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建模:概念、困境与通用元素解析
1. 语义建模的现状问题
在语义建模的描述和教学中,我们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使用相互矛盾甚至完全错误的术语,这使得语义建模的交流和理解变得困难重重。另一方面,我们常常忽视或轻视一些潜在的陷阱,认为它们不存在或不重要,然而自己却往往陷入这些陷阱,进而产生包含这些问题的技术、文献和实际模型。
来看两个不同语义建模资源中的摘录示例:
- 一个流行的Protégé教程提到:“…OWL类被解释为包含个体的集合…概念这个词有时会用来代替类。类是概念的具体表示…”
- 而Simple Knowledge Organization System(SKOS)规范中指出:“一个[SKOS]概念可以被视为一个想法或观念;一个思维单元…词库或分类方案中的概念在SKOS数据模型中被建模为个体。”
基于这些定义,我们不禁要问,在语义模型中,概念到底是什么?是像Protégé教程所暗示的那样是一组事物,还是如SKOS所宣称的是某种思维单元?如果需要在OWL中对一个并非真正事物集合的概念进行建模,是否还必须将其设为类呢?实际上,SKOS的定义更为准确和有用,而OWL教程中“概念 = 类”的说法很容易产生误导,会导致一些语义建模错误。
2. 语义建模的困境
与陷阱不同,语义建模困境是指模型创建者需要在不同的行动方案中做出选择,而每个方案都有其优缺点,且没有明确的决策流程和标准可供应用。
以ESCO开发者处理职业与技能之间模糊的“essential_for”关系为例,他们面临两种选择:
- 选项一:将这种关系标记为“模糊”,让用户了解情况,但这并不能减少可能出现的潜在分歧。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