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中的隐式态度测量与语义网络可视化
1. 人机交互中隐式态度测量实验
1.1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在实验结束后的十分钟内,受试者被要求再次进行测试。第二次测试的 D - 测量值未被使用,不过我们对错误数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从错误数量对比图中可以看到,受试者 #8 在第二次测试中犯了较多错误,而其他受试者给出了明显更多的正确答案。这表明受试者在第一次测试中学习到了正确答案,证实了假设的第二部分。
1.2 改进的内隐联想测验(IAT)程序与计分算法
为了解决传统 IAT 在评估某些情况时出现的问题,我们对其程序和计分算法进行了修改。
- 程序差异 :改进后的测试不再向受试者强调错误答案。
- 计分算法差异 :在计分前,我们会剔除那些错误数量超过总呈现次数 35% 的刺激。同时,取消了对错误答案的进一步处理(如传统计分中的惩罚机制)。
1.3 初步实验验证
我们使用“花 - 昆虫”测试场景对改进后的测试进行了初步验证。共有 7 名欧洲受试者参与,他们年龄在 26 至 37 岁之间,是京都大学不同学院的学生和讲师,英语水平从中等到流利。受试者先进行传统测试,然后立即进行改进测试。改进测试的 D - 测量值显示,所有受试者都对花表现出强烈偏好(范围从 0.63 到 1.25),这与传统 IAT 的结果相关。
1.4 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传统 IAT 处理的是熟知的概念,而在评估某些情况时,用户处理的是刚学到的信息,这除了会导致正常的拼写错误外,还可能引发更多错误。此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