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我国密码政策
我国的密码分级
- 核心密码
- 用于保护党、政、军的核心机密
- 普通密码
- 用于保护国家和事企单位的低于核心机密而又高于商用的机密信息
- 商用密码
- 用于保护国家和事企单位的非机密的敏感信息
- 个人密码
用于保护个人的隐私信息。
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商用密码由国家密码管理局统一管理。
我国商用密码政策
- 统一领导
- 国家密码管理局统一领导
- 集中管理
- 国家密码管理局集中管理
- 定点研制
- 只允许指定单位进行研制
- 专控经营
- 只有经受许可的单位才能经营
- 满足使用
- 国内各个单位都能申请使用
密码学的基本概念
密码学的基本思想
伪装以隐蔽信息,使未经授权者不能理解它的真实含义。
- 伪装就是对信息进行一种可逆的数学变换
- 伪装前的原始信息称为明文,伪装后的信息称为密文
- 伪装的过程称为加密,去掉伪装还原明文的过程称为解密
- 加密在加密密钥的控制下进行,解密在解密密钥的控制下进行
- 用于加密的一簇数学变化称为加密算法,用于解密的一簇数学变换称为解密算法
密码学的基本目标
在下面的一个通信模型中
信源A 通过公开的信道向信宿B传递信息。这中间存在一个敌手,可以从公开信道发起攻击。它有两种攻击方式:
- 被动攻击(窃听):获取但不改变传输的信息
- 主动攻击:不仅窃听,而且还改变传输的信息,目的是实现伪造和欺骗。(不考虑破坏信道的主动攻击)
我们对抗这种窃听,采用的使加密技术。
这样敌手获取的就是加密后的信息,若不能破译成功,就算攻击失败了。
而加密技术正解决信息的机密性问题——能解决信息的传输保密和存储保密的问题
对抗主动攻击,我们采用的是认证技术。
当敌手更改消息内容时,会使认证码与消息不匹配。从而导致攻击失败。
我们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验证:
- 发方的身份
- 收方的身份
- 内容的真伪
- 时间的真伪
认证技术解决的是信息的真实性认证问题(能够检测出主动攻击)
对抗抵赖的技术——互不信任的双方的认证问题
所以,密码学的基本目标就是解决信息安全的三个基本需求,即:
- 信息的机密性保证
- 信息的真实性认证
- 承诺的不可否认性保证。
对于信息的机密性保证,我们有加密算法来完成;
对于真实性认证,由认证算法和配套的协议来完成;
对于承诺的不可否认性保证,由数字签名算法、配套的协议和仲裁机构来完成。
下图实现了一个加密算法的执行过程
对敌手攻击能力的假设
思想:假设敌手具有最强的攻击能力
Kerckhoffs假设:假设敌手知除密钥之外的所有知识
那么就要求密码算法应该满足:一切的秘密蕴含于密钥之中C。
假设敌手知道:
-
所使用的密码算法
- 加密算法 E k ( m ) E_k(m) Ek(m)
- 脱密算法 D k ( c ) D_k(c) Dk(c)
- 明文空间M
- 密文空间C
- 密钥空间K
- E k : M → C E_k:M \rightarrow C Ek:M→C
-
知道明文的概率分布规律
-
知道密文的概论分布规律
-
知道所有可能的破译方法
为何这样假设?
- 我们不能保证 敌手得不到这些信息
- 如果在敌手最有力的条件下仍然不可破译,则说明密码算法在实际中更加安全
- 对于性能相同的两个密码算法,我们一定要选择强度高的密码算法
密码体制(CryptoSystem)的构成
由五部分组成<M,C,K,E,D>
- 明文空间M:全体明文的集合
- 密文空间C:全体密文的集合
- 密钥空间K:全体密钥的集合, K = < K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