丁等,2012;莫里斯、申德胡特和艾伦,2005;希夫,2014)的研究类似,他们的研究涉及业务战略与业务流程之间的联系,或业务绩效之间的关系。
流程和商业模式,还需考虑价值创造的中间(操作)过程层次视角,这种价值创造源于基于资源的观点能力,如生产或服务交付方法、行政流程、资源流、知识管理和物流流。
另一方面,商业模式概念也被视为一种概念对齐层,能够将业务战略转化为业务流程,尤其是在当今这些流程越来越多地由信息技术驱动的情况下,组织的成功高度依赖于业务战略、业务流程以及信息系统之间成功的关联(阿尔-德贝和艾维森,2010)。因此,作为中间过程层面影响的商业价值,预期将是这种支撑组织商业模式的关系效率的结果。
不同的作者对我们所称的“商业价值”和“企业绩效”赋予了不同的术语,我们在表1中总结了用于区分这两个术语的一些不同表述方式。
企业绩效也旨在实现不同组织之间的可比性,常用的财务绩效指标包括收入、利润和资本回报率,或其他如市场份额等指标。这些指标通常与竞争优势相关联,而竞争优势则通过相较于竞争对手更优越的绩效和市场价值的创造与维持来体现(迈克尔·E·波特,1991)。在基于IT的商业价值研究中,一些作者(希特和布林约尔弗松,1996)也用盈利能力所衡量的财务影响来表示竞争优势,并将其与中间价值区分开来(科利和格罗弗,2008)。另一些学者则明确区分商业价值与企业绩效,以区分信息技术在组织较低层级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需通过“市场份额”和“资产回报率”等企业绩效指标体现为竞争优势之前加以辨别(巴拉瓦、克里贝尔和穆克帕迪亚,1995),或使用商业价值作为大数据分析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任继凡等,2016)。
最后,在企业应用这一特定领域,商业价值也被视为通过在整个组织中的流程改进、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以及提高生产力所获得的收益(许,2013;克里斯纳穆尔蒂和马修,2018)。
| 商业价值 (项目) | 企业绩效 (项目) | 作者 |
|---|---|---|
| 中间层次变量(产能利用率,库存周转率,相对劣势质量、相对价格和新产品 | 最终绩效变量 (市场份额和资产回报率) | (Barua 等,1995) |
| 运营效益 (通过组织内部流程的再造产生,从而实现(例如)订单处理 一个组织的,导致(例如)订单处理 周期) | 战略效益 (销售增长(直接战略影响)。 运营指标的改进带来 进一步的间接战略效益) | ( Mukhopadhyay 和 Kekre,2002 ) |
| 业务流程绩效 (特定业务流程的运营效率, 其衡量指标包括客户服务、灵活性、 信息共享和库存管理) | 组织绩效 (企业整体绩效,包括 生产力、效率、盈利能力、市场 价值、竞争优势等) | (梅尔维尔等人,2004) |
| 运营商业价值 (效率提升、流程优化以及时间和 成本降低) | 战略商业价值 (效率、盈利能力、 市场份额和客户满意度的提升) | (Fink,2016) |
| 商业价值 (供应链管理中的节约,降低运营 成本,避免增加劳动力的需求, 提高金融资产回报率,提高员工 生产力,创造竞争优势,实现 对变化的快速响应,改善客户关系, 向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An 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开创新业务 计划,扩展组织能力,改进 商业模式,以及改进组织 结构/流程 | 企业绩效 (客户保留,销售增长, 盈利能力、进入的新市场、新 引入的产品或服务,成功率 新产品或服务,以及市场 分享 | (任继凡等,2016) |
表1 – “商业价值”和“企业绩效”术语及项目的示例
2.3 资源基础观与竞争战略理论
资源基础观理论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企业由一系列资源组成,这些资源越有价值、越稀有、越难以模仿和替代,其对企业竞争优势和绩效的影响就越大(巴尼,1991;彭罗斯,1959;沃纳费尔特,1984)。通过组织流程部署这些资源(可能是物理的、人力的或技术的)的组合,可以在多个职能领域构建企业能力(阿米特和舒马赫,1993)。专注于分析信息技术在组织、经济或国家层面对价值和绩效影响的基于IT的商业价值研究,是资源基础观理论常被用作建模基础的一个研究方向(梅尔维尔、克雷默和古尔巴哈尼,2004;塞登,2014;韦德和赫兰德,2004)。
制定公司业务战略的首要步骤之一是选择企业为买家创造价值并相对于竞争对手获得竞争优势的定位。在将行业结构视为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选择竞争战略来实现这一目标,即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基础运营(低成本战略),或对其产品或服务进行差异化(差异化战略),从而使其能够制定消费者对价格不那么敏感的定价策略,这种差异化可通过其营销方式(营销差异化)或产品创新(创新差异化)实现(丹尼·米勒,1986;迈克尔·E·波特,1980)。所选定的竞争战略作为公司的业务战略,通常涉及设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行动,并调动通常有限的资源来执行这些目标,以提升企业绩效(Linton 和 Kask,2017年)。在采用低成本战略时,企业试图通过控制成本并从所有可能的来源实现成本降低来建立竞争优势;而在采用差异化战略时,企业则寻求。
独特性,无论是来自形象和品牌,还是来自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都可以带来更高的回报(迈克尔·E·波特,1980)。因此,IT采用选择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加强或削弱所选业务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些作者已经表明了这一点(克罗托和贝杰龙,2001;佩帕德和沃德,2004;迈克尔·E·波特和米勒,1985)。
