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并行交互式媒体服务器系统及高效固定参数算法的探索

并行交互式媒体服务器系统及高效固定参数算法的探索

1. 并行交互式媒体服务器系统(ICMS)通信调度

1.1 基础网络构建

为构建能保证通信能力的并行 ICMS,采用蝴蝶网络 BF(2; n) 作为基础构建模块,它能连接 2n 个存储节点和 2n 个外部通信接口节点。贝奈斯网络 B(2, r) 由两个相同维度的蝴蝶网络 BF(2, r) 背对背连接而成。

1.2 贝奈斯网络通信调度定理

根据图论经典结果,对于维度为 r 的贝奈斯网络 B(2; r),给定 2r + 1 个输入链路到 2r + 1 个输出链路的任意一对一映射 ,存在从输入到输出的边不相交路径,连接输入 i 到输出 (i)(0 ≤ i ≤ 2r + 1 - 1)。

1.3 基于贝奈斯网络的 ICMS 操作方式

  • 设备连接 :将存储设备连接到贝奈斯网络的 2r + 1 个输入链路,将外部通信设备连接到 2r + 1 个输出链路。
  • 流映射 :假设有一组流 {s1, …, st} 要映射到 ICMS 上,所有流线性条带化到存储设备上,且 map(s1) = 0,若 m 等于流 i 的数据包数量,则 map(si + 1) = (map(si) + m) mod 2r + 1。
  • 同步操作 :采用电路交换路由以同步方式(轮次)操作 ICMS,即每一轮中存储设备可无拥塞地将数据包提交到输出链路(外部通信设备)。
    • 第一轮 :进行恒等置换路由,即输入链路 j 上的数据包可提交到输出链路 j(0 ≤ j ≤ 2r + 1 - 1)。
    • 第 i 轮 :若 (out(j; i) + i) mod 2r + 1 = j,则输入链路 j 上的数据包可提交到输出链路 out(j; i)。
  • 用户客户端请求 :若用户客户端连接到外部通信设备 k 并进入系统检索从存储设备 j 开始的流 s(即第一个数据包存储在存储设备 j 上),流的建立将延迟到满足 out(j; i) = k 的轮次 i,从该轮起,流持续提交给用户客户端。

1.4 贝奈斯网络 ICMS 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每一轮中所有通信线路都处于忙碌状态(若所有外部通信接口至少被一个用户使用),不会浪费开关和线路等硬件资源。路由算法简单且可在线计算,适合构建大规模 ICMS。 实现贝奈斯网络使用的开关数量非常多,B(2; r) 使用 (2r + 1) 2r 个节点连接 2r + 1 个存储节点和 2r + 1 个外部通信设备。
网络不可扩展,不能在不增加可容纳外部通信设备节点数量的情况下增加存储节点数量。输出链路只能用于连接外部通信设备,不能连接额外的存储子系统。
整体通信是同步的,可能会因处理整体同步需要额外的硬件或控制软件而导致性能下降。

1.5 路由方式改进

原路由模型采用电路交换路由算法,对于大规模分布式内存并行计算机系统,存储转发路由方案更有利。由于贝奈斯网络的分层结构,也可采用存储转发模式进行路由,且不同路径(连接贝奈斯网络的输入和输出链路)可实现边不相交路由。

1.6 网络结构优化

贝奈斯网络作为 ICMS 架构的主要缺点是输入和输出边数量相似,意味着一个外部网络接口单元必须对应一个存储设备,否则输出链路会被浪费。可采用折叠贝奈斯网络或 Clos 网络解决此问题,它通过将维度为 r 的网络的第 i 层和第 r - i 层映射在一起构建,使通信链路变为双向,第 0 层节点每个提供 2 个输入和输出链路。其主要优点是存储设备和外部通信设备的数量可任意扩展,即使与存储设备数量相比,外部网络设备使用数量相对较少,网络开关也不会被浪费,且可使用与贝奈斯网络相同的路由算法。

2. 符合 RTSP 协议的并行 ICMS

2.1 RTSP、RTP 和 RTCP 协议

  • RTSP(实时流协议) :用于控制从 ICMS 到客户端的连续媒体交付。
  • RTP(实时传输协议) :用于封装服务器交付的媒体元素。
  • 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 :提供有关数据包丢失、抖动等信息,以控制通过 IP 网络从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数据包交付。

