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有关企业司库管理体系建设的驱动因素研究集中于企业内部需求和外部环境影响两个角度。从内部来看,企业市场扩张中的资金管理需求推动了司库管理体系的建设,包括资金调度、财务风险管理、资金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决策支持需要等;从外部环境看,响应政府监管部门要求、新兴技术的运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成熟也推动企业改变和丰富资金管理的手段,并实现司库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企业司库管理体系建设驱动因素的理论基础分析、
企业资金管理组织身份变革理论
司库管理体系建设是企业为应对外部环境冲击,变革资金管理组织身份的需求。
对于企业的资金管理组织而言,当外部环境动态性、不确定性特征进一步凸显,传统的组织身份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组织身份变革。
司库管理体系与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对组织发展至关重要,属于战略管理研究的范畴。独特的资源可以减少组织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形成自身持续的竞争优势。
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看,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就是金融资源,金融资源的配置可以带动其他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
司库管理要摆脱传统的资金管理职能,构建起对企业资金等金融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和统筹调度的现金管理体系,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的不断形成和金融专有优势资源的不断使用。
组织身份变革与资源基础理论整合分析框架
转型后的司库与原来的资金管理组织最大的区别在于开始站在集团整体角度考虑如何通过配置金融资源,发挥金融资源的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和难以复制性,提升组织持续竞争优势、减少组织对外部环境的依赖。
外部驱动因素:变革组织身份以适应颠覆性环境
应对全球市场变化,支持企业“走出去”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需要建立司库管理体系,帮助自身更好的落实“走出去”战略,实现全球金融资源的动态管理。
企业需要基于司库,形成金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创新三位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帮助企业更好的应对全球市场变化,更好地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
加强债务风险防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为了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守住企业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需要充分发挥司库在投融资、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关系管理等方面的职能
顺应金融科技趋势,推动财务数字转型
面对资金管理技术的变革,企业需要给予司库管理体系建设的信息系统,积极部署、整合人民银行等监督机构的资金管理技术,探索数字技术在企业金融领域的应用,实现财务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实现金融服务创新,助力集团产融结合
金融归根到底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随着金融市场体系更加完备和成熟,需要企业基于司库扩展资金管理高级职能,统筹集团金融产业,强化集团金融资源配置和风险管控,助力集团实现产融结合。
内部驱动因素:管理金融资源形成持续竞争优势
减少非增值价值链环节,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从价值链的的交付分析,面对当前资金管理职责局限于结算、流动性管理等非增值事务性环节的问题,应推动企业建立司库管理体系,视资金为价值创造的运营要素,消除或改进非增值活动,提高投融资、分析管理等创造价值的比重。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资金交易成本
金融资源的稀缺性促使企业加快建设司库管理体系,解决分散模式下企业在融资、资金调度、资金回笼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
管理金融机构关系,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企业通过集团司库层面系统的管理银行关系,可以将内部资源和外部银行资源互联互通,实现内外部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
加强合规控制管理,保护企业资金安全
资金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是最难以替代的资源,因此加强合规控制、保护资金安全是资金管理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