另一方面,一些作者(巴尼,1991)认为,由以市场为中心的观点主导所选择的竞争战略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只有在企业具备有价值、稀有、难以模仿且不可替代(即VRIN)的能力时,才能在时间上持续存在,这表明了整合资源基础观理论的重要性;这一观点后来被其他战略管理学者(阿米特和舒马赫,1993;马奥尼和潘迪安,1992;彼得拉夫,1993)进一步强化,他们指出整合这两种理论以实现互补性对于最好地解释企业绩效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方面也是斯帕诺斯(2001)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其研究证明了企业绩效通过这两种理论的互补性能够得到最佳解释。
在基于IT的商业价值研究中,据我们所知,将资源基础观(RBV)与竞争战略理论结合起来解释企业绩效的情况并不常见,除了一些例外情况(Rivard 等,2006),这些研究也偏离了斯帕诺斯(2001)的模型。然而,这些先前的研究并未涵盖企业应用功能的新交付模式这一情境,即基于软件即服务的模式,该模式通过支持企业能力以创造竞争优势,而非通过创造中间过程层面绩效来产生影响,我们将后者称为商业价值。这些研究空白促使我们构建了一个关联这些变量的研究模型,据我们所知,此前尚无任何研究涉及这一模型。
3. 研究模型
在文献中,资源基础观理论强调了企业能力在创造企业效益方面的重要性。此外,根据竞争战略理论,组织的企业绩效受到所选择的竞争战略的影响,这使我们预期,由SaaS企业应用所提供的功能支持的企业能力将强化所选定的业务战略,从而获得竞争优势。企业效益应从其内部和外部维度加以考虑,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能力的作用效果,这种区分被归类为运营和战略效益,我们将其定义为商业价值和企业绩效,并探讨后者如何受到前者的影响。据此,我们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研究模型。
我们认为,由SaaS企业应用支持的企业能力是推动组织创造企业绩效(通过市场绩效和盈利能力体现)的驱动因素,同时我们也假设,所选择的业务战略和商业价值对此具有贡献作用,二者均起到。
SaaS企业应用支持的企业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中介变量。此外,我们还认为所选的业务战略应影响商业价值。所提出的模型还包括行业领域、企业规模和受访者职位等控制变量(以消除这些因素对企业绩效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纳入了Rivard等人(2006)已检验过的一些效应。我们仅希望确认(或反驳)以往结论中的这种行为——即企业能力对业务战略和盈利能力的影响;业务战略对市场绩效的直接效应,或在能力与市场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市场绩效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3.1. 软件即服务企业应用和企业能力
企业能力是企业实施有利战略以实现其业务目标并将投入转化为更高价值产出(Amit & Schoemaker, 1993)所需的能力、资源和专长的体现,即提升其商业价值,尤其是在IT投资的支持下(Côrte-Real, Oliveira, & Ruivo, 2016)。在我们的模型中,企业能力基于资源基础观理论,并如其他作者所提出的那样进行概念化(González-Rodríguez, Jiménez-Caballero, Martín-Samper, Köseoglu, & Okumus, 2018;Rivard et al., 2006; Spanos & Lioukas, 2001),其中高层次的企业能力包括组织管理、营销和技术能力等概念,这些能力可支配各种业务流程和业务职能,而如前所述,这些能力可通过IT得到增强(Kohli & Grover, 2008)。我们选择Spanos(2001)研究中的这一测量变量,是因为其与本研究的情境相符,即前述企业能力的概念与SaaS模式下IT企业应用的使用之间具有显著契合度,这些应用影响着支配这些能力的业务流程和职能,具体内容将在下文详述。
组织能力指组织和管理流程,体现在管理专长、吸引人才并发展其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企业文化、协调与整合能力以及战略规划能力等方面(Teece, Pisano, & Shuen, 1997)。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应用或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有助于人才发展、加强不同部门间流程的连通性与集成度,并为规划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HassabElnaby, Hwang, & Vonderembse, 2012;Masini & Van Wassenhove, 2009;Stratman, 2007)。随着软件即服务模式下这些企业应用的日益普及及其功能的持续更新与先进化,预计采用并使用这些应用的企业将在其组织能力方面有所体现。
营销能力增强了公司与其客户之间的关系(García-Villaverde、Ruiz-Ortega 和 Ignacio Canales,2013年),包括市场知识、市场存在度或由现有客户群、分销渠道以及与客户的增值关系所代表的市场份额等项目,其他作者也将其称为“基于产出的能力”(Lado、Boyd 和 Wright,1992)。支持和增强营销能力最广泛使用的企业应用是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张伟、朴和柴伊,2010),这些应用也是软件即服务模式中最易获得的部分之一(罗伯特·P·马霍瓦尔德、艾米·科纳里,2017年)。技术能力被视为将投入转化为产出所需的必要能力(Lado 等,1992),包括组织可用的技术资源(伦纳德-巴顿,1995),还可包括材料的优化采购以及与供应商的高效沟通(帕尔米詹尼、克莱森和鲁索,2011)。这些能力基于生产效率、增强的技术能力和规模经济的实施等项目(Spanos 和 Lioukas,2001)。企业资源规划、物料需求计划和供应链管理等企业应用(亨德里克斯、辛格尔和斯特拉特曼,2007;D·L·扎海和汉菲尔德,2004)是最能支持和增强这些能力的应用,同样也适用于软件即服务模式。
通过SaaS企业应用对组织、管理、营销和技术能力的支持,“SaaS EA对企业能力的支持”构念旨在捕捉所有因果互补效应,departing from 斯帕诺斯(2001)的企业资产变量;从而代表一个二阶反射-反射型(林格尔、萨尔斯泰特和斯特劳布,2012)构念。
