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杭州温柔过的人,已经不想留在北京

许多互联网工作者离开北京,选择杭州作为新的工作地点。这里有三个从北漂变为杭漂的故事,他们分享了为何离开北京,以及在杭州找到了怎样的生活和工作平衡。

640?wx_fmt=png

这几年指北有一个感觉是——

身边那些离开北京的互联网人,除了回老家附近城市当公务员以外,好像很大一部分都去了杭州。

比如指北身边,过去三年有五个以上跳槽去杭州的,这还是我有渠道能确认的,不知道的可能还会更多一点。

不光是我,身边其他人很多也有类似的感觉,后来我查了一下数据,这个感觉果然是真的。

根据统计,这几年杭州的人才流入量一直高居不下,下面这张是今年年初的一个统计数据——

640?wx_fmt=jpeg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这么多互联网人离开北京的第一选择是杭州呢?

我们采访了身边的一些朋友和读者,整理出三个从北漂变杭漂的故事。

或者如果说是“从北漂变成新杭州人的故事”的话,更能让人理解他们选择离开的原因——


640?wx_fmt=png
北漂三年后回归杭州的西二旗女孩
“到杭州后,我每天路上少一个小时,还遇到了假限行”

女孩A大学在杭州上的,在北京读研毕业后,在西二旗的两家大厂做了三年产品。

有一天在学校论坛上看到有人分享落户杭州的新政策之后,开始投简历面试,两个月后拿到offer,然后辞职搬家落户一气呵成,现在已经安定在了杭州。

当初为什么选择留在北京,后来为什么又决定离开?

毕业前校招的时候,大家都在找北京的工作,好像谁不留在北京就像是能力不行似的。

“其实当时也拿了杭州的一家互联网公司的offer,但是还是选择了留在了北京的大厂,觉得趁年轻的时候可以试一试,累一点也没关系。”

“后来不这么想了,因为当时的工作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太太累了,到了周末只想躺在家里,每当看到留在杭州工作的本科同学游山玩水的朋友圈,我就想,杭州难道不加班吗,为什么他们都那么有精力?”

“后来看到新的落户政策出来,综合了各个方面的因素,就下决心回杭州。”

“现在住在公司旁边,开车只要十几分钟,比起当时住在立水桥地铁往返于西二旗上班,每天路上能省出一个小时。

“车虽然是外地牌,开车去市区办事也不怕限行,手机申请下就可以,他们的‘城市大脑’很酷炫。”

现在才终于明白了,哦,原来他们毕业后过的是这样的生活。

“来杭州后发现,杭州的互联网产业发展得比想象中还要好,除了阿里这样的巨头,各家大厂基本都在杭州有分公司,机会一点都不比北京少,当初干嘛不早早来呢?”

640?wx_fmt=png
在北京和杭州之间跳来跳去的男生
“来到杭州后,人生目标好像提前五年实现了”

朋友B在毕业后经历了一段看似很纠结的过程——

B是南方人,在北京上学,毕业后校招进了杭州的一个互联网公司,两年后回到北京的一家创业公司,拿了期权,但是后来创业公司发展缓慢,又跳回了杭州。

他说自己在毕业前算了一笔账,如果留北京的话,除去家里能给的积蓄,自己大概需要奋斗五六年时间,才能在回龙观付个小两居的首付。

结果到了杭州,借了十几万直接就能上车了,还买的是新楼盘三居室,虽然位置远点,但是小区的绿化、户型等秒杀回龙观的大部分房子。

房子到手之后,他感觉人生目标好像提前五年实现了,突然失去了目标,对于安安稳稳上班、生活、升职的人生路线有点心有不甘,于是瞅准了机会又回到了北京,但是回到北京之后反而很不习惯了。

他在北京上学期间严重的鼻炎,回到杭州之后几乎痊愈了,回到北京又重新犯了。

创业公司加班没有定点,动不动一天只能按时吃一顿午饭,很快胃也开始出问题。

后来创业公司上市遥遥无期,他又重新回到了杭州之前的公司。

B后来总结了北京和杭州的区别——

如果你想住大大的新房里,体面地在大公司里上班,既有工作又有生活,选择杭州就很合适你。

但如果你想在创业公司里吃苦拼搏,想要趁着年轻只要走路不看风景,那就选择北京中关村和西二旗,因为杭州实在太舒服了,让人不想那么拼命。

另外比起北京来,他觉得杭州的城市管理理念更时尚,数字政府,最多让你跑一次,西湖竟然还是免费的。

另外最让他舍不得离开的就是杭州的绿化,在北京的城市颜色就让他觉得压抑,杭州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样子。

