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我们来对 Oracle 19C 中的 V$PROXY_ARCHIVELOG_DETAILS 动态性能视图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详解。这个视图是 Oracle Recovery Manager (RMAN) 备份环境中用于深度诊断代理备份性能的核心工具。
1. 作用与概述
V$PROXY_ARCHIVELOG_DETAILS 动态性能视图提供了关于使用 RMAN PROXY COPY 功能备份归档重做日志(Archived Redo Logs)的详细输入/输出 (I/O) 性能统计信息。
核心作用:作为 V$PROXY_ARCHIVEDLOG 的补充,它提供了粒度更细的性能数据,用于监控和诊断代理备份过程中每一次异步 I/O 操作的执行效率、耗时和状态。它是排查代理备份性能瓶颈(如慢速磁带驱动器、网络延迟、媒体管理器问题)的终极视图。
关键定位:
V$PROXY_ARCHIVEDLOG:回答 “What” —— 哪些文件正在备份?状态如何?(宏观状态)V$PROXY_ARCHIVELOG_DETAILS:回答 “How” —— 备份是如何进行的?速度多快?时间花在哪里?(微观性能)
2. 使用场景
- 深度诊断备份性能瓶颈:当代理备份速度过慢时,使用此视图分析是 I/O 提交缓慢、I/O 等待缓慢,还是媒体管理器处理缓慢。
- 评估第三方媒体管理器效率:通过分析 I/O 时间分布,判断第三方备份软件(如 NetBackup, TSM)的性能是否达到预期。
- 监控实时备份吞吐量:计算每个 I/O 操作的实时数据速率(MB/s),评估当前备份对网络或磁带库的压力。
- 比较不同备份配置的性能:在调整了媒体管理器参数、网络配置或 RMAN 通道数后,使用此视图量化性能变化。
3. 字段含义详解
以下是 V$PROXY_ARCHIVELOG_DETAILS 视图的主要字段及其含义的详细表格。
| 字段名 | 类型 | 含义详解 |
|---|---|---|
| SID | NUMBER | 会话标识符:执行此备份 I/O 操作的数据库会话的 SID。 |
| SERIAL# | NUMBER | 会话序列号:会话的序列号。与 SID 一起用于唯一标识会话。可与 V$SESSION 关联。 |
| SESSION_RECID | NUMBER | 会话记录ID:与此 I/O 操作关联的 RMAN 会话的内部序列号。与 V$RMAN_BACKUP_JOB_DETAILS.RECID 关联。 |
| SESSION_STAMP | NUMBER | 会话时间戳:与 SESSION_RECID 共同组成主键,唯一标识一次 RMAN 会话。 |
| THREAD# | NUMBER | 重做线程号:此 I/O 操作所属的归档日志的重做线程编号。 |
| SEQUENCE# | NUMBER | 日志序列号:此 I/O 操作所属的归档日志的序列号。 |
| STATUS | VARCHAR2(15) | I/O 操作状态:核心字段。表示此异步 I/O 操作的当前状态。 - IN PROGRESS: I/O 操作正在进行中。 - FINISHED: I/O 操作已成功完成。 - ERROR: I/O 操作失败。 |
| IO_TYPE | VARCHAR2(10) | I/O 类型:标识 I/O 操作的类型。对于 PROXY COPY,此值通常为 OUTPUT,表示输出(写入)操作,即写入到磁带设备。 |
| IO_COUNT | NUMBER | I/O 计数:此记录所代表的 I/O 操作次数(通常为 1)。 |
| BYTES | NUMBER | 字节数:此 I/O 操作传输的数据总字节数。 |
| ELAPSED_TIME | NUMBER | 耗时(厘秒):核心性能字段。完成此 I/O 操作所花费的总时间(百分之一秒)。 |
| EFFECTIVE_BYTES_PER_SECOND | NUMBER | 有效字节/秒:此 I/O 操作的有效吞吐率(字节/秒)。BYTES / (ELAPSED_TIME / 100)。 |
| DEVICE_TYPE | VARCHAR2(17) | 设备类型:执行 I/O 操作的设备类型。对于 PROXY COPY,此值为 SBT_TAPE。 |
| OPEN_TIME | DATE | 打开时间:I/O 操作开始的时间戳。 |
| CLOSE_TIME | DATE | 关闭时间:I/O 操作完成的时间戳。 |
| LONG_WAITS | NUMBER | 长等待次数:在此 I/O 操作期间发生的长等待(可能指操作系统级等待)的次数。次数多可能表明设备响应慢。 |
| SHORT_WAITS | NUMBER | 短等待次数:在此 I/O 操作期间发生的短等待的次数。 |
