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多模态论文 DATE 解读

系列文章目录


文章目录


一、Product Retrieval (PR) and Product Grounding (PG)是什么意思?

Product Retrieval (PR)Product Grounding (PG) 是与产品相关的两个重要概念,尤其在电商和人工智能领域中。

Product Retrieval (PR)

产品检索指的是从一个大型产品数据库中找到与用户查询最相关的产品。其主要步骤包括:

  1. 用户查询解析:理解用户输入的搜索意图。
  2. 特征提取:从产品信息(如名称、描述、类别等)中提取关键特征。
  3. 匹配算法:使用算法(如基于内容的过滤、协同过滤或深度学习模型)评估产品与查询的相关性。
  4. 结果排序与展示:根据相关性对检索到的产品进行排序,并向用户展示最相关的结果。

Product Grounding (PG)

产品定位则是将自然语言描述与特定的产品信息进行关联。其主要步骤包括:

  1. 语言理解:解析用户的描述,理解其意图和需求。
  2. 信息匹配:识别与描述相符的产品,可能涉及图像、文本和其他信息的综合分析。
  3. 上下文关联:将用户的描述与具体产品进行关联,确保找到的产品符合用户的期望。

总结

  • PR 侧重于从数据库中检索相关产品。
  • PG 则侧重于将用户的语言描述与具体产品信息进行关联。

这两个过程在提升用户购物体验、优化搜索引擎和推荐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Visual Grounding 在深度学习领域 怎么翻译?

在深度学习领域,Visual Grounding 通常翻译为 视觉定位视觉基础定位。这个术语指的是将自然语言描述与图像中的特定对象或区域进行关联的过程。

三、这里面的"Therefore, we devise a domain aligner based on Maximum Mean Discrepancy to align the domain by minimizing uni-modal marginal distribution and multi-modal conditional distribution divergence between source and target domains, and design a dynamic pseudo bounding box generator to select similar instances in target domain and generate reliable boxes for knowledge transfer."具体什么意思,用中文给我解释

Thirdly, due to the domain gap between two datasets as Figure 1 shown, applying the model straightway to test on target domain will cause performance degeneration severely for PG-DA.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work to consider un-supervised Visual Grounding in domain adaptation setting, and most uni-modal DA [8, 34, 38] and multi-modal DA [5,7] methods are not directly applicable in our complicated object seeking. Therefore, we devise a domain aligner based on Maximum Mean Discrepancy to align the domain by minimizing uni-modal marginal distribution and multi-modal conditional distribution divergence between source and target domains, and design a dynamic pseudo bounding box generator to select similar instances in target domain and generate reliable boxes for knowledge transfer.
这段话的意思是:

由于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存在领域差异,直接将模型应用到目标域时,性能会大幅下降。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均值差异(Maximum Mean Discrepancy,MMD)的领域对齐方法,旨在通过最小化单模态边缘分布多模态条件分布之间的差异,来对齐源域和目标域的数据。具体来说:

  • 单模态边缘分布指的是源域和目标域中单一模态(例如仅视觉或仅文本)的特征分布。通过对齐这些特征的边缘分布,可以减少源域和目标域在单一模态上的差异。
  • 多模态条件分布则是指源域和目标域中多个模态(例如视觉和文本)之间的联合分布。通过对齐条件分布,可以让源域和目标域在多模态数据的组合上也更加一致。

此外,作者设计了一个动态伪边界框生成器,用于在目标域中选择与源域相似的实例,并生成可靠的边界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将源域中的知识迁移到目标域,即使目标域没有标签数据,通过伪标签生成边界框,继续优化模型的性能。

总之,这段话描述了一种利用最大均值差异(MMD)来减少领域差异的对齐方法,并通过伪边界框生成器在无监督条件下实现知识迁移,提升模型在目标域的表现。

三、3.2. Semantics-Aggregated Feature Extractor这一节中,“Vrep and V are concentrated and comprehensive features respec-tively.”具体什么意思

