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 关于“校长推荐制度”

在前几天的《关于“校长推荐制度”》中说的是有关社会对政府的不信任,随着讨论不断升级,网络上出现了不少的论点,今天在网易上看到一篇文章,觉得颇有见地,原文在此: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9-11/25/content_12535320.htm

 

这篇《中学教育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大学》一文让我们重新思考了中学教育的目的,在我们都被表面的中学->大学的路途上,反思中学教育的目的,不是“上贡”,而是“教育”,并且这种教育是普遍性教育,是针对“人”本身的教育,是对“人格”的教育。而我国历来选拔人才的机制,决定了高考对于人一生的重大意义,对于个人人生的“出路”来说,“考得上”变得更有意义。而在目前大学生普遍贬值的情况下,这种反思中学教育的目的,尤为凸显其价值。

“校长推荐制度”根本途径是建造一座中学同大学之间人才传输的另外一条渠道,是对高考制度的补充。潜台词就是高考会造成某些人才会被影响,去不了最能发挥他的才能的地方。

引一段话:

    中学可称为社会之预备。80余年前,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教授林砺儒兼任高师附中主任(即校长)的演说《我的中等教育见解》中,批驳了中学教育不过是通往大学的一道桥梁这样的谬见。他提出,“中等教育其自身就是目的,决非为将来某种专门之准备”,所以,“中等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少年人格之放射线到各方面去。例如文学的陶冶,并非要把少年立刻造成一位名家,也不是准备将来卖文讨饭,乃是要引导他的人格的活力往文学方面去。科学的陶冶也不是要养成科学家或准备做农工,乃是要引导他的人格的活力往科学方面去。艺术的陶冶也是一样的理由……我认定理想的中等教育,是全人格的教育,决非何种职业之准备……若有人问我中学毕业生做什么,我就说也不为士,也不为农,也不为工,也不为商,是为人:也可为士,也可为农,也可为工,也可为商。”

我们的教育恰恰忘记了这一点,教育--是对人的教育,幸好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逐步有所改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