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空数组建立动态缓冲区
关于在结构体末尾定义空数组的用法,以前看到过,一直没搞懂,在无意中瞄到了答案,实在是三生有幸,阿弥陀佛啊,所以就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 struct ast_exten { char *exten; char stuff[0]; }; 又如: struct ast_include { char *name; char *rname; char stuff[0]; }; struct ast_ignorepat { const char *registrar; struct ast_ignorepat *next; char pattern[0]; }; 这是个广泛使用的常见技巧,常用来构成缓冲区。比起指针,用空数组有这样的优势: 1.不需要初始化,数组名直接就是所在的偏移 2.不占任何空间,指针需要占用int长度空间,空数组不占任何空间。 “这个数组不占用任何内存”,意味着这样的结构节省空间;“该数组的内存地址就和他后面的元素的地址相同”,意味着无需初始化,数组名就是后面元素的地址,直接就能当做指针使用。 这样的写法最适合制作动态buffer。因为可以这样分配空间: malloc(sizeof(struct XXX)+ buff_len); 看出来好处没有?直接就把buffer的结构体和缓冲区一块分配了。用起来也非常方便,因为现在空数组其实变成了buff_len长度的数组了。 这样的好处是: 一次分配解决问题,省了不少麻烦。大家知道为了防止内存泄漏,如果是分两次分配(结构体和缓冲区),那么要是第二次malloc失败了,必须回滚释放第一个分配的结构体。这样带来了编码麻烦。其次,分配了第二个缓冲区以后,如果结构里面用的是指针,还要为这个指针赋值。同样,在free这个buffer的时候,用指针也要两次free。如果用空数组,所有问题一次解决。 其次,大家知道小内存的管理是非常困难的,如果用指针,这个buffer的struct部分就是小内存了,在系统内存在多了势必严重影响内存管理的性能。要是用空数组把struct和实际数据缓冲区一次分配大块问题,就没有这个问题。 如此看来,用空数组既简化编码,又解决了小内存碎片问题提高了性能,何乐不为?应该广泛采用。 如果你做过操作系统的开发或者嵌入式开发,这种技巧应该是见得滥了,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