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搭建 GPT 模型:开启文本生成之旅
一、GPT 模型概述
1.1 什么是 GPT 模型
- GPT,全称为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一种基于 Transformer 架构的大型语言模型,旨在生成自然流畅的文本。它通过对海量文本数据的学习,掌握语言的语法、语义和逻辑,能够根据给定的上下文生成连贯的后续文本。
1.2 GPT 模型的应用场景
- 内容创作:辅助撰写新闻报道、故事、论文大纲等,激发创作灵感,提高写作效率。
- 智能客服:理解用户问题,提供准确、快速的回答,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 智能问答:回答各种领域的知识问题,如历史、科学、技术等。
- 代码生成:根据需求生成相应的代码片段,助力程序员开发。
二、编码 LLM 架构
2.1 GPT 模型架构剖析
- 输入层:将文本分词后转换为向量表示,通常采用词嵌入技术,如 Word2Vec 或 BERT 中的嵌入方法。
- 多层 Transformer:核心组件,由多个 Transformer 块堆叠而成,每个块包含多头注意力机制、前馈网络和层归一化等。
- 输出层:将 Transformer 输出转换为词汇表上的概率分布,以预测下一个单词。
2.2 构建基础框架
- 定义模型类,继承自 nn.Module,初始化模型的各层组件。
- 实现前向传播函数,按照输入层、Transformer 层、输出层的顺序依次传递数据。
三、层归一化(Layer Normalization)
3.1 原理与作用
- 原理:对神经网络层的激活值进行归一化,使其均值为 0,方差为 1。
- 作用:稳定训练过程,加快有效权重的收敛速度,减少梯度消失或爆炸问题,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3.2 代码实现
- 计算输入张量在特征维度上的均值和方差。
- 对输入进行归一化处理,减去均值并除以方差的平方根。
- 引入可训练的缩放和平移参数,对归一化后的张量进行线性变换。
四、用 GELU 激活函数实现前馈网络
4.1 GELU 激活函数详解
- 公式:GELU (x) = x * Φ(x),其中 Φ(x) 是标准高斯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
- 优点:平滑的非线性函数,在输入小于 0 时输出及导数均不为 0,可更新更多参数,提升训练效率;相比 ReLU,参数精细化调整能力更强,训练更稳定。
4.2 前馈网络结构与代码实现
- 结构:包含两个线性层和一个 GELU 激活函数,第一个线性层扩展输入维度,GELU 激活后,第二个线性层压缩回原维度。
- 代码:使用 PyTorch 实现,定义前馈网络类,在前向传播中依次应用线性层和 GELU 激活。
五、添加快捷连接(Shortcut Connections)
5.1 快捷连接的意义
- 缓解梯度消失问题:使得梯度能够更顺畅地在网络中反向传播,避免深层网络中梯度趋近于 0。
- 增强模型学习能力:让模型能够更快地学习到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加速训练收敛。
5.2 实现方式
- 在 Transformer 块中,将输入直接加到多头注意力机制和前馈网络的输出上,实现残差连接。
六、在 Transformer 模块中连接注意力和线性层
6.1 多头注意力机制回顾
- 原理:将输入分别映射到多个子空间,通过并行的注意力头计算注意力得分,再将各头结果拼接并投影回原维度。
- 作用:捕捉输入序列不同位置之间的复杂关系,增强模型对上下文的理解能力。
6.2 线性层的作用与连接方式
- 作用:对多头注意力的作输出进行进一步的线性变换,调整特征维度,使其适应后续模块的输入要求。
- 连接:将多头注意力机制的输出直接输入线性层,通过权重矩阵相乘和偏置相加完成变换。
七、编码 GPT 模型
7.1 整合各组件
- 将输入嵌入层、多层 Transformer 块(包含注意力、前馈网络、层归一化和快捷连接)、输出层按顺序组合。
- 确保各组件间的输入输出维度匹配,数据能够顺畅流动。
7.2 模型初始化与参数设置
- 初始化模型的权重,可采用随机初始化或预训练模型的加载。
- 设置超参数,如学习率、层数、头数、嵌入维度等,根据任务需求和计算资源进行调优。
八、生成文本
8.1 生成流程
- 给定初始输入文本,通过分词转换为模型可接受的输入形式。
- 模型预测下一个单词的概率分布,根据采样策略(如贪心搜索、束搜索等)选择一个单词。
- 将所选单词添加到输入文本,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生成结束标志或达到最大长度。
8.2 优化策略
- 温度参数调整:控制生成文本的随机性,温度越高越随机,越低越保守。
- 束搜索:同时保留多个可能的路径,选择综合得分最高的路径,提高生成质量。
九、总结与展望
9.1 项目总结
- 回顾从零搭建 GPT 模型的关键步骤,包括架构设计、组件实现、训练与生成。