RTSP 协议由 Progressive Networks、Netscape Communications 和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开发,起源于 HTTP 协议,二者可在同一应用中协同使用,适合未来客户端系统集成两种媒体类型的交付。使用 RTSP 和 RTP 时,连续媒体的控制和交付通过不同通道(IP 连接)处理,控制消息(如 STOP、PLAY、PAUSE 等)通过 TCP/IP 从客户端发送到服务器,数据包按 RTP 有效负载格式规范封装并通常通过 UDP/IP 从服务器发送到客户端。

2.2 并行 RTSP 服务器软件架构

  • 模块映射 :不同模块(如数据检索进程和 RTP 交付进程)映射到处理器上,数据检索进程由持有存储设备的处理器执行,RTP 数据发送模块映射到持有外部网络接口卡的处理器上,这两种进程均可扩展,调度器和其他控制进程映射到单个处理器上。
  • 用户会话处理 :RTSP 模块接受新用户会话的传入请求,并为每个处理的会话派生一个新的 RTSP 处理线程,该线程执行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 RTSP 控制通信。会话开始时,调用准入控制算法决定是否接受会话请求,考虑 ICMS 的当前资源以及请求流所需的资源(比特率、内存消耗)。若会话被接受,确定一个有足够资源处理流交付且所在处理器的外部网络接口能访问客户端的 RTP 数据发送模块,之后调度器负责触发数据检索进程,将媒体数据包从磁盘交付到合适的 RTP 数据发送模块,由其封装数据包并通过网络交付给客户端。

2.3 RTSP 服务器的应用

  • SICMA 项目 :在比利时林堡大学的远程教学应用中使用并行 RTSP 服务器,不同系的学生可从学校约 45 个终端访问包含音频/视频材料(约 70GB 的 MPEG - 1 和 MPEG - 2 编码数据)的讲座,同时学生也可使用 ADSL 调制解调器从家中通过电话线以约 6 Mbits/秒的速度访问讲座材料。
  • EPRI - COM 项目 :旨在为欧洲议会和一些欧洲国家议会的议员提供高性能音频/视频服务,构建集成文本、图形、图片以及音频和视频序列的信息服务。并行 RTSP 服务器用于存储所有信息并将其交付给连接的议会,由于从一个中央服务器向所有欧洲议会交付内容不可行,因此将安装在布鲁塞尔的大型服务器上的内容镜像到每个议会安装的小型 RTSP 服务器上,然后从本地服务器直接将音频/视频流交付给议员。

2.4 通信调度流程

graph TD;
    A[开始] --> B[连接存储与通信设备];
    B --> C[流映射到存储设备];
    C --> D[同步操作轮次开始];
    D --> E{是否第一轮};
    E -- 是 --> F[恒等置换路由];
    E -- 否 --> G[按第 i 轮规则路由];
    F --> H{是否有用户请求};
    G --> H;
    H -- 是 --> I[检查轮次是否满足条件];
    I -- 是 --> J[开始流交付];
    I -- 否 --> D;
    H -- 否 --> D;
    J --> K[持续流交付];
    K --> L[结束];

3. 高效固定参数算法的探索

3.1 应对难处理问题的方法

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实践中,处理难处理问题的方法有近似算法、平均情况分析、随机化和启发式方法,但它们都存在缺点,如近似困难、缺乏数学工具和结果、方法本身能力有限或缺乏可证明的性能保证等。参数化是另一种应对某些难处理问题的方法,其核心观点是“并非所有难处理形式都是相同的”。

3.2 参数化复杂度与问题形式

许多难处理的计算问题通常具有这样的形式:给定一个对象 x 和一个自然数 k,x 是否具有依赖于 k 的某种属性?例如,NP 完全的顶点覆盖问题:给定一个无向图 G = (V; E) 和一个自然数 k,图 G 是否有大小至多为 k 的顶点覆盖(顶点覆盖是顶点子集 C ⊆ V,使得 E 中的每条边至少有一个端点在 C 中)。在参数化复杂度理论中,这个自然数 k 被称为参数,在许多应用中,参数 k 相对于给定对象 x 的大小 |x| 可被认为“非常小”。