在“Semantics-Aggregated Feature Extractor”这一节中,提到的 VrepV 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特征。具体来说:

  • Vrep 被称为“concentrated feature”,也就是集中的特征。这是通过将全局语义权重化后浓缩成的单个向量,目的是代表图像的全局信息。它通过添加一个[REP] token,吸收图像或文本中的全局语义信息,形成一个较为紧凑的、可区分的表示。这个特征非常适合在检索任务中快速比较图片和查询之间的相似度。

  • V 被称为“comprehensive feature”,即全面的特征。它包含了图像中所有视觉 token 的详细信息。这些特征代表了图像的细粒度信息,能够捕获局部上下文和详细的内容信息,适用于需要更深入、细粒度理解的任务,例如对象定位。

简而言之,Vrep 是更加浓缩和全局化的特征,适用于快速的图像检索,而 V 是更加全面和细粒度的特征,适用于精细的对象定位任务。

三、3.3. Cooperative Seekers部分具体什么意思

在“3.3. Cooperative Seekers”部分,作者介绍了两个协作搜索器(Cooperative Seekers),分别用于产品检索(Product Retrieval, PR)产品定位(Product Grounding, PG)。这两个任务分别关注不同的层次:图像级别的产品检索对象级别的产品定位。下面是具体内容的解释:

  1. 图像检索器(Image Seekers for PR)
    图像检索器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查询文本和图像的相似度,从图像库中找到与查询文本最匹配的产品图像。其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 输入特征:首先,通过前面的语义聚合特征提取器,得到了查询文本的语义聚合特征 Q r e p Q_{rep} Qrep 和图像的语义聚合特征 V r e p V_{rep} Vrep

  • 相似度计算:为了检索与查询匹配的图像,模型计算了文本和图像的余弦相似度 s ( V r e p , Q r e p ) s(V_{rep}, Q_{rep}) s(Vrep,Qrep)。这是一种快速且计算成本低的方式,因为我们只需要计算语义浓缩后的全局特征之间的相似度。

  • 检索过程:对于每个查询,模型计算文本到图像的相似度分布(通过 softmax 函数),然后从一批图像中找到最匹配的图像。反向也可以进行,即图像到文本的相似度计算。最终的损失函数为交叉熵损失,用于优化模型在图像检索上的表现。

通过这种方式,图像检索器能够快速且高效地找到与查询匹配的图像,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集中的图像检索任务。

  1. 对象定位器(Object Seekers for PG)
    对象定位器的目的是在图像中定位微观的对象级产品。与图像检索不同,定位任务需要更精细的特征交互,具体流程如下:
  • 输入特征:对象定位器接收更为详细的图像特征 V V V 和查询特征 Q Q Q,这些特征能够捕获图像和查询中的细粒度信息。

  • 跨模态交互:对象定位器通过一个基于 transformer 的模型,将图像和查询特征进行跨模态的融合,促进视觉和文本特征的充分交互。具体来说,它为图像和查询特征添加了一个可学习的 [LOC] token,这个 token 用来表示目标对象的位置。

  • 坐标预测:经过跨模态 transformer 的处理后,模型使用 [LOC] token 的输出状态来预测对象的边界框坐标 ( x , y , w , h ) (x, y, w, h) (x,y,w,h)。这个过程通过回归方法来完成,最终的损失函数结合了 L1 损失和广义交并比(GIoU)损失,用来优化边界框的准确性。

  1. 合作机制
    两个搜索器之间存在协作机制:图像检索器负责快速找到与查询匹配的图像,而对象定位器则在找到的图像中精确定位产品。通过这种协作,模型能够同时处理图像级别和对象级别的任务,实现了高效和精确的产品检索与定位。

