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公司是一个IT企业,但偏向于业务咨询,所以公司上下无不强调学习麦肯锡方法的重要性。在技术考核结束后,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麦肯锡方法学习,重点学习麦肯锡的“七步成诗”,最后运用“七步成诗”解决一个Bug管理系统的设计,本文就是这次“七步成诗”实践的步骤详解。
第一步:界定问题
陈述问题:完成一份关于Bug管理系统的概要设计思路说明书
问题陈述表:
- 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完成一份关于Bug管理系统的概要设计思路说明书
- 观点/背景: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公司开发流程中的出现的Bug处理流程
- 成功的标准:根据所设计这份关于Bug管理系统的概要设计思路说明书能开发出一套满足实际需要的Bug管理系统
- 决策者:员工自己
- 其他利益相关方:公司、测试人员、开发人员、开发组长
- 解决方案所涉及的范围:本公司的开发流程中出现的Bug事件
第二步:分解问题
采用逻辑树的分解方法,按角色进行划分,Bug管理系统共分为四个角色:测试人员、开发组长 、开发人员、系统,需要实现的相关功能如下图所示:
除了要现实上面的功能外,还要完成两个报告格式的设计,这两个报告分别是:测试人员提交的Bug请求报告、开发人员提交的Bug修复报告。
第三步:优先排序
根据对各功能的综合评估,决定将优先等级分为三级,它们分别为1,2,3,数字越大,优先级越低,因此我们应该先实现等级为1的功能,然后完成等级为2的功能,最后完成等级为3的功能。
考虑到报告在整个Bug处理过程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将Bug请求报告格式设计、Bug修复报告格式设计以及测试人员提交Bug请求报告、开发人员提交的Bug修复报告的优先等级设为最高级,即1等级。至于系统登录和开发组长分配Bug修复任务对Bug的修复影响小,所以将这两个功能的实现优先等级设为最小,即3等级。其余剩余功能的实现优先等级设为2等级。下图更直观地反映了各功能的优先级。
第四步:分析议题/第五步:关键分析
这一步需要根据议题,制定工作计划,由于没有项目经验,无法估计各功能实现的时间,所以在这就不阐述了。
第六步:归纳建议
当我们完成任务时,就需要我们依据研究结果,建立论证结构,以便别人理解并接受我们的方案。在这,我们采用的论证结构为“情况-复杂性-解决方法”结构,论证结构如下:
第七步:交流沟通
为了使客户更好的理解Bug管理系统,决定依据Bug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向客户讲解系统的功能以及使用Bug管理系统的必要性。下图是Bug管理系统的核心业务流程图:
七步是完成了,至于有没有“成诗”还有待考察。由于第一次使用麦肯锡的“七步成诗”,所以简化了Bug管理系统的设计,意在系统设计在“七步成诗”中的应用,当然,“七步成诗”的应用也存在生搬硬套的痕迹,今后还需要对“七步成诗”的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