3.3 固定参数可处理性

参数化复杂度由 Downey 和 Fellows 等人发展,是解决难处理问题的最新方法。其基本观察是,对于许多难处理问题,看似固有的“组合爆炸”可限制在输入的“小部分”(即参数)上。例如,顶点覆盖问题存在运行时间为 O(kn + (1.3248)kk2) 的算法,其中参数 k 是我们要寻找的顶点覆盖集的最大大小的界限,n 是给定图的顶点数量,假设 k << n,当 k 值较小时,这是一个高效实用的算法。

3.4 固定参数算法的不足

问题被称为固定参数可处理是指它们具有运行时间为 f(k)nO(1) 的算法,其中 f(k) 是仅依赖于 k 的任意函数。但不幸的是,f(k) 通常不能像顶点覆盖问题那样被很好地界定,而是增长得更快,使得固定参数可处理算法在 k 值较小时就变得不实用,这是参数化复杂度理论目前的主要不足之一。

3.5 主要研究焦点

本文主要关注高效固定参数算法的开发,重点研究两种设计高效固定参数算法的基本技术:核化和有界搜索树。

3.6 固定参数算法相关概念对比

概念 描述
传统 P 类问题 一般认为 P 类问题是可处理的,但运行时间为 n100 的算法在实际中可能无实用价值,不过大多数 P 类问题有 O(n3) 或更好的算法。
固定参数可处理问题 运行时间为 f(k)nO(1),但 f(k) 通常增长较快,可能导致算法在 k 较小时就不实用。

通过对并行交互式媒体服务器系统通信调度和符合 RTSP 协议的并行 ICMS 的研究,我们了解了如何构建高效的媒体服务器系统,同时对高效固定参数算法的探索也为解决计算中的难处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4. 核化技术在固定参数算法中的应用

4.1 核化的基本概念

核化是一种在设计高效固定参数算法中常用的技术。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一系列的预处理步骤,将原始问题实例转化为一个规模更小但等价的问题实例,这个更小的实例被称为核。在核化过程中,问题的本质属性保持不变,只是问题的规模得到了缩减。对于一个参数化问题,如果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将问题实例 (x, k) 转化为一个规模仅与参数 k 相关的核 (x’, k’),且 |x’| ≤ g(k)(g 是一个可计算的函数),那么就称该问题具有核化算法。

4.2 核化在顶点覆盖问题中的应用

以顶点覆盖问题为例,核化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度数为 0 的顶点处理 :对于图中度数为 0 的顶点,它们不与任何边相连,因此对顶点覆盖问题没有影响,可以直接从图中删除这些顶点。
2. 度数大于 k 的顶点处理 :如果一个顶点的度数大于 k,那么在任何大小至多为 k 的顶点覆盖中,该顶点必须被包含在顶点覆盖集合中。因为如果不包含该顶点,那么与它相连的边就无法被覆盖。所以可以将该顶点加入到顶点覆盖集合中,并从图中删除该顶点及其相连的边。
3. 重复上述步骤 :不断重复步骤 1 和步骤 2,直到图中不再有度数为 0 或度数大于 k 的顶点。经过这样的处理后,图的规模会显著减小。

4.3 核化的优势

核化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将问题规模缩小,从而减少后续算法的计算量。对于一些参数化问题,通过核化可以将问题转化为一个规模较小的核,使得后续的算法可以更高效地处理。例如,在顶点覆盖问题中,经过核化处理后,图的顶点数量可以被限制在 O(k^2) 的范围内,这大大降低了问题的复杂度。

5. 有界搜索树技术在固定参数算法中的应用

5.1 有界搜索树的基本原理

有界搜索树是另一种设计高效固定参数算法的重要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构建一棵搜索树来探索问题的解空间。在搜索树的每个节点上,根据问题的性质进行分支操作,生成子节点。搜索树的深度被限制在与参数 k 相关的范围内,从而避免了对整个解空间的无限制搜索。

5.2 有界搜索树在顶点覆盖问题中的应用

对于顶点覆盖问题,有界搜索树的构建步骤如下:
1. 选择边 :从图中选择一条边 (u, v)。
2. 分支操作
- 分支 1 :将顶点 u 加入到顶点覆盖集合中,并从图中删除顶点 u 及其相连的边,然后递归地处理剩余的图。
- 分支 2 :将顶点 v 加入到顶点覆盖集合中,并从图中删除顶点 v 及其相连的边,然后递归地处理剩余的图。
3. 终止条件 :当图中不再有边或者搜索树的深度达到 k 时,停止搜索。