总结
“Cooperative Seekers”部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两个搜索器协作,分别用于解决产品检索和产品定位问题。图像检索器能够快速找到与查询匹配的图像,而对象定位器则通过跨模态特征交互,在图像中精确定位产品。这种合作策略提高了模型在多任务场景中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给我详细解释一下UDA这一段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UDA) aims to transfer knowledge from the annotated source domain to the unlabelled target domain, and the challenge is how to overcome the influence of domain gap. In uni-modal tasks applications, several UDA techniques have been explored, including aligning the cross-domain feature distribution [18, 34], applying adversarial learning strategy [2, 38] or reconstruction method [8] to obtain domain-invariant features. And [9] uses optimal transport to estimate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two distributions and exploits labels from the source domain. Different from the works described above, our task is cross-modal in nature, which is more challenging due to the heterogeneous gap between different modalities. In multi-modal area, few works have considered UDA, [5] studies the cross-dataset adaptation for visual question answering, [7] studies the video-text retrieval with pseudolabelling algorithm.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work to consider un-supervised Visual Grounding in domain adaptation setting.

这段话讨论了**无监督领域自适应(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UDA)**的概念和相关挑战,并介绍了其在跨模态任务中的独特性。以下是这段话的详细解释:

  1. 无监督领域自适应(UDA)的目标
    无监督领域自适应的核心目标是将知识从有标签的源域迁移到无标签的目标域。源域指的是已经被标注的数据集,通常包括输入(如图像、文本等)及其相应的标签(如类别、边界框等)。目标域则是无标签的数据集,需要利用源域的知识来进行学习。UDA的挑战在于如何应对领域差异(domain gap),即源域和目标域在数据分布上的差异。

  2. 单模态任务中的UDA技术
    在单模态(只涉及一种数据类型,如图像或文本)任务中,已经有一些UDA技术被提出,主要有以下几类:

    • 跨域特征分布对齐:这类方法通过对源域和目标域的特征进行分布对齐,减小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使模型能够在目标域上表现良好。例如,方法[18, 34]通过将两域的特征映射到同一空间并对齐其分布。
    • 对抗学习策略:通过生成对抗网络(GAN)等对抗学习方法,训练模型学习领域不变的特征。具体来说,模型会尝试“欺骗”一个分类器,使分类器无法区分源域和目标域的特征[2, 38]。
    • 重构方法:通过自编码器等方法,重构输入数据,使得源域和目标域的特征更具一致性和领域不变性[8]。
    • 最优传输(Optimal Transport):这是另一种减少源域和目标域分布差异的方法,通过计算两个分布之间的最优传输距离,调整模型以适应目标域[9]。
  3. 跨模态任务中的挑战
    与单模态任务不同,本文所研究的是跨模态任务,即涉及不同模态(如图像和文本)的数据。这种任务更加复杂,因为需要跨越不同数据类型之间的差异,称为异构差异(heterogeneous gap)。这意味着不仅要处理域差异,还要应对不同模态(图像和文本)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大大增加了UDA的难度。

  4. 多模态任务中的UDA研究
    在多模态领域,关于UDA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一些研究包括:

    • [5]研究了跨数据集的视觉问答领域适应,这是一个视觉和文本交互的任务,目的是在不同的数据集之间进行迁移学习。
    • [7]研究了使用伪标签算法的视频-文本检索任务,即在无标签目标域上生成伪标签,以提高模型的适应能力。
  5. 本文的创新
    据作者所知,本文是首次在领域适应的背景下,研究无监督的视觉定位(Visual Grounding) 问题。视觉定位任务需要将文本与图像中的对象进行关联,并在图像中找到与文本描述相匹配的对象。这种任务涉及跨模态数据,并且在无监督的领域适应设置下非常具有挑战性。

总结起来,这段话主要讨论了无监督领域自适应在单模态和跨模态任务中的应用,并强调了跨模态任务中领域差异的复杂性。它还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即首次将无监督的视觉定位任务与领域自适应结合起来,试图解决在目标域无标签情况下的视觉定位问题。

