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种管理类书籍总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不知道是自己在这方面没有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想法,还是我刚参加实习,别说管理经验,连工作经验都欠缺的原因?不过,我还是坚持把这本《再造卓越》读完了,收获也不少。
作者通过对11家企业的分析,总结出一家企业从卓越到衰落大致都要经历五个阶段:
狂妄自大:人免不了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何况那些从风雨中成长起来的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往往会背离创办企业的初衷,而去追逐利益,最终会引起企业核心价值的丢失。
盲目扩大:惠普公司共同创始人戴维·帕卡德说过,一家卓越的公司之所以会消亡,往往是因为机遇太多,而不是没有机遇。面对如今日新月异的科技,许多企业盲目跟风,参与竞争,从而忽视了自己的核心业务的优势,盲目扩张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关键的岗位上不能找到合适的人,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
漠视危机:作者提出,当我们面对模棱两可的信息而感到难以抉择时,不妨问自己三个问题:
- 如果一切顺利,会有什么好处?
- 如果事情不顺利,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
- 面对严重的后果,我们能接受吗?真的能接受吗?
不只是企业,我们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也时常需要这样的思考。
寻找救命稻草:“空降兵不如内部培养、提拔的好”,前提是企业要有良好的培养和提拔机制。
被人遗忘或频临灭亡:作者在这也强调,如果有“坚定的希望”,加上合理的措施,企业也有可能复苏和复生的。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企业的兴衰取决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微软在创办之初就是要让电脑进入每个家庭,马云的梦想是要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不过,很多企业在后期都偏离的自己的核心价值,从而走向了衰亡;另一个方面是人才的竞争,“先人后事”,这也是郭士纳当年在IBM力挽狂澜的原因。
如若哪天我进入管理层或当上CEO,一定要重新研读这本《再造卓越》,以及该作者的另外两本书:《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想来到时一定别有一番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