- 强调层归一化、GELU 激活、快捷连接等技术对模型性能的提升作用。
9.2 未来展望
- 探讨 GPT 模型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潜力,如医疗、金融、教育等。
- 关注模型的改进方向,如更高效的架构、更强的泛化能力、更好的可解释性。
Chapter 4: Implementing a GPT model from Scratch To Generate Text
整体目标
实现一个类似 GPT 的大语言模型架构,并为后续的训练做准备。展示如何构建模型的各个组件,以及如何使用该模型进行简单的文本生成。
代码主要内容
- 环境信息输出:输出
matplotlib
、torch
和tiktoken
的版本信息。 - GPT 模型架构设计
- 模型配置:定义了
GPT_CONFIG_124M
配置字典,包含词汇表大小、上下文长度、嵌入维度、注意力头数、层数、辍学率和查询 - 键 - 值偏差等参数,这些参数用于构建一个小型的 GPT-2 模型。 - 模型搭建:
- 定义
DummyGPTModel
类作为模型架构的占位符,其中包含词嵌入、位置嵌入、辍学层、一系列的 Transformer 块(使用占位符DummyTransformerBlock
)、层归一化(使用占位符DummyLayerNorm
)和输出头。 - 定义
DummyTransformerBlock
和DummyLayerNorm
类作为占位符,它们在forward
方法中直接返回输入,不进行实际操作。
- 定义
- 模型测试:使用
tiktoken
库的gpt2
编码对文本进行编码,创建一个批次数据,并将其输入到DummyGPTModel
中,打印输出形状和结果。
- 模型配置:定义了
- 层归一化(Layer Normalization)
- 原理介绍:层归一化用于将神经网络层的激活值围绕均值 0 中心化,并将方差归一化到 1,以稳定训练并加速收敛。在 Transformer 块的多头注意力模块前后以及最终输出层之前都会应用层归一化。
- 代码实现:
- 通过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层示例,展示如何计算均值、方差并进行归一化。
- 定义
LayerNorm
类,实现层归一化的计算,并添加可训练的scale
和shift
参数,同时为避免除以零错误添加一个小的eps
值。在计算方差时,采用与 GPT-2 训练时一致的有偏估计。 - 对示例数据应用
LayerNorm
,验证其效果。
- 带有 GELU 激活函数的前馈网络实现
- 激活函数介绍:在大语言模型中,除了常用的 ReLU 激活函数,还会使用 GELU 和 SwiGLU 等更复杂的激活函数。GELU 是一种平滑的非线性函数,近似于 ReLU 但在负值时具有非零梯度。
- 代码实现:
- 定义
GELU
类,实现 GELU 激活函数的近似计算。 - 绘制 GELU 和 ReLU 激活函数的图像进行对比。
- 定义
FeedForward
类,实现前馈网络模块,该模块由线性层、GELU 激活函数和另一个线性层组成。 - 对随机输入数据应用
FeedForward
模块,验证其输出形状。
- 定义
- 添加快捷连接(Shortcut Connections)
- 原理介绍:快捷连接(也称为跳跃连接或残差连接)最初用于计算机视觉的深度网络中,以缓解梯度消失问题。它通过将一层的输出添加到后面一层的输出,为梯度提供了一条更短的路径。
- 代码实现:
- 定义
ExampleDeepNeuralNetwork
类,通过设置use_shortcut
参数来控制是否使用快捷连接。 - 定义
print_gradients
函数,用于计算并打印模型参数的梯度。 - 分别创建不使用和使用快捷连接的模型实例,对输入数据进行前向和反向传播,打印梯度值,对比结果表明快捷连接可以防止早期层的梯度消失。
- 定义
- Transformer 块的实现
- 原理介绍:Transformer 块结合了多头注意力模块、线性层、前馈神经网络、辍学和快捷连接等组件。
- 代码实现:
- 从之前的章节导入
MultiHeadAttention
模块(假设previous_chapters
模块已定义)。 - 定义
TransformerBlock
类,包含多头注意力模块、前馈网络、两个层归一化层和一个辍学层。在forward
方法中,对注意力模块和前馈网络分别应用快捷连接。 - 对随机输入数据应用
TransformerBlock
,验证输入输出形状。
- 从之前的章节导入
- GPT 模型的实现
- 模型整合:定义
GPTModel
类,将词嵌入、位置嵌入、辍学层、一系列的TransformerBlock
、最终的层归一化和输出头整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 GPT 模型架构。 - 模型参数与内存计算:
- 实例化
GPTModel
,计算模型的总参数数量,发现其与 124M 参数的 GPT-2 模型不一致,原因是原始 GPT-2 模型使用了权重绑定(weight tying),即重用词嵌入层作为输出层。通过减去输出层的参数数量,可以得到 124M 参数的模型。 - 计算模型的内存需求,假设使用 32 位浮点数(每个参数 4 字节),将总参数数量转换为兆字节。