第2.3节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无监督域适应)**主要探讨如何在没有目标域标注数据的情况下,将从一个有标注的源域学到的知识迁移到一个无标注的目标域。这一节对无监督域适应的背景、挑战和相关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下是对该节内容的详细解释:

主要内容

  1. 无监督域适应的定义
    无监督域适应(UDA)旨在通过利用从源域(source domain)获得的知识来改善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学习效果。在源域中,样本有标注,而在目标域中样本没有标注。无监督域适应的主要目标是尽量减少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域间差异,从而使得模型能够在目标域上进行有效的推断。

  2. 域间差异的挑战
    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往往存在域间差异(domain gap),这可能导致模型在目标域上的性能下降。主要的差异包括:

  • 特征分布差异:源域和目标域的特征可能分布不同。
  • 样本特征的多样性:源域和目标域的数据特性、样本数量和数据分布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直接将源域训练的模型应用于目标域时,性能往往不佳。

  1. 无监督域适应的方法
    在该节中,作者提到了一些用于无监督域适应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特征对齐(Feature Alignment)

    • 通过对源域和目标域的特征进行对齐,减少它们之间的分布差异。
    • 一些方法利用最小化源域和目标域的特征分布间的距离,来达到对齐的效果。
  • 对抗学习(Adversarial Learning)

    • 通过对抗训练,使得模型学习到的特征在源域和目标域上相似。这种方法通常使用生成对抗网络(GAN)或对抗性训练框架。
    • 在这种设置中,通常有一个“对抗者”网络(discriminator),其任务是区分源域样本和目标域样本。通过训练,模型学习到的特征能够让对抗者无法区分来源。
  • 重标定(Reweighting)

    • 为了减小源域样本对模型训练的影响,部分方法对源域样本进行重标定或加权,以降低不可靠样本的影响。
  • 自监督学习(Self-supervised Learning)

    • 在无标签目标域中,可以通过自监督学习方法生成伪标签,从而利用这些伪标签进行训练。
    • 自监督学习可以使用目标域中的某些特征信息来生成标签,从而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目标域数据。
  1. 多模态领域适应
    该节最后提到,尽管很多现有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主要集中在单一模态(如视觉或文本),但在多模态学习中,特别是在视觉和文本的结合上,进行领域适应是更加复杂和富有挑战性的。这是因为不同模态之间的特征分布差异可能会更显著。因此,在多模态环境下的无监督域适应研究相对较少,但随着多模态学习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索如何在这种环境下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总结
第2.3节为无监督域适应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描述了其在特征对齐、对抗学习、自监督学习等方法上的应用,以及在多模态学习中的挑战。这部分内容为后续章节中提出的Domain Adaptive Product Seeker (DATE) 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帮助理解如何在无监督设置下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

四、解释一下第(1)(2)个公式

公式(1)

p q 2 v ( q ) = exp ⁡ ( l ⋅ s ( V r e p , Q r e p ) ⋅ m q 2 v ) ∑ v ∈ B exp ⁡ ( l ⋅ s ( V r e p , Q r e p ) ⋅ m q 2 v ) p_{q2v}(q) = \frac{\exp(l \cdot s(V_{rep}, Q_{rep}) \cdot m_{q2v})}{\sum_{v \in B} \exp(l \cdot s(V_{rep}, Q_{rep}) \cdot m_{q2v})} pq2v(q)=vBexp(ls(Vrep,Qrep)mq2v)exp(ls(Vrep,Qrep)mq2v)