根据一些作者的观点,企业能力代表了公司如何实现新的、创新的竞争优势形式,并对绩效产生直接影响(Spanos 和 Lioukas,2001;Teece 等人,1997)。市场绩效和盈利能力这两个维度分别代表了价值创造的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Spanos 和 Lioukas,2001),其中前者主要与公司所采用的竞争战略相关,后者则与内部资源和能力利用的效率相关。
Rivard等人(2006)检验了由信息技术支持的企业能力对企业绩效其中一个维度(盈利能力)的直接影响,认为资源基础观主要影响内部效率,这与盈利能力一致,但并不直接影响市场绩效。在我们的模型中,我们认为SaaS中的企业应用能够提升营销与销售、组织流程以及成本等方面的能力。
减少,从而通过增加销售量和提高市场份额带来额外竞争力的即时效应,由此提出:假设 H1:SaaS EA对企业能力的支持对市场绩效有积极影响。所提出的模型基于资源基础观(RBV)与竞争战略理论之间的互补性,用以解释对企业绩效的贡献,同时也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由SaaS企业应用支持的企业能力与业务战略。这一属性符合多位作者(阿米特和舒马赫,1993;格兰特,1999;马塔、福斯特和巴尼,1995)提出的理论观点,即可用的能力制约着战略的选择。因此。
在我们的模型中,我们希望验证萨诺斯(2001)已检验过的假设,即“企业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由SaaS企业应用支持,对业务战略的构建具有积极影响。
3.2 商业价值
正如我们在2.2小节中所看到的,难以找到“商业价值”单一定义的原因在于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理论视角。一些作者将运营效益和战略效益的项目都纳入商业价值变量之下,例如资产回报率的影响或竞争优势的创造(如格雷戈尔(2006))。此外,其他作者仅关注对战略效益的影响,而将中间过程层面的绩效或运营效益隐藏在“效率效应”之下(Rivard 等,2006;Spanos 和 Lioukas,2001)。
在我们的研究中,商业价值或中间过程层面绩效代表了流程、效率、成本降低和提高生产力等方面改进所带来的效益,或类似于内部运营、采购、营销和销售等方面的改进,正如企业移动应用使用的情况(皮科托、贝兰杰和帕尔马-多斯-赖斯,2014)。
这些中间效益也经常被软件供应商视为企业软件实施的结果,根据许(2013)对企业应用领域的综合评述,这些效益体现在成本效率、差异化和无形性方面。因此,我们基于许(2013)的模型,结合相似的研究背景——即关于企业应用对商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及在运营层面的影响,并鉴于对运营效益的相同理解(这一理解也被其他作者所共享,如卢基斯、扬森和明切夫,2019;马伯特、索尼和文卡塔拉马南,2003),提出了“商业价值”这一构念。该构念包括成本节约、对业务流程支持质量的提升、集成程度,以及信息的可用性和质量。以下是这些子构念的具体说明:成本效率涉及更低的成本比率或成本降低(巴拉德瓦杰,2000;梅尔维尔等人,2004;桑萨南和哈通诺,2003),这通常是IT/IS实施中最常被提及的效益;差异化涉及产品质量(班克、巴德汉、张和林,2006;许,2013;Shang 和 Seddon,2002)、客户服务(芬克,2017;Shang 和 Seddon,2002)以及准时交付(Shang 将其称为“周期时间缩短”);而无形因素则指来自企业应用(EA)使用所产生的那些因素。
例如可用性和信息质量或改进的决策支持(Gattiker 和 Goodhue,2005;Mabert 等,2003;Shang 和 Seddon,2002)。因此,在本研究中,商业价值被概念化为一种二阶反射-反射型构念(Ringle 等,2012),基于三个一阶构念:成本效率、差异化和无形性,这也促使我们提出假设H2:SaaS企业架构支持企业能力对商业价值创造有正面影响。此外,由SaaS企业应用支持的能力所产生的中间效益预期将体现在降低成本上。这一优势反过来使公司在定价方面更具竞争力,从而增强销售量弹性和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诸如降低成本等效益也应反映在更高的利润率、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上。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a、b:商业价值对企业市场表现(a)和盈利能力(b)有正面影响
3.3 业务战略
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并提升企业绩效(Linton 和 Kask,2017),公司应在低成本、营销差异化和创新差异化等竞争战略中进行选择。然而,公司未必仅做出单一选择,事实上,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中,可能会采用长期可行的战略组合,正如一些研究者所指出的(Leitner 和 Gü,2010)。在战略管理领域,一些前期研究也认为,差异化战略可以成为实现低成本竞争优势的一种途径,且往往源于多种战略的混合选择(Hill,1988)。
因此,为了捕捉涵盖低成本和差异化选择的三个维度之间的互补性,我们将业务战略概念化为一种二阶反射-反射类型(Ringle 等,2012),该类型基于三个一阶构念:低成本、营销差异化和创新差异化,正如其他研究资源基础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中介作用所采用的方法一样(Spanos 和 Lioukas,2001)。
目前普遍认为,选择某种特定的竞争战略时,应同时实施相应的业务流程,以产生更高的中间过程层面影响,尤其是当这些流程还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时(阿尔-德贝和艾维森,2010),或如波特(1996)所述,其运营活动与战略之间实现“对齐”。因此,如果一个组织选择低成本作为主要战略,那么成功实施该战略并获得相应竞争优势的途径,预期将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开展业务流程。尽可能借助自动化支持其运作方式,从而将运营成本降至最低(M.E. 波特,1996);而在采取营销差异化战略的情况下,则应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关系管理流程和文化,并由联系人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技术提供支持(W. Chang 等,2010)。