| FILENAME | VARCHAR2(513) | 文件名:与此 I/O 操作关联的文件的名称。对于代理归档日志备份,这是媒体管理器使用的内部句柄或标识符。 |
4. 相关视图与基表
V$PROXY_ARCHIVEDLOG:最直接的相关视图。通过SESSION_RECID,SESSION_STAMP,THREAD#,SEQUENCE#等字段关联,可以获取文件级别的宏观状态信息。V$RMAN_BACKUP_JOB_DETAILS:提供更高层次的 RMAN 作业信息。通过SESSION_RECID和SESSION_STAMP与本视图关联,获取作业的整体上下文。V$BACKUP_ASYNC_IO:用于监控非代理备份的异步 I/O 性能的视图。V$PROXY_ARCHIVELOG_DETAILS可以看作是其在代理备份领域的对应物,两者结构和用途相似。V$SESSION:通过SID和SERIAL#关联,可以获取执行 I/O 操作的服务器会话的详细信息。- 基表 (Underlying Table):
V$PROXY_ARCHIVELOG_DETAILS的数据来源于控制文件中记录的 RMAN 异步 I/O 操作的详细性能元数据。其底层 X表∗∗通常是∗∗‘X表** 通常是 **`X表∗∗通常是∗∗‘XKRCBADI` (Kernel Recovery Controller Backup ASYNC I/O Details) 或类似名称的高度内部化结构。
5. 底层详细原理与相关知识点
-
异步 I/O (Asynchronous I/O) 原理:
- RMAN 利用操作系统的异步 I/O 接口来最大化备份和恢复性能。
- 异步 I/O 允许进程发起一个 I/O 请求后立即返回,继续执行其他任务,而无需等待 I/O 操作完成。操作系统会在后台完成 I/O,并在完成后通知进程。
V$PROXY_ARCHIVELOG_DETAILS视图中的每一条记录通常就对应着一个这样的异步 I/O 请求及其结果。
-
PROXY COPY 的 I/O 路径与监控点:
尽管数据流不经过数据库内存,但 RMAN 仍然会代表媒体管理器发起和管理 I/O 控制请求。视图监控的是这个控制流程中的异步操作:- RMAN 向媒体管理器发出“开始写入一个数据块”的请求 -> 对应一个
ASYNC IO开始 (STATUS='IN PROGRESS')。 - RMAN 不会等待,继续处理其他逻辑。
- 媒体管理器完成该数据块的写入后,向 RMAN 返回一个确认信号。
- RMAN 收到信号,更新控制文件中的元数据 -> 对应
STATUS='FINISHED',并记录ELAPSED_TIME,BYTES等。
因此,此视图的ELAPSED_TIME实质上反映了:RMAN请求发出 -> 媒体管理器处理 -> 写入设备 -> 确认返回这个完整周期的耗时。
- RMAN 向媒体管理器发出“开始写入一个数据块”的请求 -> 对应一个
-
性能指标解读:
ELAPSED_TIME:这是最重要的指标。高的耗时直接表明慢。EFFECTIVE_BYTES_PER_SECOND:计算出的吞吐率。低的吞吐率表明性能瓶颈。LONG_WAITS:高的长等待次数强烈暗示目标设备(如磁带驱动器)响应缓慢或网络延迟高。这是定位瓶颈的关键线索。
-
与媒体管理器的交互:
视图中的数据直接反映了与第三方媒体管理器交互的性能。性能问题可能源于:- 媒体管理器自身:处理能力不足、配置不当。
- 备份设备:磁带驱动器速度慢、机械臂繁忙、磁带介质磨损。
- 网络:连接备份服务器的网络带宽不足或延迟高(如果使用网络附加磁带库)。
- 数据库服务器:虽然负载已减轻,但如果 CPU 极度繁忙,仍可能影响 RMAN 处理 I/O 控制请求的效率。
6. 常用查询 SQL
1. 查看当前正在进行的代理备份 I/O 操作
监控实时的 I/O 活动,查看哪些操作正在执行及其耗时。
SELECT sid,
serial#,
thread#,
sequence#,
status,
io_type,
ROUND(bytes / (1024*1024), 2) AS size_mb,
ROUND(elapsed_time / 100, 2) AS elapsed_sec, -- 转换为秒
ROUND(effective_bytes_per_second / (1024*1024), 2) AS mb_per_sec,
long_waits,
short_waits
FROM v$proxy_archivelog_details
WHERE status = 'IN PROGRESS'
ORDER BY open_time;
2. 分析已完成 I/O 操作的性能,查找瓶颈
查找耗时最长、吞吐率最低的操作,这些是性能瓶颈的主要怀疑对象。
SELECT thread#,
sequence#,
status,
io_type,
ROUND(MAX(elapsed_time) / 100, 2) AS max_elapsed_sec,
