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总线(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是一种高性能的计算机总线标准

PCI总线(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是一种高性能的计算机总线标准,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系统中,用于连接CPU和各种外设。PCI总线自1990年代初推出以来,逐渐成为计算机系统中主流的总线技术之一,并经历了多次升级和改进。以下是关于PCI总线的详细介绍:

1. 定义

PCI总线是一种通用的、高性能的计算机总线标准,用于连接CPU和各种外设(如显卡、声卡、网卡、硬盘控制器等)。它支持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PnP),允许系统自动检测和配置硬件设备,大大简化了硬件安装和配置过程。

2. 主要特点

  • 高性能:PCI总线支持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能够满足高速外设的需求。
  • 即插即用:支持PnP功能,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和配置硬件设备,无需手动设置跳线或中断。
  • 多主控支持:允许多个主控设备(如CPU、DMA控制器等)共享总线,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 兼容性:PCI总线与多种硬件设备兼容,包括显卡、声卡、网卡、硬盘控制器等。
  • 可扩展性:支持多种总线宽度(如32位、64位)和时钟频率(如33MHz、66MHz),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

3. 技术规格

  • 总线宽度:常见的PCI总线宽度为32位和64位。
  • 时钟频率:常见的时钟频率为33MHz和66MHz。
  • 数据传输速率
    • 32位、33MHz的PCI总线:最大传输速率为133MB/s。
    • 64位、66MHz的PCI总线:最大传输速率为533MB/s。
  • 电压:PCI总线的电压通常为3.3V或5V。

4. 工作原理

  • 总线仲裁:PCI总线采用集中式仲裁机制,由一个中央仲裁器(Bus Arbiter)负责分配总线控制权。多个主控设备可以通过请求信号(REQ#)向仲裁器申请总线控制权,仲裁器根据优先级和公平性原则分配总线控制权。
  • 数据传输:PCI总线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模式,包括突发传输(Burst Transfer)和流水线传输(Pipelining)。突发传输允许设备在一次总线请求中连续传输多个数据块,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 即插即用:PCI总线支持PnP功能,系统可以通过读取设备的配置寄存器来自动检测和配置硬件设备。每个PCI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设备ID(Device ID)和供应商ID(Vendor ID),系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识别设备并加载相应的驱动程序。

5. 发展历史

  • PCI 1.0:1992年发布,支持32位数据总线和33MHz时钟频率。
  • PCI 2.0:1993年发布,支持64位数据总线和66MHz时钟频率。
  • PCI 2.1:1995年发布,进一步优化了总线性能和兼容性。
  • PCI 2.2:1998年发布,支持更高的时钟频率和更复杂的总线协议。
  • PCI 2.3:2002年发布,进一步提高了总线性能和可靠性。

6. 应用领域

  • 个人电脑:PCI总线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中,用于连接显卡、声卡、网卡等外设。
  • 服务器:在服务器中,PCI总线用于连接高性能的存储控制器、网络接口卡等设备。
  • 嵌入式系统:PCI总线也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用于连接各种外设和传感器。

7. 与其他总线技术的比较

  • 与ISA总线相比
    • PCI总线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复杂的总线协议。
    • PCI总线支持即插即用功能,而ISA总线需要手动配置硬件。
  • 与EISA总线相比
    • PCI总线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灵活的总线仲裁机制。
    • PCI总线支持即插即用功能,而EISA总线需要手动配置硬件。
  • 与PCI Express相比
    • PCI Express是一种基于串行点对点连接的总线技术,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扩展性。
    • PCI总线是一种基于并行总线的架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扩展性有限。

8. 未来趋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PCI总线逐渐被更先进的PCI Express总线所取代。PCI Express采用串行点对点连接,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扩展性,能够满足现代计算机系统对高性能外设的需求。

总结

PCI总线是一种高性能的计算机总线标准,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服务器和嵌入式系统中。它支持即插即用功能,能够自动检测和配置硬件设备,大大简化了硬件安装和配置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PCI总线逐渐被更先进的PCI Express总线所取代,但PCI总线在一些旧系统中仍然有广泛应用。

PCI 总线(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是一种由英特尔(Intel)公司于 1991 年推出的局部总线标准,用于连接计算机主板与外围设备。以下是关于 PCI 总线的详细解析:


1. PCI 总线概述

  • 定义:PCI 是一种并行总线标准,最初设计用于连接计算机主板与外围设备,如显卡、网卡、声卡等。
  • 发展:最早的 PCI 总线工作在 33 MHz 频率下,传输带宽为 133 MB/s(32 位数据宽度)。后续推出了 64 位版本,频率提升至 66 MHz,进一步提高了带宽。
  • 替代:尽管 PCI 总线已被 PCI Express(PCIe)总线取代,但两者在软件编程上兼容,仅在底层配置和传输操作上有所区分。

2. PCI 总线的特点

  • 并行传输:PCI 总线采用并行传输方式,通过 32 位或 64 位地址线传输地址和数据,分时复用。
  • 多设备支持:PCI 总线上可同时挂载多个设备,设备分为主设备(如主控芯片的 PCI 控制器)和从设备(如显卡、网卡)。主设备负责总线仲裁。
  • 共享总线:同一 PCI 总线上的设备共享总线资源,通过片选引脚、地址范围、总线号、设备号和功能号等机制确定通信对象。
  • 通信阶段:PCI 总线通信分为两个阶段:
    1. 配置阶段:PCI 总线控制器扫描所有设备,访问设备的配置空间,分配总线号、设备号、功能号和地址空间,并写入配置空间。
    2. 地址访问阶段:在配置完成后,通过分配的地址范围访问设备。

3. PCI 总线的中断机制

  • INTx 中断:PCI 总线使用 INTA#、INTB#、INTC# 和 INTD# 信号向处理器发出中断请求。这些信号为低电平有效,属于边带信号(Sideband Signals),在 PCI 总线中是可选的。
  • 中断路由:PCI 规范未明确规定 INTx 信号与中断控制器的连接方式,通常由系统软件(如 BIOS 或 Firmware)提供中断路由表,记录 PCI 设备的 INTx 信号与中断控制器的连接关系。

4. PCI 总线的局限性与替代

  • 局限性:PCI 总线采用单端并行信号,易受外部干扰,限制了总线频率的进一步提升。
  • 替代者:PCI Express(PCIe)总线采用高速差分信号和端到端连接方式,支持更高的带宽和灵活性,逐渐取代了 PCI 总线。

5. PCI 总线的影响

  • 技术贡献:PCI 总线为计算机外围设备的连接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推动了计算机硬件的发展。
  • 过渡作用:作为从 ISA 总线到 PCIe 总线的过渡技术,PCI 总线在计算机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PCI 总线是一种经典的局部总线标准,通过并行传输和多设备支持,为计算机外围设备提供了高效的连接方式。尽管已被 PCIe 总线取代,但其设计理念和技术贡献对后续总线标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Bol5261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