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文章目录
一、auto
的概念与核心作用
1. 什么是 auto
?
在早期C/C++中auto的含义是:使用auto修饰的变量,是具有自动存储器的局部变量,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人去使用它,C++11中,标准委员会赋予了auto全新的含义即:auto不再是一个存储类型指示符,而是作为一 个新的类型指示符来指示编译器,允许编译器根据变量的初始化表达式自动推断其类型,auto声明的变量必须由编译器在编译时期推导而得。它的核心目标是简化代码,减少冗余的类型声明,同时增强代码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2.为什么auto方便
随着程序越来越复杂,程序中用到的类型也越来越复杂,经常体现在:
1. 类型难于拼写 2. 含义不明确导致容易出错
例如:
#include <string>
#include <map>
int main()
{
std::map<std::string, std::string> m{ { "apple", "苹果" }, { "orange",
"橙子" }, {"pear","梨"} };
std::map<std::string, std::string>::iterator it = m.begin();
while (it != m.end())
{
//....
}
return 0;
}
std::map<std::string, std::string> >::iterator是一个类型,但是该类型太长了,特别容易写错。假如通过typedef给类型取别名,比如:
#include <string>
#include <map>
typedef std::map<std::string, std::string> Map;
int main()
{
Map m{ { "apple", "苹果" },{ "orange", "橙子" }, {"pear","梨"} };
Map::iterator it = m.begin();
while (it != m.end())
{
//....
}
return 0;
}
使用typedef给类型取别名确实可以简化代码,但是typedef有会遇到新的难题:
typedef char* pstring;
int main()
{
const pstring p1; // 编译成功还是失败?
const pstring* p2; // 编译成功还是失败?
return 0;
}
这样的话我们不止要记得 typedef 定义的char*类型,也需要清楚地知道我们定义的变量p1是否是我们需要的。而不是p1是int类型,但却搞混了。
在编程时,常常需要把表达式的值赋值给变量,这就要求在声明变量的时候清楚地知道表达式的 类型。然而有时候要做到这点并非那么容易,因此C++11给auto赋予了新的含义。
如果使用auto:
#include <string>
#include <map>
int main()
{
auto m{ { "apple", "苹果" },{ "orange", "橙子" }, {"pear","梨"} };
auto::iterator it = m.begin();
while (it != m.end())
{
//....
}
return 0;
}
那么代码就简洁许多,也不用担心是否会编译错误,因为使用 auto 在编译阶段编译器需要根据初始化表达式来推导 auto 的实际类型。
3. 类型推导的基本规则
初始化表达式决定类型:auto
变量必须在声明时初始化,类型由右侧的表达式推导而来。
int TestAuto()
{
return 10;
}
int main()
{
int a = 10;
auto b = a;
auto c = 'a';
auto d = TestAuto();
cout << typeid(b).name() << endl;//int
cout << typeid(c).name() << endl;//char
cout << typeid(d).name() << endl;//int
//auto e; 无法通过编译,使用auto定义变量时必须对其进行初始化
return 0;
}
注意: 使用auto定义变量时必须对其进行初始化,在编译阶段编译器需要根据初始化表达式来推导 auto 的实际类型。因此auto并非是一种“类型”的声明,而是一个类型声明时的“占位符”,编译器在编 译期会将auto替换为变量实际的类型。
二、auto
的使用细则
1. auto与指针和引用结合起来使用
用auto声明指针类型时,用auto和auto*没有任何区别,但用auto声明引用类型时则必须加&
int main()
{
int x = 10;
auto a = &x; //auto声明指针类型
auto* b = &x; //auto声明指针类型
auto& c = x; //auto声明引用类型 c是x的别名
cout << typeid(x).name() << endl; //int
cout << typeid(a).name() << endl; //int* __ptr64
cout << typeid(b).name() << endl; //int* __ptr64
cout << typeid(c).name() << endl; //int
return 0;
}
总结:
auto——什么都可以;auto*——只能是指针;auto&——引用类型,取别名
2. 在同一行定义多个变量
当在同一行声明多个变量时,这些变量必须是相同的类型,否则编译器将会报错,因为编译器实际只对第一个类型进行推导,然后用推导出来的类型定义其他变量。
void TestAuto()
{
auto a = 1, b = 2;
auto c = 3, d = 4.0; // 该行代码会编译失败,因为c和d的初始化表达式类型不同
}
三、auto
无法推导的场景
1. 函数参数(C++20前)
auto不能作为函数的参数
// 此处代码编译失败,auto不能作为形参类型,因为编译器无法对a的实际类型进行推导
void TestAuto(auto a)
{}
void func(auto x) { } // C++20前错误!C++20支持简写模板(等价template<typename T>)
2. 数组类型推导
auto不能直接用来声明数组
void TestAuto()
{
int a[] = {1,2,3};
//auto b[] = {4,5,6};//错误的
}
3. 非静态成员变量(C++11起)
类中的非静态成员变量无法使用auto
,因为类定义时需要确定成员的内存布局:
class MyClass {
auto value = 10; // 错误!C++17允许auto静态成员,但非静态仍不可用
static const auto count = 5; // C++17允许(需内联初始化)
};
四、auto
的历史问题
1. C++11之前的 auto
在C++98/03中,auto
的语义是声明一个自动存储期的局部变量(即变量在代码块结束时自动销毁)。但由于局部变量默认就是自动存储期,该关键字完全冗余:
void old_func() {
auto int a = 5; // 等价于 int a = 5;
}
这一设计导致auto
长期被程序员遗忘。
2. C++11的重生
C++11重新定义了auto
,将其从“废柴”转变为类型推导的利器。这一变革直接解决了以下痛点:
1.消除冗长的模板类型声明(如迭代器)。
2.支持泛型编程中的类型抽象。
3.提升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性。
总结
1. auto
的优势:代码简洁、泛型友好、维护性高
2. 使用建议:优先使用auto
、警惕隐式转换
3. 谨记限制:理解auto
的边界,避免在类成员、函数参数(C++20前)等场景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