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起源于英国,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辨别敌我飞机身份。
这项技术可能会在未经本人许可的情况下读取个人信息,这项技术也会有侵犯个人隐私忧患。
原理
微波,1~100GHz
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
RFID依赖电磁波
频带 | 规章管理 | 读取范围 | 数据速度 | 备注 | 标签估价 (以2006年美元计算) |
---|---|---|---|---|---|
120到150千赫(低频) | 无规定 | 10公分 | 低速 | 动物识别,工厂数据的收集 | 1元 |
13.56兆赫(高频) | 全世界通用ISM频段 | 1米 | 低速到中速 | 小卡片 | 0.50元 |
433兆赫(特高频) | 近距离设备SRD | 1到100米 | 中速 | 国防应用(主动式标签) | 5元 |
868到870兆赫(欧洲) 902到928百万赫兹(北美)特高频 | ISM频段 | 1到2米 | 中速到高速 | 欧洲商品编码,各种标准 | 0.15元(被动式标签) |
2450到5800兆赫(微波) | ISM频段 | 1到2米 | 高速 | 802.11WLAN(无线局域网),蓝牙标准 | 25元(主动式) |
3.1到10吉赫(微波) | 超宽带 | 最高200米 | 高速 | 需要半主动或主动标签 | 设计为5元 |
识别标签的外形尺寸主要由天线决定,天线由工作频率和作用距离决定
作用距离由天线尺寸,调谐和电源决定
缺陷
电磁反向散射特点,对金属和液体环境比较敏感
电磁波无法穿过金属和液体,金属会反射电磁波,造成屏蔽;液体会吸收电磁波使其难以穿过
分类
根据是否可读写:只读标签,可读写标签
根据能量供给方式:被动标签,半主动标签,主动标签(无源RFID占80%以上)
根据信号频率:低频,高频(二者采用电磁耦合原理);超高频,微波(二者采用电磁发射原理)
实现电路
组成部分:应答器;阅读器。均由天线,耦合元件和芯片组成。
系统组成:标签,天线以及读写器。
应用
物流,零售,汽车,航空,军事,制造业,服装业,医疗,身份识别,动物识别,防伪,资产管理,交通,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
供应商
国际:Matrics和Alien
国外企业:
Philips(飞利浦)、TI(德州仪器)、ST
(意法半导体)、lnfineon(英飞凌)等
国内企业:复旦微电子、上海华
虹、清华同方等
成本
频率越高,作用距离就越大,数据传输率也就越高,识别标签的外形尺寸就可以做得更小,但成本也就越高。目前面向消费者的识别标签外形尺寸需求,一般以信用卡或商品条形码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