因此,预计这种业务战略与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如今被视为商业模式(阿尔-德贝和艾维森,2010)——能够创造商业价值。基于此,我们提出:
假设H4:所选择的业务战略对商业价值有积极影响。
研究模型表明,所选择的业务战略会影响企业绩效(市场绩效和盈利能力)。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已经得到成功验证(Rivard 等,2006;Spanos 和 Lioukas,2001),我们将确认或否定业务战略是否对企业市场绩效具有积极影响。已有若干作者评估了所选业务战略对盈利能力的潜在影响(Leitner 和 Gü,2010),其中一些人认为差异化战略最终可降低成本并提高盈利能力(Hill,1988),或主张通过战略组合来提升盈利能力(Leitner 和 Gü,2010; Spanos、Zaralis 和 Lioukas,2004)。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一家投资于SaaS企业应用以增强其企业能力的公司,能够强化其业务战略,利用这些能力获得竞争优势,从而实现更高的回报。以软件即服务形式使用的企业应用可改进流程,提高产量并实现成本降低,实施降低成本的成功业务战略,我们预期这将反映为利润增加。同时,如果它改善了营销差异化,例如根据客户需求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更便捷、更多的定制化,或提供创新功能,这些因素可能使客户对价格变得不那么敏感,因为感知价值证明了溢价的合理性,也意味着更高的利润率。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5:具备SaaS企业应用支持的企业能力的公司,其盈利能力受业务战略的影响。
3.4 企业绩效
与企业绩效衡量相关的大部分工作都集中在财务指标上。然而,正如一些研究人员提到的(Tippins & Sohi, 2003),由于此类信息的敏感性,获取财务数据从来都不容易,这一点在中小企业中尤为明显,因为股市估值通常没有意义,必须寻找其他绩效指标。因此,在这些情况下,通常采用间接或感知度量来确定企业绩效(鲍威尔,1992;鲍威尔和登特-米卡尔夫,1997),以便在组织之间进行比较。在本研究中,经理被要求就过去三年内与市场绩效和盈利能力相关的项目,相对于其竞争对手进行感知评估。
企业绩效包含两个维度:市场绩效和盈利能力。尽管可以将其整体概念化为二阶反射-反射型(Ringle 等,2012),但我们决定采用斯帕诺斯(2001)的测量模型,以使本研究在影响方面的发现和结论更加丰富。因此,这两个维度作为一阶构念处理,其中市场绩效基于对销售量、市场份额及其各自增长率等项目的感知测量,而盈利能力则基于利润率、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ROE)等项目(Rivard 等,2006;Spanos 和 Lioukas,2001)。根据多位作者的观点,市场绩效对盈利能力具有显著影响(戴维斯、巴巴库斯、英格利斯和佩特,2010; Rivard 等,2006;Spanos 和 Lioukas,2001),这一假设是我们模型中主要希望验证或否定的内容。
3.5 中介假设
该研究模型是一个多重中介模型(Nitzl, Roldan, & Cepeda, 2016),其中业务战略和商业价值均为SaaS EA对企业能力的支持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我们已经看到,企业的活动配置能够支持所选业务战略的实施,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无论是通过低成本策略还是差异化实现(Porter 1991)。企业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业务战略的中介效应已成为先前研究的主题(Rivard et al., 2006;Spanos & Lioukas, 2001),在这些研究中,业务战略对市场绩效的中介效应得到了验证,并取得了显著结果,我们将在本研究中尝试再次确认这些发现。
然而,我们尤其关注检验以下假设:假设H6:业务战略在SaaS EA对企业能力的支持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中起正向中介作用。
我们还认为,商业价值在由SaaS企业应用支持的企业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体现在市场绩效和盈利能力两个维度上,这是与早期采用类似模型的研究(Rivard 等,2006;Spanos 和 Lioukas,2001)的一个重要区别。其他作者也将商业价值视为影响企业绩效的中介因素(任继凡等,2016;皮科托等,2014;斯特拉特曼,2007),这也促使了我们的研究。
SaaS企业应用支持的企业能力与商业价值创造之间的假设关系。因此,我们提出:H7a,b:商业价值在SaaS EA对企业能力的支持与市场绩效(a)以及盈利能力(b)之间的关系中起正向中介作用。在这两个变量(业务战略和商业价值)的情况下,我们均将其评估为由SaaS企业应用所赋能的企业能力的中介变量,而不考虑任何反向因果关系。
4. 研究方法
4.1 测量模型、验证和实施
测量模型基于对文献的全面回顾,并借鉴了早期研究(许,2013;Rivard 等,2006; Spanos 和 Lioukas,2001),通过问卷形式将所提出的模型进行操作化,以开展基于网络的调查。在选择适当项目时,采用了相同的一组问题,以增强构念效度(Venkatesh, Thong, & Xu, 2012)。测量项目的定义列于表2中,其中“SaaS企业架构支持对企业能力的支持”、商业价值和业务战略被设定为反射-反射类型的二阶构念(Ringle 等,2012)。在业务战略和商业价值变量的子构念中存在一些相似术语,例如“成本”或“差异化”,但这不会影响受访者的理解,因为在第一个变量中,我们关注的是公司在实施各项竞争战略层面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情况;而在第二个变量中,我们关注的是由于使用SaaS企业应用所带来的运营效益项目是增加、减少还是保持不变。
