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希尔排序:
* 每次都将元素分成一些小组,在小组内进行排序。
* 小组根据元素数量划分。
* 小组跨度一般是元素数量的一半。
* 此后每次跨度都除以二。
* 一直到最后,小组跨度变成1。
* 这样就变成插入排序了。
* <p>
* 希尔排序的复杂度和增量序列是相关的
* {1,2,4,8,...}这种序列并不是很好的增量序列,使用这个增量序列的时间复杂度(最坏情形)是O(n^2)
* Hibbard提出了另一个增量序列{1,3,7,...,2^k-1},这种序列的时间复杂度(最坏情形)为O(n^1.5)
* Sedgewick提出了几种增量序列,其最坏情形运行时间为O(n^1.3),其中最好的一个序列是{1,5,19,41,109,...}
*
* @param arr
*/
public static void xierSort(int[] arr) {
// 初始化元素跨度
int span = arr.length / 2;
while (span >= 1) {
// 比较的是两个跨度之间的数据
// 因为这个是从头开始的,所以每遍历一次,前面的跨度值已经是顺序了
for (int i = span; i < arr.length; i++) {
int tmp = arr[i];//记录
int j = i - span; // 找到前一个跨度的下标
while (j >= 0 && arr[j] > tmp) { // 这个下标大于0,并且下标的值比记录的值大
arr[j + span] = arr[j]; // 交换比较的两个位置,当span=1就是插入排序的意思了。
j = j - span; // 每一个跨度进行比较
}
arr[j + span] = tmp; //
}
span = span / 2;
}
}
/**
* 这种方法好理解一些,外面就是跨度。里面和简单插入一模一样
* @param arr
*/
public static void xierSort2(int[] arr) {
// 初始化元素跨度
int span = arr.length / 2;
while (span >= 1) {
// 里面完全可以就是插入排序
for (int i = span; i < arr.length; i++) {
int tmp = arr[i];
for (int j = i; j >= 0; j -= span) {
// 后一个比前一个值大,交换位置,这已经是有序序列
if (j - span >= 0 && arr[j - span] > tmp) {
arr[j] = arr[j - span];
} else {//找到tmp的位置
arr[j] = tmp;
break;
}
}
}
span = span / 2;
}
}
|
排序方法 |
平均情况 |
最好情况 |
最坏情况 |
辅助空间 |
稳定性 |
|
冒泡排序 |
N2 |
n |
N2 |
1 |
稳定 |
|
选择排序 |
N2 |
N2 |
N2 |
1 |
不稳定 |
|
插入排序 |
N2 |
n |
N2 |
1 |
稳定 |
|
希尔排序 |
N*logn~n2 |
N1.3 |
N2 |
1 |
不稳定 |
|
堆排序 |
N*logn |
N*logn |
N2 |
1 |
不稳定 |
|
归并排序 |
N*logn |
N*logn |
N*logn |
N |
稳定 |
|
快速排序 |
N*logn |
N*logn |
N2 |
1 |
不稳定 |
本文深入解析希尔排序算法,探讨不同增量序列对排序效率的影响,包括希尔排序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及性能分析,对比其与其他排序算法的优劣。
150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