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财政部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称为“《暂行规定》“)以来,许多企业已经抢先完成了数据资产入表的操作。由于作者(BigData专家)主业从事数据资产入表的相关工作,在对企业进行数据资产入表咨询和辅导过程中,经常碰到许多类似的问题,本文便总结和回答数据资产入表常见的八大问题。
一、数据资产入表有什么用?
目前来看企业做数据资产入表对有三个好处:化债、融资和宣传。
优化财务指标(化债):数据资产入表直接反应在财务报表上的核心指标便是降低资产负债率,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做初次入表的企业都还是比较谨慎,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急需降低资产负债率的企业,初次入表的金额都没有很夸张,对资产负债率的降低能起到作用但不多。
增强融资能力:企业融资过程中,数据资产入表可以作为一种有吸引力的资产证明,也有很多企业宣传自身通过数据资产获得银行的多少授信额度,但银行在授信时并不是太看重这一部分,实际融资情况还是和企业自身业务强相关,这里不便细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作者交流沟通。
宣传:就目前来看,宣传是数据资产入表的一个非常大的功能。可以看到第一口吃螃蟹的企业都在不留余力,想尽各种办法宣传自己是各省市的首单、首例、数据资产入表全流程、数据全要素、某行业第一笔等等的数据资产入表企业。
-
大多数尝试入表的都是国资背景企业,而数据资产入表的成功前提必须有一把手自上而下的肯定,一方面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参与到数据要素这一概念中去,尝试发展新质生产力有益无害;
-
另一方面,先下手的企业能更多的被本单位的上级部门注意到,很大概率会有更多的资源倾斜;
-
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10月9日中办、国办重磅发布了《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
数据资产入表常见八大问题解答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50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