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YJ 63小猴子

小猴子下落

时间限制:3000 ms  |  内存限制:65535 KB
难度:3
 
描述

有一颗二叉树,最大深度为D,且所有叶子的深度都相同。所有结点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编号为1,2,3,·····,2的D次方减1。在结点1处放一个小猴子,它会往下跑。每个内结点上都有一个开关,初始全部关闭,当每次有小猴子跑到一个开关上时,它的状态都会改变,当到达一个内结点时,如果开关关闭,小猴子往左走,否则往右走,直到走到叶子结点。

一些小猴子从结点1处开始往下跑,最后一个小猴儿会跑到哪里呢?

 
输入
输入二叉树叶子的深度D,和小猴子数目I,假设I不超过整棵树的叶子个数,D<=20.最终以 0 0 结尾
输出
输出第I个小猴子所在的叶子编号。
样例输入
4 2
3 4
0 0
样例输出
12
7

   题意:

   从根数1开始往下落,初始状态全为0,每经过一次就改变一次状态,0则到左儿子处,1则到右儿子处,输出最后一次下落后所在位置。

   思路:

   二叉树的简单应用,帮助理解二叉树。模拟一下猴子下落过程即可。

AC:

 

C代码  收藏代码
  1. #include<stdio.h>  
  2. #include<string.h>  
  3. #include<math.h>  
  4. int a[1500000];  
  5. int main()  
  6. {  
  7.     int n,m;  
  8.     while(scanf("%d%d",&n,&m)!=EOF)  
  9.     {  
  10.         int i,j;  
  11.         if(!n&&!m) break;  
  12.         memset(a,0,sizeof(a));  
  13. //初始设为0,表全关  
  14.         for(i=1;i<=m;i++)  
  15.         {  
  16.             j=1;  
  17.             while(j<pow(2,n-1))  
  18.             {  
  19.                 if(a[j]==1)    
  20.                 {  
  21.                  a[j]=0;  
  22.                  j=2*j+1;  
  23.                 }  
  24. //往右儿子走  
  25.                 else   
  26.                 {  
  27.                          a[j]=1;  
  28.                  j=2*j;  
  29.                     }  
  30. //往左儿子走  
  31.             }  
  32.         }  
  33.         printf("%d\n",j);  
  34.     }  
  35.     return 0;  
  36. }  

 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AC:

 


/*自己总结:

直接模拟第m只的行走轨迹,第一层第一个节点是第m只猴子第m次走,所以m%2‘若为偶数则往右走,pos为第m只猴子接下来一层的节点的值,

pos*2+1的节点为第m只走过的节点,它与第m/2只所走的节点是一致的,依此类推,for循环的总数为层数,相当于每走一层就将m与m/2只走的轨迹重合。

*/

C代码  收藏代码
  1. #include<stdio.h>  
  2. int main()  
  3. {  
  4.     int n,m;  
  5.     while(scanf("%d%d",&n,&m)!=EOF&&(n+m))  
  6.     {  
  7.         int i,pos=1;  
  8.         for(i=1;i<n;i++)  
  9. //循环层数  
  10.         {  
  11.             if(m%2) {pos=pos*2;m=(m+1)/2;}  
  12. //在这个位置是奇数,往左走,序号变化  
  13.             else    {pos=pos*2+1;m=m/2;}  
  14. //偶数,往右走,序号变化  
  15.         }  
  16.         printf("%d\n",pos);  
  17.     }  
  18.     return 0;  
  19. }  

   总结:

 

   模拟也需要有技巧。

《Tecplot与MIKE结合教程》是一份详细介绍如何将Tecplot与MIKE软件进行协同工作的学习资料。这份教程旨在帮助用户理解并掌握这两款强大的科学计算与数据可视化工具的整合应用,从而提高在流体动力学、环境工程、海洋科学等领域的模拟分析效率。 Tecplot是一款广泛应用于科研和工程领域的数据可视化和分析软件,它能够处理大量数据,快速生成高质量的2D和3D图形,便于用户理解和解释复杂的数值模拟结果。其强大的后处理能力,如等值线绘制、颜色梯度图、矢量场显示等功能,使得数据的呈现更加直观。 MIKE(原名DHI软件)是由丹麦水力研究所开发的一系列专业仿真软件,主要用于水资源管理、环境流动、海岸工程等领域。MIKE软件家族包括MIKE 11(河流模拟)、MIKE 21(海洋模型)、MIKE 3(三维流体动力学模型)等,可以解决从河流、湖泊到海洋的各类水动力问题。 当Tecplot与MIKE结合使用时,Tecplot作为后处理器,可以接收MIKE软件产生的计算结果,进行更深入的数据解析和可视化。通过这种方式,用户不仅可以查看MIKE模拟出的流场、浓度分布等数据,还能进行多变量分析、动画制作,以及生成专业报告所需的图表,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分析的效率和质量。 教程中可能会涵盖以下内容: 1. **数据导入**:讲解如何从MIKE软件导出适合Tecplot处理的文件格式,如ASCII或二进制文件。 2. **Tecplot界面操作**:介绍Tecplot的基本操作,如数据加载、变量选择、区域定义等。 3. **数据可视化**:教学如何使用Tecplot创建等值线图、颜色梯度图、矢量图等,以及调整色彩映射、透明度等参数,以清晰地展示MIKE的模拟结果。 4. **动画制作**:说明如何通过Tecplot制作时间序列动画,动态展示流动过程。 5. **高级分析**:可能涉及统计分析、插值运算、剖面图绘制等高级功能,帮助用户深入理解模拟数据。 6. **定制化和脚本编程**:介绍如何利用Tecplot的内置脚本语言(如TecScript或Python)自动化处理MIKE数据,进行批量分析或自定义功能的实现。 7. **案例研究**:提供实际案例,演示Tecplot与MIKE结合的具体应用,如河流污染扩散分析、海岸线变化模拟等。 通过学习这份教程,用户将能够熟练地将Tecplot与MIKE结合使用,提升在复杂水动力问题上的建模和分析能力,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