5.3 有界搜索树的复杂度分析

由于搜索树的深度被限制在 k 以内,且每个节点的分支数是有限的,因此有界搜索树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通常是指数级的,但指数的底数只与参数 k 相关。例如,在顶点覆盖问题中,有界搜索树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可以达到 O(2^k * n),其中 n 是图的顶点数量。

6. 核化与有界搜索树技术的结合应用

6.1 结合的思路

核化和有界搜索树技术可以结合使用,以进一步提高固定参数算法的效率。核化可以在算法开始时对问题实例进行预处理,将问题规模缩小到一个较小的核。然后,使用有界搜索树算法对核进行搜索,以找到问题的解。

6.2 结合应用的操作流程

  1. 核化阶段
    • 对原始问题实例进行核化处理,按照核化的操作步骤(如顶点覆盖问题中的度数为 0 和度数大于 k 的顶点处理),将问题实例转化为一个规模更小的核。
  2. 有界搜索树搜索阶段
    • 构建有界搜索树,从核中的图开始,按照有界搜索树的构建步骤(如顶点覆盖问题中的边选择和分支操作)进行搜索。
    • 在搜索过程中,根据终止条件(如搜索树深度达到 k 或图中不再有边)停止搜索。
  3. 解的获取
    • 如果在搜索过程中找到了一个满足问题要求的解(如顶点覆盖集合的大小不超过 k),则返回该解;否则,说明该问题实例没有满足条件的解。

6.3 结合应用的优势

通过核化和有界搜索树技术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技术的优势。核化可以减少问题的规模,降低有界搜索树的搜索空间,从而提高算法的效率。同时,有界搜索树算法可以在较小的核上进行搜索,避免了对大规模问题实例的复杂搜索。

7. 固定参数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7.1 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

在生物信息学中,许多问题都可以转化为参数化问题。例如,在基因序列比对问题中,需要找到两个基因序列之间的最优比对。可以将比对过程中的一些参数(如允许的错配数量)作为参数 k,使用固定参数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核化和有界搜索树技术,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找到满足参数要求的最优比对。

7.2 网络设计中的应用

在网络设计中,需要设计一个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网络拓扑结构。例如,在最小生成树问题中,可能需要找到一个包含特定节点集合的最小生成树,并且生成树的边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制。可以将这个限制作为参数 k,使用固定参数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核化和有界搜索树技术,可以在大规模的网络中快速找到满足条件的最小生成树。

7.3 实际应用案例总结

应用领域 问题描述 参数选择 使用的固定参数算法技术
生物信息学 基因序列比对 允许的错配数量 核化、有界搜索树
网络设计 包含特定节点集合的最小生成树,边数限制 边数限制 核化、有界搜索树

8. 未来研究挑战与展望

8.1 开发更高效的核化算法

目前,虽然已经有一些核化算法被提出,但对于许多问题,核化的效果还不够理想。未来的研究可以致力于开发更高效的核化算法,进一步缩小问题的核规模,从而提高固定参数算法的效率。

8.2 改进有界搜索树算法

有界搜索树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通常是指数级的,虽然指数的底数只与参数 k 相关,但在实际应用中,当 k 较大时,算法的效率仍然会受到影响。未来可以研究如何改进有界搜索树算法,降低其时间复杂度,例如通过优化分支策略、减少不必要的搜索等。

8.3 探索新的固定参数算法技术

除了核化和有界搜索树技术外,还可以探索新的固定参数算法技术。例如,结合机器学习、启发式算法等方法,开发出更强大的固定参数算法。

8.4 固定参数算法在新兴领域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会出现许多新的应用领域,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未来可以研究如何将固定参数算法应用到这些新兴领域中,解决其中的难处理问题。

8.5 未来研究挑战的流程图

graph LR;
    A[开发更高效的核化算法] --> B[改进有界搜索树算法];
    B --> C[探索新的固定参数算法技术];
    C --> D[固定参数算法在新兴领域的应用];

通过对并行交互式媒体服务器系统和高效固定参数算法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掌握了构建高效媒体服务器系统的方法,还为解决计算中的难处理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相信这些方法和技术将在更多的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