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树 详解及模板

划分树是一种优化区间查询的数据结构,通过构造树形结构将时间复杂度从O(q*n*log(n))降低到O(q*log(n))。建树时需平衡左右子树,确保元素均匀分布。在处理特殊数据时,预先假设中值左侧元素小于中值,并使用flag标记跟踪中值数量。查询时借助cnt数组记录每层进入左子树的元素个数,辅助定位查询区间。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划分树的目的:求区间内第K大数。对于此类问题,暴力的话直接对区间进行sort,但是时间复杂度很高,如果q次查询的话嘛,时间复杂度 O(qnlog(n)) O ( q ∗ n ∗ l o g ( n ) )
为了降低时间复杂度,我们采取将数组构造成树的形式,这样,时间复杂度能降到 log(n) l o g ( n ) ,但是空间复杂度为 nlog(n) n ∗ l o g ( n ) .
建树规则为:小于等于中位数的放在左子树,大于中位数的放在右子树,以 19 1 − 9 的随机数组为例,建树方式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样,我们查询的时候只需要对构造好的树像线段树一样,不断向下递归到指定区间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几点

  • 划分树的构造需要平衡左右子树的元素个数,也就是说,如果是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关于线段树的详细解释及通用代码模板的问题。首先,我得回顾一下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看看有没有相关的信息可以利用。用户提到了引用[2],里面详细说明了线段树的基本结构和分治思想,这可以作为解释的基础。 接下来,我需要确保回答的结构清晰,符合用户的要求。用户希望有详细解释和代码模板,所以应该分几个部分:基本概念、核心特性、操作原理、应用场景,然后是代码实现和优化技巧。这样逐步展开,帮助用户理解。 在基本概念部分,我需要用用户提供的引用[2]中的内容,说明线段树是基于分治的二叉树,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区间,内部节点的左右子节点如何划分。然后核心特性方面,分治思想、空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这些都需要涵盖,可能需要结合引用中的信息,比如线段树的构建方式。 操作原理需要详细讲解构建、查询、更新三个步骤。构建部分要说明递归划分区间;查询部分要说明如何覆盖目标区间;更新则是如何找到叶子节点并回溯更新。这部分可能需要结合示例,比如区间和的查询和更新,这样更直观。 应用场景方面,用户可能关心线段树能解决哪些问题,比如区间统计、动态维护数据等,引用[2]提到的区间统计可以扩展到这里。 代码模板部分,用户需要通用实现,所以用Python比较合适。需要包括类定义、构建函数、查询和更新方法。代码中要处理左右子节点的索引,以及递归调用。注意代码的注释,帮助用户理解每个部分的作用。 最后是相关问题,根据用户之前的提问习惯,可能涉及优化方法、与其他数据结构的比较、应用实例等。需要生成三个相关问题,帮助用户进一步学习。 还要注意引用标记,在提到分治思想时引用[2],其他部分如果有合适的引用也要标注。但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可能只有引用[2]和线段树直接相关,其他引用暂时用不上。需要确保引用标记自然,不破坏回答的流畅性。 检查LaTeX格式是否正确,所有行内公式用$...$,独立公式用$$...$$。例如,在讲时间复杂度时,$O(\log n)$需要正确格式。代码块用```python包裹,确保语法正确。 最后,通读整个回答,确保逻辑清晰,结构合理,符合用户的所有要求,包括中文回答、引用标注、代码模板和相关问题。可能还需要检查是否有遗漏的核心概念,或者代码中的错误,比如递归终止条件是否正确,区间划分是否准确。</think>### 线段树算法详解及通用实现模板 #### 一、线段树基本概念 线段树是基于分治思想的二叉树结构,用于高效解决**区间查询**和**区间更新**问题。其核心特性包括: 1. **分治思想**:将区间递归划分为左右子区间,直到单元素区间[^2] 2. **空间复杂度**:$O(4n)$(最坏情况) 3. **时间复杂度**:构建$O(n)$,查询/更新$O(\log n)$ #### 二、操作原理 1. **构建过程** $$[l, r] \rightarrow \begin{cases} [l, mid] & \text{左子树} \\ [mid+1, r] & \text{右子树} \end{cases}$$ 其中$mid = \lfloor (l + r)/2 \rfloor$ 2. **区间查询** 通过递归比较查询区间与当前节点区间的覆盖关系,合并子区间结果 3. **单点/区间更新** 从叶子节点回溯更新所有相关父节点的值 #### 三、应用场景 - 区间和/最大值/最小值查询 - 区间覆盖/增量更新 - 动态维护数据集合的统计信息 #### 四、通用Python模板 ```python class SegmentTree: def __init__(self, data): self.n = len(data) self.tree = [0] * (4 * self.n) self.build(0, 0, self.n-1, data) def build(self, node, l, r, data): if l == r: self.tree[node] = data[l] return mid = (l + r) // 2 left = 2*node + 1 right = 2*node + 2 self.build(left, l, mid, data) self.build(right, mid+1, r, data) self.tree[node] = self.tree[left] + self.tree[right] # 可根据需求修改合并逻辑 def query(self, node, l, r, ql, qr): if qr < l or r < ql: return 0 if ql <= l and r <= qr: return self.tree[node] mid = (l + r) // 2 return self.query(2*node+1, l, mid, ql, qr) + \ self.query(2*node+2, mid+1, r, ql, qr) def update(self, node, l, r, idx, val): if l == r: self.tree[node] = val return mid = (l + r) // 2 if idx <= mid: self.update(2*node+1, l, mid, idx, val) else: self.update(2*node+2, mid+1, r, idx, val) self.tree[node] = self.tree[2*node+1] + self.tree[2*node+2] # 示例用法 data = [1, 3, 5, 7, 9] st = SegmentTree(data) print(st.query(0, 0, 4, 1, 3)) # 输出区间[1-3]的和:3+5+7=15 st.update(0, 0, 4, 2, 10) # 将索引2的值改为10 print(st.query(0, 0, 4, 1, 3)) # 输出新的和:3+10+7=20 ``` #### 五、优化技巧 1. **延迟标记(Lazy Propagation)**:处理区间更新时推迟实际修改[^2] 2. **动态开点**:避免预分配内存,处理稀疏区间 3. **离散化**:处理大范围稀疏数据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