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借书

我很少向其他人借书,如果要看某本书,宁可自己买了去。

图书馆是个例外。小学的时候曾经有段时间有空就去我们县城的小图书馆,那时候“书”对我来说还有点遥远,只是过去看看杂志之类的。到了高中去过几次“升级”了之后的图书馆,那时候已经是“市”图书馆了,去借所谓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之类的拿过基本回来看,基本属于无疾而终地送了回去,根本原因就是提不起兴趣,远远没有父亲书柜里面藏的武侠小说好看,也不如《三言二拍》之类的能理解。

初中升高中的暑假,向同学刘彬松同学借了《笑傲江湖》,那是我家书柜里缺的一套金庸小说,五本竖排的繁体字,由于以前看过繁体的《碧血剑》,所以这五本看起来并不是很累。《笑傲江湖》是我的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的一套书,当时有“居然还能这样去做”的想法,与所接受的教育差别很大,很是震撼,同是金庸的《射雕》和《天龙八部》仅仅是好玩儿而看了无数遍,而这套难啃的《笑傲江湖》在暑假就看了三四遍,整天躺在沙发上看个不停。书是没有书皮的,包括封面有很多页折过了,我用透明胶把五本书整整齐齐地贴了起来,整齐了很多,每每拿在手里,不想还回去。这种不还书的想法折磨了我很久,终于有一天,我骑车去了刘同学家里,把书送了回去。以至于后来很多年,我一直后悔自己的这个愚蠢行为。直到去年,我在网上买到了同样的竖排繁体字的《笑傲江湖》,又看了两遍,这才将当初后悔的心情抛开了。印象中借书只有这么一次。

 

大学的时候每怎么读书,包括大学课程。买过鲁迅的《朝花夕拾》,还有基本散文,看不下去,后来就变成压床头的物件了,一直到毕业把这些书给卖掉才让我不至于有过多的负罪感。工作以后更多的是买了计算机书籍,厚厚的,却没什么意思。知道前几年开始开销售方面的书,后来再看管理的,再后来就比较散了,杂七杂八的都看。小说也买了很多,基本都是一次性读物。后来发现花了几十块买本小说不划算,一个晚上就看完了。领导去浙江省图书馆办了张借书卡,说每次能借五本,让我很开心,也去办了一张。于是就连续看了十几本小说,顿时觉得爽极了,十本书可以看三四个礼拜,因为有两张借书卡。

前段时间没去借书,倒是从网上买了不少,是因为书店里应该没有这些新书,并且也想收藏起来。昨天周六,同领导一起去了一趟,一边挑,一边看,以前都是下午去,去的晚,临近闭馆,挑的有点粗。这次事件充裕,慢慢看,也慢慢挑。纯小说对我没了太大的兴趣,不会单纯地去找。

 

图书馆的书是分类的,便于查找。我更喜欢各种书混在一起,让我置身在一大堆的书中去慢慢挑,独有种乐趣。

先是挑了本商业纪实作品,又挑了本小说,然后逛到文学类里面,找了本《刘震云精选集》,三本书在手里,看看周边的人,不自觉地把刘震云的书放到了上面,可能是觉得周围都是读书人,怎么也要让自己有点文学气息,潜意识的反应让自己觉得很有趣。

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本《围棋心理学》,回来看看,觉得挺好,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下棋当中的判断取舍的心理过程,对人自身行为的校正有很大的参考。看来回头要到网上买一本来收藏了,耐读。

 

白岩松去美国有一集专门是介绍美国的图书馆,那里的藏书之丰富、借阅之方便、给与国民之便利,是之前不可想象的,看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国民素质提高的相对比较廉价的方式,图书馆是应该大力发展的,不仅要体现在馆藏与排场上,还要在借阅方式、便利性上下功夫,对于新书的入馆也应该要大力推荐,让爱好读书的人能够尽早的读到新书、好书,要知道读书的及时性也很重要。

有涯的生命与时间,无涯的书海,更要求我们能够互相推荐好书,较好的方法要有个读书会,交流会,不同的人把自己读书的意见写出来,体会、感想,什么都行。网络上的交流还不够好,更多的体会要用包括语气、态度等的语言方式来表达,面对面的交流是必要的。想想,有机会也组织一下这种活动,但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一批人,不容易。

 

书非借不能读也,只是读书心理学的问题,只要有书,总比没有强。开卷有益,子未尝闻之?安得书馆千万间,大蔽天下书虫尽欢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