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于恒星和行星的观测应该采用两套不同观测策略。
2) 应该增加中分辨率观测模式(I=5000~10000),主要用于对恒星的观测。
3) 对于亮度为14~15等的星观测也是有可能的。
4) 在有月亮的夜晚就可以采用中分辨率的观测模式对恒星进行观测。
5) 褚老师认为2006年LAMOST计划中的重点是小焦面板的观测问题,为了配合小焦面板的测试,褚老师希望SSS的工作重点应放在这上面,而可以暂时先不考虑系统的完备性。比如LAMOST对20.5等的星的观测就会放在比较靠后的时间进行。
6) 专家组建议LAMOST项目工程指挥部应尽早组织天文学家制定出LAMOST标准星表。
7) 有专家认为应该根据大月夜和小月夜的不同来把SSS分为两个系统,同时制定 出适合这两个系统的两套星表。
8) 有专家认为是否分为两个系统的问题就由SSS研究组自行决定,只要功能达到就行。
9) 专家组认为观测优先级的合理性应该体现观测的战略,对于观测优先级的制定也应该交于天文学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论证。
10) SSS研究组应该预留充足的空间,便于以后拓展,同时SSS研究组也应该提供相应的工具帮助天文学家日后进行添加以及修改观测优先级。
11) 在目标位置的归算方面,SSS目前给出的目标位置是没有考虑大气折射的。有专家认为可以由测量工作者提供公式,由SSS进行修正。还有专家认为这部分工作和上海的赵明小组在进行的焦面坐标的转换密切相关,可以放在他们那边。
12) 光纤效率问题:尽量把无效的光纤利用起来。
13) 日志的记录要有条理,便于搜索。
14) 加强对LAMOST预观测期间SSS计划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