对理论模型的评估是在一个南欧国家
的采用SaaS企业应用的企业中进行的,使用了来自已发表文献中的问卷项目(见表2),其中多个构念具有反射性(J. Hair, Hult, Ringle, & Sarstedt, 2017年)。这些项目采用七点量表进行测量——其中1表示“完全不同意”或“完全没有SaaS企业架构支持”或“远低于竞争对手”或“从不使用”或“显著减少”或“远低于平均水平”,而7表示“完全同意”或“SaaS企业架构强力支持”或“远超竞争对手”或“频繁使用”或“显著增加”或“远高于平均水平”。
受访者的资格审查包括确定行业领域、企业规模(以员工数量为准)以及营业额(根据欧洲企业规模分类(欧盟委员会,2015年)进行分层)、受访者在组织中的职位及其所属部门的问题。
在正式开展主调查之前,先进行了预研,收集了来自相似样本但未纳入主调查的30家公司的反馈。该阶段通过Cronbach α系数超过0.70验证了量表的有效性和信度,由于“SaaS EA对企业能力的支持”构念中“管理能力”和“高效的组织结构”项目在区分效度方面存在不足,因此予以删除。有效性分析影响商业价值外在载荷;其他一些项目也进行了修改以提高清晰度。
| 构念 | Item | 项目描述 | Base 文献 | |
|---|---|---|---|---|
| SaaS EA支持对企业能力的支持 (二阶构念)** |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 | O/M1 | 管理能力 * | (Rivard 等人, 2006;Spanos 和 Lioukas, 2001) |
| SaaS EA支持对企业能力的支持 (二阶构念)** |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 | O/M2 | 员工的知识和技能 | (Rivard 等人, 2006;Spanos 和 Lioukas, 2001) |
| SaaS EA支持对企业能力的支持 (二阶构念)** |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 | O/M3 | 企业氛围 | (Rivard 等人, 2006;Spanos 和 Lioukas, 2001) |
| SaaS EA支持对企业能力的支持 (二阶构念)** |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 | O/M4 | 高效的组织结构 * | (Rivard 等人, 2006;Spanos 和 Lioukas, 2001) |
| SaaS EA支持对企业能力的支持 (二阶构念)** |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 | O/M5 | 协调 | (Rivard 等人, 2006;Spanos 和 Lioukas, 2001) |
| SaaS EA支持对企业能力的支持 (二阶构念)** |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 | O/M6 | 战略规划 | (Rivard 等人, 2006;Spanos 和 Lioukas, 2001) |
| SaaS EA支持对企业能力的支持 (二阶构念)** |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 | O/M7 | 吸引创意员工的能力 | (Rivard 等人, 2006;Spanos 和 Lioukas, 2001) |
| SaaS EA支持对企业能力的支持 (二阶构念)** | 市场营销 (Mkt)** | Mkt1 | 市场知识 | (Rivard 等人, 2006;Spanos 和 Lioukas, 2001) |
| SaaS EA支持对企业能力的支持 (二阶构念)** | 市场营销 (Mkt)** | Mkt2 | 对分销渠道的控制和访问 | (Rivard 等人, 2006;Spanos 和 Lioukas, 2001) |
| SaaS EA支持对企业能力的支持 (二阶构念)** | 市场营销 (Mkt)** | Mkt3 | 与客户的有利关系 | (Rivard 等人, 2006;Spanos 和 Lioukas, 2001) |
| SaaS EA支持对企业能力的支持 (二阶构念)** | 市场营销 (Mkt)** | Mkt4 | 客户“已安装基础” | (Rivard 等人, 2006;Spanos 和 Lioukas, 2001) |
| SaaS EA支持对企业能力的支持 (二阶构念)** | 技术(技)** | Tec1 | 高效且有效的生产部门 | (Rivard 等人, 2006;Spanos 和 Lioukas, 2001) |
| SaaS EA支持对企业能力的支持 (二阶构念)** | 技术(技)** | Tec2 | 规模经济和技术经验 | (Rivard 等人, 2006;Spanos 和 Lioukas, 2001) |
| SaaS EA支持对企业能力的支持 (二阶构念)** | 技术(技)** | Tec3 | 技术能力与设备 | (Rivard 等人, 2006;Spanos 和 Lioukas, 2001) |
| 业务战略 (二阶构念)** | 创新差异化 (身份) ** | ID1 | 产品研发的研发支出 | (G. G. 德斯 & 戴维斯,1984; D. 米勒, 1988; 萨诺斯 & 里乌卡斯, 2001) |
| 业务战略 (二阶构念)** | 创新差异化 (身份) ** | ID2 | 工艺创新的研发支出 | (G. G. 德斯 & 戴维斯,1984; D. 米勒, 1988; 萨诺斯 & 里乌卡斯, 2001) |
| 业务战略 (二阶构念)** | 创新差异化 (身份) ** | ID3 | 强调领先于竞争对手 | (G. G. 德斯 & 戴维斯,1984; D. 米勒, 1988; 萨诺斯 & 里乌卡斯, 2001) |
| 业务战略 (二阶构念)** | 创新差异化 (身份) ** | ID4 | 产品/服务创新率 | (G. G. 德斯 & 戴维斯,1984; D. 米勒, 1988; 萨诺斯 & 里乌卡斯, 2001) |
| 业务战略 (二阶构念)** | 营销差异化 (MD)** | MD1 | 市场营销技术的创新 | (G. G. 德斯 & 戴维斯,1984; D. 米勒, 1988; 萨诺斯 & 里乌卡斯, 2001) |
| 业务战略 (二阶构念)** | 营销差异化 (MD)** | MD2 | 重视市场营销部门组织 | (G. G. 德斯 & 戴维斯,1984; D. 米勒, 1988; 萨诺斯 & 里乌卡斯, 2001) |