ROUND(MIN(elapsed_time) / 100, 2) AS min_elapsed_sec,
ROUND(AVG(elapsed_time) / 100, 2) AS avg_elapsed_sec,
ROUND(AVG(effective_bytes_per_second) / (1024*1024), 2) AS avg_mb_per_sec,
SUM(long_waits) AS total_long_waits
FROM v$proxy_archivelog_details
WHERE status = 'FINISHED'
AND open_time > SYSDATE - 1/24 -- 过去1小时内的操作
GROUP BY thread#, sequence#, status, io_type
ORDER BY max_elapsed_sec DESC;
3. 关联 V$PROXY_ARCHIVEDLOG 获取完整画面
将微观的 I/O 性能与宏观的文件状态结合分析。
SELECT
d.thread#,
d.sequence#,
a.status AS file_status,
d.status AS io_status,
COUNT(d.io_count) AS io_ops,
ROUND(SUM(d.bytes) / (1024*1024), 2) AS total_mb,
ROUND(AVG(d.elapsed_time) / 100, 2) AS avg_io_sec,
ROUND(AVG(d.effective_bytes_per_second) / (1024*1024), 2) AS avg_io_mb_sec
FROM v$proxy_archivelog_details d
JOIN v$proxy_archivedlog a
ON (d.thread# = a.thread# AND d.sequence# = a.sequence#
AND d.session_recid = a.session_recid AND d.session_stamp = a.session_stamp)
WHERE a.completion_time > SYSDATE - 1
GROUP BY d.thread#, d.sequence#, a.status, d.status
ORDER BY d.thread#, d.sequence#;
4. 计算单个归档日志备份的平均吞吐率
评估备份单个文件的效率。
SELECT thread#,
sequence#,
ROUND(SUM(bytes) / (1024*1024), 2) AS file_size_mb,
ROUND(SUM(elapsed_time) / 100, 2) AS total_io_time_sec,
-- 计算整体吞吐率:总数据量 / 总时间
ROUND(SUM(bytes) / (SUM(elapsed_time) / 100) / (1024*1024), 2) AS overall_mb_per_sec
FROM v$proxy_archivelog_details
WHERE status = 'FINISHED'
AND thread# = &TARGET_THREAD
AND sequence# = &TARGET_SEQUENCE
GROUP BY thread#, sequence#;
总结
V$PROXY_ARCHIVELOG_DETAILS 视图是 Oracle DBA 和备份管理员进行 RMAN 代理备份深度性能分析的“手术刀”。它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粒度,将代理备份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独立的异步 I/O 操作,并揭示了每个操作的耗时、吞吐率和等待情况。
通过此视图,您可以:
- 精准定位性能瓶颈:确定问题是出在第三方媒体管理器、备份硬件(磁带库)、网络还是数据库服务器本身。
- 量化性能指标:精确测量备份流程中每一步的耗时和速率,为性能调优提供数据支撑。
- 评估第三方工具效率:客观评估备份软件的代理备份性能是否达到服务级别协议(SLA)的要求。
- 进行根本原因分析:结合
LONG_WAITS等指标,深入分析导致备份缓慢的根本原因。
对于依赖 PROXY COPY 功能卸载备份负载的企业环境,掌握此视图是确保备份窗口达标、快速排除备份性能故障的高级技能。它将备份性能监控从“黑盒”状态提升到了可观测、可测量的“白盒”状态。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IT小Chen》
59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