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ium双客户端测试框架

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Roboium自动化测试技术构建的双客户端测试框架,适用于移动互联网服务类应用中身份地位不同的两种用户场景。通过详细分析需求、服务器端核心代码及客户端核心代码,阐述了如何实现实时同步两种用户状态的功能,以及客户端如何轮询服务器以获取对方状态并等待同步的过程。最后提供了代码实现和开源链接。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信息交换,移动互联网更是如此, 所以许多移动互联网的服务类应用中有着身份地位不同的两种用户(例如:交易中的买家和卖家, 教学中的老师和学生, 打车中的车主和乘客)。最近的工作是给公司的某个产品建立android客户端测试框架,使用的自动化测试技术是robotium。由于产品的用户存在两种身份(在这里简称clientA, clientB),那么就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同步两种不同用户的测试框架,这就是本文标题“Robotium双客户端测试框架”的由来。

 

1. 需求详细分析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画了张图,不说废话直接上图。


如上图所描述的,客户身份A、B各有一些测试用例需要执行(图中圆型队列),当执行到紫色用例时需要两个客户端同步,这时执行到用例方法体内的客户身份需要向同步服务器通信已获得另一个客户身份得同步信息,如果对方已经准备就绪,用例方法开始同步执行,如果对方没有就绪,告知服务器自己已经就绪并且开始等待。

 

2.服务器端核心代码

还是先上代码,稍后解释。

protected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String methodName = request.getParameter("testMethodName");//more development for methods sync
		String clientAReady = request.getParameter("clientAReady");
		String clientBReady = request.getParameter("clientBReady");
                //debuglog("methodName:"+methodName);		
		/*sync code*/
		if(clientAReady == null || clientBReady == null){
			return ;
		}
		
		if(clientAReady.equals("unknown")){//clientB request
			GlobalResource.clientBMark = "ready";
			clientAReady = GlobalResource.clientAMark;
		}else if (clientBReady.equals("unknown")){//clientA request
			GlobalResource.clientAMark = "ready";
			clientBReady = GlobalResource.clientBMark;
		}
		//写回json数据

		
}


重要的就是中间的if—else循环,主要功能是识别不同客户身份,然后按照身份读取另一身份的状态信息并且把自己的状态给写入服务器。

3.客户端核心代码

客户端代码可以简单分为三部分,第一是robotium测试框架建立,其次需要轮询服务器对方数据,最后是需要接收数据并更等待状态位。

关于robotium测试框架建立不是本文的重点也比较简单,笔者并不打算展开说明。附上相关资料:http://www.robotium.cn/archives/210,如果是大家做过android开发应该不难上手。

关于服务器通信,我使用的是HttpClient框架,使用方法为建立一个HttpClient对象,向服务发送数据请求,使用框架中提供的handler子类异步接收数据并处理。代码还是很简单的。

 

轮询数据

public void testSync () throws Exception{
		while(ClientBReady.equals("notReady")){
			NetManager.TestSyncServlet("testSync", "unknown", "ready", syncHandler);
			Thread.sleep(5000);
		}	
		//robotium control code
}	

发送请求

package com.network.httpconnect;

import com.network.httpconnect.AsyncHttpClient;
import com.network.httpconnect.AsyncHttpResponseHandler;
import com.network.httpconnect.RequestParams;

public class NetManager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ServiceBaseUrl() { return "http://localhost:8080/appTestServer/"; }
	
	public static int getTimeOut() { return 5 * 1000;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SyncServlet(String testMethodName, String clientAReady, String clientBReady, AsyncHttpResponseHandler handler)
	{
		String url = getServiceBaseUrl() + "TestSyncServlet";

		try
		{
			RequestParams params = new RequestParams();

			params.put("testMethodName", testMethodName);
			params.put("clientAReady", clientAReady);
			params.put("clientBReady", clientBReady);
			

			AsyncHttpClient client = new AsyncHttpClient();
			client.setTimeout(getTimeOut());
			client.post(url, params, handler);
		}
		catch (Exception ex)
		{
			ex.printStackTrace();

			if (handler != null)
				handler.onFailure(null, ex.getMessage());
		}
	}


}


接收数据


private AsyncHttpResponseHandler syncHandler = new AsyncHttpResponseHandler(){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uccess(String content) {
			super.onSuccess(content);
			debuglog("content:"+ content);
			try {
				JSONObject receiveData = new JSONObject(content);
				ClientBReady = receiveData.getString("ClientBReady");
			} catch (JSON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Failure(Throwable error, String content) {
			super.onFailure(error, content);
			
		}
};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本文的实现可能不是非常完美,我已经将代码上传到github,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看源码,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github地址为:https://github.com/cibon/Robotium_two_clients_framework




Dagger是网易杭州研究院QA团队开发的一个轻量级、运行稳定的WebUI自动化测试框架,主要基于Selenium及TestNg可以认为是对Selenium进行二次封装的一个框架(俗称 造轮子 )。之所以把这个轮子开源出来,主要在于经过了公司内部多个项目的实践,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因此,希望开源以后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及参考。 设计理念 Dagger首先是一个WebUI自动化框架,提供了赖以操纵浏览器的一些API。API数量不多,少于20个,但从实践上,已经基本涵盖95%的应用场景了(其余5%比较 个性 的自动化操作一般是封装在业务逻辑层面,有时候甚至会须要hack) Dagger其次是一个测试框架,使用TestNg管理和运行用例,TestNg相关断言内嵌于上述API中。因此,在我们的测试用例里面不应该看到单独的TestNg断言的 Dagger还是一种设计风格:简约。无论是Dagger框架本身还是基于Dagger编写的测试用例,都是十分light及straightforward的,以至于会让人感觉有点土。但实践中,这两者确保了低成本、易用性、可维护性 WebUI自动化从业界看,难推进,易烂尾,原因基本在于:维护成本高、运行速度慢、稳定性差 Dagger专注于WebUI自动化,从技术上克服了速度与稳定问题(见下文)。只封装够用的浏览器操作为API,并充分简化/强化这些API,以简约的风格去降低自动化的学习及使用成本。同时,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使用Dagger编写冒烟用例、其次是主干用例,少写逻辑复杂功能,不写边边角角功能,让用例也保持清爽(在整个自动化实施过程中,会定期进行用例Review),同样易于后期维护 主要特性 API极少,易于上手,详见这里. 提供比较完备的文档,便于快速入门,详见这里. 支持单机多浏览器并发执行,大大缩短用例执行时间,详见这里 通过修改TestNg源码实现失败用例自动重运行(详见这里)由此几乎消除WebUI自动化中常见的虚假失败 默认使用Chrome浏览器,原因详见这里 失败用例自动截屏 后续工作 加入Flex/Flash自动化支持 如何使用 Dagger十分适合中小型团队从零开始WebUI自动化,这样的话,只须要直接下载整个Dagger代码就行了,Dagger本身都已经配置好了,下载后看一下使用文档就可以直接开始写用例了 也可以把Dagger打成Jar包,导入已有的自动化框架中,详见这里 标签:Dagger  自动化测试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