640?wx_fmt=png
在深圳和北京工作了五年的男生
“在北京两年没约成的饭,来杭州的第一个月就约了两次”

C毕业后在北京和深圳的互联网公司都待过,最终选择杭州的原因很简单,互联网发展好的城市里房价最便宜。

C说搬来杭州那天,自己发了条纪念性的朋友圈,和自己的北漂时代告别。

接着有个好友私聊他,说自己也在杭州,随即约了饭。

C本来以为好友是在出差,见面发现竟然也是跳槽来了杭州,只不过在社交媒体上没有发过任何动态。

好友解释说想低调一点,万一杭州不适合自己再悄悄回北京,假装没来过,不带走一片云彩。

C说刚到北京的时候,就跟这位好友说约饭,结果约了两年都没约成,君住朝阳头他住海淀尾,约一次饭感觉比去一次八达岭都难。

结果没想到,来了杭州之后两个月约了三次饭。

“其实在杭州也不近,但是主要是两个人都没那么忙了,只要是约好时间,不太会因为临时加班而取消。”


除了北上广深的互联网人,指北还听说过很多从其它城市跳槽到杭州的互联网人的故事。

去年,杭州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口号,在现有的基础上,到2022年数字经济总量达1.2万亿元。

昨天的云栖大会上,阿里新任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说,“十年前,我们讨论的是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萌芽,五年前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大时代,站在十年展望未来,整个社会都在全面进入数字经济时代。

杭州离新一线城市还有距离,但拿下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几乎没难度。

相信未来几年给互联网人才的政策会更优惠更全面,而从北上广深到杭州的互联网人会更多。

到那时,可能很多跳槽的互联网人会在杭州见到更多的老朋友,每个北上广深的互联网人,大概都会在杭州久别重逢。

零基础必读热门:




潮汐研究作为海洋科学的关键分支,融合了物理海洋学、地理信息系统及水利工程等多领域知识。TMD2.05.zip是一套基于MATLAB环境开发的潮汐专用分析工具集,为科研员与工程实践者提供系统化的潮汐建模与计算支持。该工具箱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了两大核心功能: 在交互界面设计方面,工具箱构建了图形化操作环境,有效降低了非专业用户的操作门槛。通过预设参数输入模块(涵盖地理坐标、时间序列、测站数据等),用户可自主配置模型运行条件。界面集成数据加载、参数调整、可视化呈现及流程控制等标准化组件,将复杂的数值运算过程转化为可交互的操作流程。 在潮汐预测模块中,工具箱整合了谐波分解法与潮流要素解析法等数学模型。这些算法能够解构潮汐观测数据,识别关键影响要素(包括K1、O1、M2等核心分潮),并生成不同时间尺度的潮汐预报。基于这些模型,研究者可精准推算特定海域的潮位变化周期与振幅特征,为海洋工程建设、港湾规划设计及海洋生态研究提供定量依据。 该工具集在实践中的应用方向包括: - **潮汐动力解析**:通过多站点观测数据比对,揭示区域主导潮汐成分的时空分布规律 - **数值模型构建**:基于历史观测序列建立潮汐动力学模型,实现潮汐现象的数字化重构与预测 - **工程影响量化**:在海岸开发项目中评估工构筑物对自然潮汐节律的扰动效应 - **极端事件模拟**:建立风暴潮与天文潮耦合模型,提升海洋灾害预警的时空精度 工具箱以"TMD"为主程序包,内含完整的函数库与示例脚本。用户部署后可通过MATLAB平台调用相关模块,参照技术文档完成全流程操作。这套工具集将专业计算能力与性化操作界面有机结合,形成了从数据输入到成果输出的完整研究链条,显著提升了潮汐研究的工程适用性与科研效率。 资源来源于网络分享,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请勿用于商业,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