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聚焦电商场景下的互补推荐问题,提出利用大型语言模型(LLMs)生成商品使用场景以构建推荐系统的新框架,核心是通过场景连接主商品与互补品,解决传统基于历史数据方法的局限性。
一、文章主要内容总结
- 研究背景:传统电商互补推荐依赖历史数据的统计共现,但数据稀疏、有噪声,且难以捕捉主观的商品互补关系;用户需求会随场景变化,比如买相机后更需要SD卡而非同类相机,传统推荐无法满足这类动态需求。
- 核心假设:人们选择互补商品时,会先想象具体使用场景,再基于场景识别需求。例如“用相机在家庭旅行拍纪念照”的场景,会引出对SD卡、三脚架的需求,该场景可作为连接主商品与互补品的中间载体。
- 研究过程:
- 输入设计:采用电商平台(ASKUL)的四级商品分类作为输入,而非单个商品,兼顾可扩展性与信息丰富度。
- 场景生成:使用GPT-4o-mini,以“指令+任务要求+叶子类目名+完整层级路径”为提示词,生成场景(温度设为0.6平衡创造力与连贯性)。
- 评估验证:15名参与者分5组,对300个类目的2925个场景进行人工标注,判断“场景真实性”与“商品使用合理性”。
- 关键结果:
- 约82.9%的场景获所有标注者认可,仅3.0%的场景被至少两名标注者判定为不合理,证明LLMs能有效生成可信场景。
- 不合理场景分五类:商品误用(39.3%)、非使用场景(如选品、维护)、商品与场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