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r/bin/python3 # Fibonacci series: 斐波纳契数列 # 两个元素的总和确定了下一个数 a, b = 0, 1 while b < 10: print(b) a, b = b, a+b
执行以上程序,输出结果为:
1 1 2 3 5 8
这个例子介绍了几个新特征。
第一行包含了一个复合赋值:变量 a 和 b 同时得到新值 0 和 1。最后一行再次使用了同样的方法,可以看到,右边的表达式会在赋值变动之前执行。右边表达式的执行顺序是从左往右的。
输出变量值:
>>> i = 256*256 >>> print('i 的值为:', i) i 的值为: 65536
end 关键字
关键字end可以用于将结果输出到同一行,或者在输出的末尾添加不同的字符,实例如下:
#!/usr/bin/python3 # Fibonacci series: 斐波纳契数列 # 两个元素的总和确定了下一个数 a, b = 0, 1 while b < 1000: print(b, end=',') a, b = b, a+b
执行以上程序,输出结果为:
1,1,2,3,5,8,13,21,34,55,89,144,233,377,610,987,
print() sep 参数使用:
>>> a=10;b=388;c=98 >>> print(a,b,c,sep='@') 10@388@98
用递归的,单纯说递归还好,其实递归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空间换取了可读性。每次调用递归函数的时候都会创建一个函数栈,如果递归深度过大,则会造成溢出状况。原文中使用a,b = b,a+b 方法求斐波那契数列,占用空间少,来回只有两个变量的空间占用,很方便。
# Fibonacci series: 斐波纳契数列 # 两个元素的总和确定了下一个数 #a , b = 0,1#第一行包含了一个复合赋值:变量 a 和 b 同时得到新值 0 和 1 #while b < 100: #print("b-------",b) #1,1,2,3,5,8 #print(b,end=","); #1,1,2,3,5,8,13,21,34,55,89, # print(b,sep='@'); #print("a----------",a)#0,1,1,2,3,5 # a,b=b,a+b #。最后一行再次使用了同样的方法,可以看到,右边的表达式会在赋值变动之前执行。 # 右边表达式的执行顺序是从左往右的。 求取斐波那契数列第n项的方法,利用列表可以将前20项输出.但是递归算法重复计算太多, 基本计算到第40项就卡住了,太浪费资源,利用列表记录n-1项, 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重复计算量.利用字典记录也可以实现相同运算. n=int(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 def fab(n): if n<1: print('输入有误!') return -1 if n==1 or n==2: return 1 else: return fab(n-1)+fab(n-2) result=[] for i in range(1,n+1): result.append(fab(i)) print(result) n=int(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 ori=[0,1] def fab(n): if n in ori: return ori[n] fab_n=fab(n-1)+fab(n-2) ori.append(fab_n) return fab_n fabb=[] for i in range(n+1): fabb.append(fab(i)) if n<1: print('输入有误!') else: print (fab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