| 业务战略 (二阶构念)** | 营销差异化 (MD)** | MD3 | 广告支出 | (G. G. 德斯 & 戴维斯,1984; D. 米勒, 1988; 萨诺斯 & 里乌卡斯, 2001) |
| 业务战略 (二阶构念)** | 营销差异化 (MD)** | MD4 | 重视强大的销售队伍 | (G. G. 德斯 & 戴维斯,1984; D. 米勒, 1988; 萨诺斯 & 里乌卡斯, 2001) |
| 业务战略 (二阶构念)** | 低成本 (LC)** | LC1 | (生产)过程的现代化和自动化 | (G. G. 德斯 & 戴维斯,1984; D. 米勒, 1988; 萨诺斯 & 里乌卡斯, 2001) |
| 业务战略 (二阶构念)** | 低成本 (LC)** | LC2 | 实现规模经济的努力 | (G. G. 德斯 & 戴维斯,1984; D. 米勒, 1988; 萨诺斯 & 里乌卡斯, 2001) |
| 业务战略 (二阶构念)** | 低成本 (LC)** | LC3 | 产能利用率 | (G. G. 德斯 & 戴维斯,1984; D. 米勒, 1988; 萨诺斯 & 里乌卡斯, 2001) |
| 商业价值 (二阶构念)** | 内部运营和 无形因素 (IOIF)** | IOIF1 | 决策支持 | (许,2013) |
| 商业价值 (二阶构念)** | 内部运营和 无形因素 (IOIF)** | IOIF2 | 信息质量 | (许,2013) |
| 商业价值 (二阶构念)** | 成本效益和 采购(CEP)** | CEP1 | 运营成本 | (许,2013) |
| 商业价值 (二阶构念)** | 成本效益和 采购(CEP)** | CEP2 | 采购成本 | (许,2013) |
| 商业价值 (二阶构念)** | 成本效益和 采购(CEP)** | CEP3 | 库存成本 | (许,2013) |
| 商业价值 (二阶构念)** | 差异化(Df)** | Df1 | 客户服务与支持质量 | (许,2013) |
| 商业价值 (二阶构念)** | 差异化(Df)** | Df2 | 准时交付 | (许,2013) |
| 商业价值 (二阶构念)** | 差异化(Df)** | Df3 | 产品/服务质量 | (许,2013) |
| 企业绩效 | 市场绩效 (MP) ** | MP1 | 销售量 | (Spanos & Lioukas, 2001) |
| 企业绩效 | 市场绩效 (MP) ** | MP2 | 销售量增长 | (Spanos & Lioukas, 2001) |
| 企业绩效 | 市场绩效 (MP) ** | MP3 | 市场份额 | (Spanos & Lioukas, 2001) |
| 企业绩效 | 市场绩效 (MP) ** | MP4 | 市场份额增长 | (Spanos & Lioukas, 2001) |
| 企业绩效 | 盈利能力(Pf)** | Pf1 | 利润率 | (Spanos & Lioukas, 2001) |
| 企业绩效 | 盈利能力(Pf)** | Pf2 | 自有资本回报率( /Equity) | (Spanos & Lioukas, 2001) |
| 企业绩效 | 盈利能力(Pf)** | Pf3 | 净利润 | (Spanos & Lioukas, 2001) |
注释::(*) 由于“管理能力”和“高效的组织结构”项目在影响商业价值外在载荷的区分效度分析中存在缺陷,因此被删除,未作为“SaaS EA对企业能力的支持”的测量组成部分。(**) 反射性构念。(***) 完整的问卷可向作者索取。
表2 – 研究变量的测量项目
4.2 数据收集
该调查以在线形式进行,通过国际数据公司(IDC)向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2000家组织中处于董事会和管理层职位(如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官、首席信息官、总经理(GM)、总监和高级经理)的选定受访者样本发送邀请邮件,说明了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指导说明中指出,应由最熟悉公司SaaS企业应用使用情况和相关政策的人员填写问卷,以确保最佳的内容效度。
数据收集于2016年5月和6月期间的六个连续周内进行,共收到381份回复。由于IDC通过其常规沟通渠道(如新闻简报和研讨会通知)进行了若干次提醒,回复数量保持稳定,在实施的第一周收到了105份回复,其余32天内收到了276份回复。然而,在收到的所有回复中,仅有257份被视为有效,占初始全球样本的12.9%的回复率。
采用哈曼单因素检验(Podsakoff, MacKenzie, Lee, & Podsakoff, 2003)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没有任何一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超过50%的阈值,最高仅为35.6%。标记变量法(Lindell & Whitney, 2001;Malhotra, Kim, & Patil, 2006)的结果也较为理想。
样本概况见表3;56%的受访者来自服务业,14%来自信息与通信产业,13%来自制造业,其余17%来自其他行业。
| 行业 | 数量 | 百分比 | 企业规模 | 数量 | 百分比 |
|---|---|---|---|---|---|
| 服务 | 143 | 56% | 微型 | 89 | 35% |
| 健康 | 12 | 5% | 小型 | 60 | 23% |
| 商业 | 17 | 7% | 中型 | 41 | 16% |
| 建筑业 | 8 | 3% | 大型 | 67 | 26% |
| 制造业 | 34 | 13% | |||
| 信息和通信 | 36 | 14% | |||
| 其他 | 7 | 3% |
| 受访者’的职位 | 数量 | 百分比 |
|---|---|---|
| 董事会成员/首席执行官/总经理 | 90 | 35% |
| 总监 | 46 | 18% |
| 经理 | 62 | 24% |
| 专家/技术人员 | 46 | 18% |
| 用户/信息工作者 | 13 | 5% |
表3 – 样本特征
受访者中大部分为企业内具备资质的经理/高层管理人员,表明数据质量良好,其中53%为董事会级别或1st线总监,另有24%为经理。其余23%的受访者为在该领域具有专门知识的专家或信息工作者。
5. 结果
