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中的增量机制,可以有助系统提高数据抽取效率,在初始化执行后,每天只更新新增和修改了的记录。在我们正常的使用或开发中,这些东西并不需要知道,只要数据正常上载,就好了,此处所介绍的内容之为大家参考用。
在介绍DELTA机制之前,先介绍下DSO和CUBE:
DSO:一般DSO用来存储明细数据,其结构比较简单。对于值的转换(决定了可用的DELTA类型),既可以使用合计,也可以使用覆盖的方式。激活DSO后,其在后台对应3个数据表:
A表,存放了最后激活的数据。即存放了汇总后的数据。
LOG表:存储了数据变化的数据记录
N表,NEW表,临时存放更新的数据,待激活后,将数据转入A表和LOG表
以上数据表,可以通过在SE11中,描述中搜索DSO技术名称找到
CUBE:典型的星型架构。CUBE只支持数据值的合计上载。
建立了CUBE之后,可以到SE11中,通过在表名中搜索CUBE的名称,找到对应的维表和事实表。
同样都是数据模型,而DSO更多用于存储明细数据,星型架构的CUBE更适合作为分析数据源。关于具体的DSO和CUBE,我们以后再介绍
下面给大家介绍两个表,是定义DELTA类型的基本表,如下:
ROOSOURCE:定义了每个数据源的属性,大部分属性我们在创建自定义数据源时已介绍,请参考http://community.kingdee.com/pages/chunguangz/blog/archive/2010/03/18/401671.aspx,其中,DP列定义了增量类型。
RODELTAM:定义了每种增量提取方式的方法,即:DP的属性
DP:增量处理名称
T: 标识是否为 仅全量更新
NIM:标识是否为传输 新镜像(即:新数据的状态)
BIM:标识是否为传输 前镜像(即:更新前的状态)
AIM:标识是否为传输 后镜像(即:更新后的状态)
ADD:标识是否为传输 差额镜像(即:更改的差额状态)
DID:标识是否为传输 删除镜像(即:删除状态)
RIM:标识是否为传输 反转镜像(即:冲销的状态)
SER:标识为 哪种序列化方式,即:数据的排序
1. 无
在介绍DELTA机制之前,先介绍下DSO和CUBE:
DSO:一般DSO用来存储明细数据,其结构比较简单。对于值的转换(决定了可用的DELTA类型),既可以使用合计,也可以使用覆盖的方式。激活DSO后,其在后台对应3个数据表:
A表,存放了最后激活的数据。即存放了汇总后的数据。
LOG表:存储了数据变化的数据记录
N表,NEW表,临时存放更新的数据,待激活后,将数据转入A表和LOG表
以上数据表,可以通过在SE11中,描述中搜索DSO技术名称找到
CUBE:典型的星型架构。CUBE只支持数据值的合计上载。
建立了CUBE之后,可以到SE11中,通过在表名中搜索CUBE的名称,找到对应的维表和事实表。
同样都是数据模型,而DSO更多用于存储明细数据,星型架构的CUBE更适合作为分析数据源。关于具体的DSO和CUBE,我们以后再介绍
下面给大家介绍两个表,是定义DELTA类型的基本表,如下:
ROOSOURCE:定义了每个数据源的属性,大部分属性我们在创建自定义数据源时已介绍,请参考http://community.kingdee.com/pages/chunguangz/blog/archive/2010/03/18/401671.aspx,其中,DP列定义了增量类型。
RODELTAM:定义了每种增量提取方式的方法,即:DP的属性
DP:增量处理名称
T: 标识是否为 仅全量更新
NIM:标识是否为传输 新镜像(即:新数据的状态)
BIM:标识是否为传输 前镜像(即:更新前的状态)
AIM:标识是否为传输 后镜像(即:更新后的状态)
ADD:标识是否为传输 差额镜像(即:更改的差额状态)
DID:标识是否为传输 删除镜像(即:删除状态)
RIM:标识是否为传输 反转镜像(即:冲销的状态)
SER:标识为 哪种序列化方式,即:数据的排序
1.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