- 实例化
- 不同配置参考:列出了 GPT-2 模型的不同配置,包括
GPT2-small
、GPT2-medium
、GPT2-large
和GPT2-XL
,每个配置具有不同的嵌入维度、层数和注意力头数。
- 模型整合:定义
- 文本生成
- 贪心解码原理:定义
generate_text_simple
函数,实现贪心解码方法进行文本生成。在每一步中,模型选择具有最高概率的词(或令牌)作为下一个输出。 - 生成示例:对输入文本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张量输入到模型中,使用
generate_text_simple
函数生成指定数量的新令牌,并将输出解码为文本。由于模型未训练,生成的文本是随机的。
- 贪心解码原理:定义
- In this chapter, we implement a GPT-like LLM architecture; the next chapter will focus on training this LLM
4.1 Coding an LLM architecture
-
这段话提到了一些关于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关键点。首先,GPT和Llama是基于原始Transformer架构的解码器部分构建的,它们按顺序生成单词,因此被称为“类解码器”的LLMs。与传统的深度学习模型相比,LLMs之所以更大,主要是因为其参数数量庞大,而非代码量。此外,LLMs的架构中有许多重复的元素。
简单来说,GPT和Llama这类模型通过模仿人类语言的生成方式来工作,它们的规模庞大,主要是因为需要大量的参数来学习和理解语言的复杂性。而且,这些模型在设计上有很多相似的部分,这种重复性有助于提高模型的效率和性能。
-
GPT 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GPT model(GPT 模型):整个框架代表 GPT 模型,这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能够生成类似人类语言的文本。 - Output layers(输出层):位于模型的上方,负责生成新的文本,每次生成一个单词,其目标是逐步生成连贯的文本内容,图中上方的文字 “Every effort moves you forward”(每一次努力都让你前进)可能是模型生成的示例文本。
-
内部结构
- Transformer block(Transformer 模块):是 GPT 模型的关键组成部分,图中提到在这一章中会实现包括所有子组件的 GPT 模型,并且 Transformer 模块是类似 GPT 的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重要组件。
- Masked multi-head attention(掩码多头注意力机制):是 Transformer 模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图中注明在上一章已经实现了注意力模块。
- Embedding layers(嵌入层):位于模型的下方,负责将输入的文本转换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向量形式,图中提到嵌入层和分词(tokenization)在第二章已经介绍过,下方的 “Tokenized text”(分词后的文本)“Every effort moves you” 表示输入的文本经过分词后进入嵌入层。
- 从零开始逐步指导开发者构建自己的大型语言模型(LLM)学习笔记- 第3章 编码注意力机制Coding Attention Mechanisms-优快云博客文章浏览阅读405次,点赞7次,收藏3次。这段文本主要讲解了在原始 Transformer 架构、GPT 模型以及大多数其他流行的大型语言模型(LLMs)中使用的自注意力机制的实现步骤。它提到了计算注意力权重的总体思路,并指出与之前介绍的基本注意力机制相比,主要的不同在于引入了在模型训练过程中更新的权重矩阵,这些可训练的权重矩阵对于模型(特别是模型内部的注意力模块)能够学习生成 “良好” 的上下文向量至关重要。
https://blog.youkuaiyun.com/chenchihwen/article/details/144936755?spm=1001.2014.3001.5501
- 之前章节用小嵌入维度方便展示,现在要像小GPT - 2模型那样考虑规模。GPT - 2有不同参数量的模型,这里要编码最小模型(124百万参数,之前报告117M参数有误)。第6章展示如何加载预训练权重到实现中,且兼容345、762和1542百万参数的模型。简单说,就是从简单示例过渡到接近实际GPT - 2规模的模型构建,包括编码特定小模型的架构,还涉及加载预训练权重以适配不同规模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