为了对研究模型进行实证评估,本研究采用基于方差的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即偏最小二乘路径建模(Henseler, Ringle, & Sinkovics, 2009)。该方法对于像我们这样的情况最为合适:模型较为复杂、理论信息不足(Henseler et al., 2009),且项目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p < 0.01,柯尔莫哥洛夫-斯米尔诺夫检验)(陈、马尔科林和纽斯特德,2003;瑞安斯,1974),而我们的数据正是如此。
5.1 测量模型
表4显示了平均抽取方差(AVE)和组合信度(CR)的结果。所有构念的AVE均大于0.5,表明测量模型具有足够的收敛效度,因为潜在变量解释了其指标超过一半的方差(福内尔和拉克尔,1981;J·F·海尔、萨尔斯泰特、林格尔和梅纳,2012)。此外,所有构念的CR均高于0.7,证实了量表的可靠性(Henseler 等, 2009;斯特劳布,1989)。表5报告了所有载荷(加粗显示)均高于0.7,确认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指标可靠性(陈,1998)。
| 构念 | Mean | SD | CR | O/M | Mkt | Tec | ID | MD | LC | IOIF | CEP | Df | MP | Pf |
|---|---|---|---|---|---|---|---|---|---|---|---|---|---|---|
|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 | 4.35 | 1.75 | 0.95 | 0.89 | ||||||||||
| 市场营销(市场) | 4.53 | 1.76 | 0.94 | 0.77 | 0.90 | |||||||||
| 技术(技) | 4.51 | 1.87 | 0.96 | 0.80 | 0.71 | 0.94 | ||||||||
| 创新差异化(创新) | 4.49 | 1.47 | 0.94 | 0.52 | 0.50 | 0.49 | 0.89 | |||||||
| 营销差异化 (MD) | 4.26 | 1.52 | 0.95 | 0.46 | 0.52 | 0.47 | 0.68 | 0.90 | ||||||
| 低成本 (LC) | 4.63 | 1.42 | 0.95 | 0.52 | 0.39 | 0.55 | 0.66 | 0.55 | 0.93 | |||||
| 内部运营和 无形因素 (IOIF) | 5.06 | 1.26 | 0.94 | 0.55 | 0.47 | 0.47 | 0.39 | 0.35 | 0.46 | 0.94 | ||||
| 成本效率和采购 (CEP) | 4.09 | 1.23 | 0.92 | 0.32 | 0.31 | 0.31 | 0.22 | 0.32 | 0.21 | 0.37 | 0.90 | |||
| 差异化(Df) | 4.78 | 1.27 | 0.96 | 0.62 | 0.61 | 0.55 | 0.54 | 0.48 | 0.49 | 0.71 | 0.41 | 0.94 | ||
| 市场绩效(制造过程) | 4.52 | 1.14 | 0.95 | 0.50 | 0.43 | 0.44 | 0.49 | 0.50 | 0.50 | 0.46 | 0.29 | 0.59 | 0.90 | |
| 盈利能力 (生产功能) | 4.48 | 1.23 | 0.97 | 0.42 | 0.29 | 0.35 | 0.42 | 0.39 | 0.47 | 0.41 | 0.25 | 0.51 | 0.76 | 0.96 |
注:标准差(SD);对角线元素(加粗)为平均抽取方差(AVE)的平方根。
表4 – 组合信度、AVE和相关系数
结果还表明,所有构念均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因为:i) 每个潜在构念的AVE平方根大于该构念与其他所有构念之间的相关系数(Fornell & Larcker, 1981;Henseler et al., 2009);ii) 根据表5,所有载荷(加粗显示)均高于相应的交叉载荷(O/M1和O/M4因载荷较低已被剔除);iii) 异质-单质比也满足小于0.90的标准(Henseler, J.; Ringle, C. M.; Sarstedt, 2015)。
在满足所有这些标准的情况下,对于使用本概念研究模型中提出的构念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 O/M | Mkt | Tec | ID | MD | LC | IOIF | CEP | Df | MP | Pr | |
|---|---|---|---|---|---|---|---|---|---|---|---|
| O/M2 | 0.91 | 0.75 | 0.75 | 0.51 | 0.46 | 0.50 | 0.47 | 0.32 | 0.59 | 0.47 | 0.38 |
| O/M3 | 0.91 | 0.65 | 0.69 | 0.44 | 0.35 | 0.44 | 0.48 | 0.25 | 0.58 | 0.44 | 0.37 |
| O/M5 | 0.90 | 0.70 | 0.72 | 0.42 | 0.37 | 0.48 | 0.57 | 0.27 | 0.56 | 0.43 | 0.35 |
| O/M6 | 0.88 | 0.66 | 0.70 | 0.46 | 0.42 | 0.46 | 0.51 | 0.28 | 0.52 | 0.43 | 0.35 |
| O/M7 | 0.86 | 0.69 | 0.71 | 0.50 | 0.46 | 0.47 | 0.43 | 0.28 | 0.52 | 0.45 | 0.41 |
| Mkt1 | 0.71 | 0.91 | 0.62 | 0.49 | 0.53 | 0.34 | 0.40 | 0.28 | 0.53 | 0.41 | 0.27 |
| Mkt2 | 0.68 | 0.89 | 0.67 | 0.49 | 0.48 | 0.38 | 0.37 | 0.31 | 0.49 | 0.36 | 0.28 |
| Mkt3 | 0.71 | 0.92 | 0.62 | 0.45 | 0.43 | 0.36 | 0.43 | 0.25 | 0.60 | 0.37 | 0.24 |
| Mkt4 | 0.68 | 0.88 | 0.64 | 0.38 | 0.42 | 0.34 | 0.50 | 0.26 | 0.56 | 0.39 | 0.26 |