解释:
  1. p q 2 v ( q ) p_{q2v}(q) pq2v(q):表示文本到视觉的概率分布,衡量一个查询文本与图像的匹配程度。
  2. l l l:一个可学习的标量,用于调整相似度的大小。
  3. s ( V r e p , Q r e p ) s(V_{rep}, Q_{rep}) s(Vrep,Qrep):表示视觉特征向量 (V_{rep}) 和文本特征向量 (Q_{rep}) 之间的余弦相似度,衡量它们的相似程度。
  4. m q 2 v m_{q2v} mq2v:先验矩阵,用于调整相似度的分布。
  5. ∑ v ∈ B \sum_{v \in B} vB:表示对训练批次中所有图像-文本对的相似度进行归一化。

这表示计算每个文本与图像之间的相似度,然后通过 softmax 函数归一化成概率分布,目的是寻找与文本最匹配的图像。

公式(2)

m q 2 v = exp ⁡ ( τ ⋅ s ( V r e p , Q r e p ) ) ∑ q ∈ B exp ⁡ ( τ ⋅ s ( V r e p , Q r e p ) ) m_{q2v} = \frac{\exp(\tau \cdot s(V_{rep}, Q_{rep}))}{\sum_{q \in B} \exp(\tau \cdot s(V_{rep}, Q_{rep}))} mq2v=qBexp(τs(Vrep,Qrep))exp(τs(Vrep,Qrep))

解释:
  1. m q 2 v m_{q2v} mq2v:文本到视觉的先验矩阵,用来调整图像与文本匹配的相似度分布。
  2. τ \tau τ:温度参数,用于控制相似度值的平滑度(温度越高,分布越平缓)。
  3. s ( V r e p , Q r e p ) s(V_{rep}, Q_{rep}) s(Vrep,Qrep):视觉特征 V r e p V_{rep} Vrep和文本特征 Q r e p Q_{rep} Qrep之间的余弦相似度。

该公式的作用是基于批次中的所有文本-图像对,计算每个查询与所有图像之间的相似度,然后利用 softmax 函数对这些相似度进行标准化。这一过程产生的矩阵 m q 2 v m_{q2v} mq2v 用于调整文本和图像匹配的相似度分布。

总结:

公式(1) 和 (2) 结合起来描述了如何计算查询文本和图像之间的相似度,并通过 softmax 标准化成概率分布。公式(2) 的先验矩阵是用于调整这些相似度,以确保计算的相似度更符合模型的需要。

五、"公式(2) 的先验矩阵是用于调整这些相似度,以确保计算的相似度更符合模型的需要。"这句话举个例子

为了更好地理解公式(2) 中先验矩阵 m q 2 v m_{q2v} mq2v的作用,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个批次 B B B 中包含了 5 张不同产品的图像和对应的文本描述,模型通过计算每个文本描述与所有图像之间的相似度来寻找最匹配的图像。但是,有些文本描述可能非常简短或模糊,无法准确区分这些产品的差异。此时,直接使用余弦相似度 s ( V r e p , Q r e p ) s(V_{rep}, Q_{rep}) s(Vrep,Qrep) 来匹配文本和图像可能会导致模型对这些模糊文本的判断不够精准。

这时,先验矩阵 m q 2 v m_{q2v} mq2v 起到了调整的作用。通过对这些相似度进行加权,它能够增强那些模型认为更有意义的相似度,削弱那些模型认为不太可靠的相似度。例如,如果某个文本描述对某类图像有很强的指示性,先验矩阵可以放大它与目标图像之间的相似度,从而让这个图像更容易被检索到。相反,如果某个文本描述较为模糊,模型可以通过先验矩阵将与其他不相关图像的相似度进行一定程度的降低。

具体来说,假如我们有一个短文本 “蓝色鞋子”,而批次中的图像包括多种颜色的鞋子。此时,模型的先验矩阵可能会根据以往的训练经验,知道“颜色”是一个关键特征,因此调整相似度,使得与蓝色鞋子匹配的图像相似度更高,而非蓝色的鞋子相似度则被削弱。这样,通过先验矩阵的调整,模型可以更准确地从图像库中检索到符合需求的图像。

总结来说,先验矩阵 m q 2 v m_{q2v} m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