| Tec1 | 0.75 | 0.69 | 0.92 | 0.45 | 0.43 | 0.50 | 0.46 | 0.30 | 0.53 | 0.39 | 0.33 |
| Tec2 | 0.77 | 0.67 | 0.96 | 0.47 | 0.44 | 0.54 | 0.42 | 0.28 | 0.50 | 0.42 | 0.34 |
| Tec3 | 0.75 | 0.65 | 0.95 | 0.45 | 0.47 | 0.53 | 0.46 | 0.31 | 0.52 | 0.43 | 0.32 |
| ID1 | 0.42 | 0.42 | 0.37 | 0.87 | 0.62 | 0.52 | 0.32 | 0.14 | 0.44 | 0.41 | 0.31 |
| ID2 | 0.47 | 0.39 | 0.44 | 0.88 | 0.54 | 0.56 | 0.33 | 0.20 | 0.44 | 0.40 | 0.35 |
| ID3 | 0.47 | 0.45 | 0.39 | 0.90 | 0.58 | 0.61 | 0.32 | 0.23 | 0.47 | 0.46 | 0.43 |
| ID4 | 0.50 | 0.51 | 0.51 | 0.90 | 0.68 | 0.65 | 0.41 | 0.21 | 0.55 | 0.47 | 0.40 |
| MD1 | 0.48 | 0.51 | 0.45 | 0.65 | 0.92 | 0.52 | 0.33 | 0.27 | 0.47 | 0.48 | 0.40 |
| MD2 | 0.46 | 0.47 | 0.46 | 0.64 | 0.93 | 0.51 | 0.34 | 0.28 | 0.47 | 0.45 | 0.34 |
| MD3 | 0.37 | 0.43 | 0.41 | 0.61 | 0.90 | 0.50 | 0.27 | 0.32 | 0.39 | 0.43 | 0.33 |
| MD4 | 0.35 | 0.46 | 0.38 | 0.57 | 0.87 | 0.46 | 0.31 | 0.29 | 0.40 | 0.45 | 0.36 |
| LC1 | 0.49 | 0.37 | 0.53 | 0.61 | 0.49 | 0.92 | 0.40 | 0.20 | 0.42 | 0.41 | 0.41 |
| LC2 | 0.46 | 0.35 | 0.51 | 0.63 | 0.55 | 0.94 | 0.41 | 0.17 | 0.43 | 0.51 | 0.45 |
| LC3 | 0.51 | 0.38 | 0.51 | 0.61 | 0.49 | 0.92 | 0.47 | 0.22 | 0.52 | 0.48 | 0.43 |
| IOIF1 | 0.51 | 0.43 | 0.45 | 0.38 | 0.36 | 0.44 | 0.94 | 0.36 | 0.67 | 0.42 | 0.36 |
| IOIF2 | 0.52 | 0.45 | 0.44 | 0.35 | 0.29 | 0.42 | 0.94 | 0.33 | 0.65 | 0.44 | 0.41 |
| CEP1 | 0.27 | 0.28 | 0.25 | 0.19 | 0.28 | 0.15 | 0.32 | 0.90 | 0.36 | 0.23 | 0.23 |
| CEP2 | 0.29 | 0.28 | 0.29 | 0.19 | 0.30 | 0.18 | 0.31 | 0.94 | 0.35 | 0.26 | 0.22 |
| CEP3 | 0.29 | 0.26 | 0.31 | 0.21 | 0.28 | 0.24 | 0.36 | 0.84 | 0.37 | 0.28 | 0.22 |
| Df1 | 0.60 | 0.62 | 0.54 | 0.49 | 0.45 | 0.44 | 0.65 | 0.39 | 0.94 | 0.54 | 0.46 |
| Df2 | 0.55 | 0.53 | 0.49 | 0.49 | 0.42 | 0.46 | 0.66 | 0.37 | 0.95 | 0.54 | 0.47 |
| Df3 | 0.60 | 0.58 | 0.52 | 0.54 | 0.48 | 0.49 | 0.69 | 0.39 | 0.94 | 0.59 | 0.50 |
| MP1 | 0.47 | 0.41 | 0.43 | 0.47 | 0.49 | 0.49 | 0.40 | 0.26 | 0.55 | 0.93 | 0.70 |
| MP2 | 0.43 | 0.39 | 0.35 | 0.43 | 0.42 | 0.41 | 0.45 | 0.28 | 0.56 | 0.90 | 0.68 |
| MP3 | 0.43 | 0.36 | 0.40 | 0.45 | 0.43 | 0.47 | 0.37 | 0.24 | 0.49 | 0.90 | 0.71 |
| MP4 | 0.46 | 0.38 | 0.40 | 0.43 | 0.47 | 0.45 | 0.43 | 0.25 | 0.53 | 0.88 | 0.66 |
| Pf1 | 0.40 | 0.29 | 0.34 | 0.36 | 0.35 | 0.43 | 0.38 | 0.23 | 0.49 | 0.73 | 0.95 |
| Pf2 | 0.38 | 0.27 | 0.32 | 0.42 | 0.40 | 0.46 | 0.40 | 0.25 | 0.50 | 0.73 | 0.97 |
| Pf3 | 0.42 | 0.29 | 0.34 | 0.42 | 0.38 | 0.45 | 0.40 | 0.24 | 0.47 | 0.75 | 0.97 |
注释:组织/管理(O/M),市场营销(市场),技术(技),创新差异化(创新),营销差异化(MD),低成本(LC),内部运营和无形因素(IOIF),成本效率和采购(CEP),差异化(Df),市场绩效(MP),盈利能力(Pf)。
表5 – 载荷和交叉载荷
5.2 结构模型
我们首先基于方差膨胀因子对构念/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缺失进行了分析,以评估结构模型,结果显示方差膨胀因子的值均低于3.3的阈值(J. 海尔等,2017年),取值范围在1.00至2.25之间,证实了该模型的合理性。随后使用PLS结构模型对研究模型进行了检验,并基于路径系数及其相应的显著性水平对假设进行评估。我们采用自助抽样程序,通过5000次迭代的重采样方法(J. F. 韩, 林格尔, & 萨尔斯泰特, 2011; Henseler 等, 20
288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