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华人成就经典美国梦

谈及黄仁勋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通常都先提及美国《财富》杂志2001年推出的《40岁以下的40位富翁》,因为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巧合。

  这一年,《财富》打破常规,上榜的富翁不仅有企业家,还是各路明星。黄仁勋以5.07亿美元的身价,排在这个榜单的第12位,第13位刚好是大名鼎鼎的蓝球巨星迈克尔·乔丹,身价3.98亿美元。巧合的是,黄仁勋与乔丹刚好同年同月同日生,即1963年2月17日。乔丹的知名度托起了黄仁勋。

  黄仁勋不仅是Nvidia的创始人,还一直担任首席执行官。在他的率领下,Nvidia从1993年一家IT业的无名小卒,只用8年时间,即到2001年营业收入就突破10亿美元,而其芯片出货量从100万枚到1亿枚,只用两年多时间,速度远远超过英特尔,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半导体公司。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他率领Nvidia成功地打破英特尔的大集成战略,活生生开辟出细分的显卡芯片市场,还成为无可争议的行业领袖。

  不仅如此,黄仁勋提出,Nvidia的显卡芯片每6个月功能翻一倍,而且说到做到,比英特尔的摩尔定律快三倍,成为显卡芯片业的“黄氏定律”。其新版的GPU(亦称图形处理单元)已经集成1.2亿多晶体管,比英特尔奔4几乎多一倍。

  黄仁勋以一个普通的华人,成就了一个经典的美国梦。但是在这个令人羡慕的美国梦背后,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挫折与艰辛。

  中国孩子的天赋

  黄仁勋的父亲是一位化工工程师,母亲是一位老师,教少儿英语。9岁那年,黄仁勋的父亲决定把他与哥哥送到美国去,交给已在美国落脚的舅舅。因为工作繁忙,黄仁勋父母都没有同行。于是两个外语结结巴巴的中国孩子,由此被空投到了人生地不熟的美国。

  两个孩子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舅舅家,但出乎意料的是,舅舅家的情况根本没有他们父亲想象中那么好。事实上,舅舅家已经多一口人也养不起。于是黄仁勋的父母就托关系将他们两个安排到肯塔基州一所乡村寄宿学校。

  1974年,黄仁勋的父母终于移民到美国俄勒冈州,一家人再次团聚,黄仁勋也很快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课:专注与竞争。

  回到父母身边后,黄仁勋不仅有机会上正规学校,还有机会打乒乓球。他的球越打越专业,开始参加各种比赛,也逐渐学会竞争与专注。黄仁勋回忆说:“13岁那年,我第一次有机会打美国乒乓球锦标赛,但是等我到了拉斯维加斯,我的心就不在比赛上了。一晚上不睡觉,沿着商业街来回游逛。第二天比赛输得一塌糊涂。”黄仁勋后来发现自己输就输在不专注。”

  有所思,有所进。黄仁勋开始以专注的态度对待乒乓球,并于15岁那年在美国乒乓球公开赛上获得双打第三名。

  黄仁勋差点成为职业乒乓运动员,而这一点就差在学术上。15岁在乒乓球比赛中得奖后,黄仁勋马上挂拍。16岁那年考上勒冈州立大学。

  职业规划的关键选择

  在勒冈州立大学,黄仁勋主修电子工程。通过4年学习,黄仁勋顺利毕业,同时还在大学工程实验室现在的妻子Lori。Lori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她答应嫁给黄仁勋,因为黄仁勋许诺30岁会拥有自己的公司。

  1983年,黄仁勋大学毕业后毫不犹豫地搬到硅谷,并应聘AMD公司,成为一名芯片设计工程师。在一堆博士中间,聪明的黄仁勋发现自己有诸多不足,必须深造。1984年,黄仁勋发现斯坦福大学推出一个合作项目,允许他利用业余时间进修电子工程学硕士学位。黄仁勋马上报名。苦读6年后成为斯坦福电子工程硕士。

  1985年,为AMD效力两年后,黄仁勋跳槽到偏向于图形处理的芯片商LSI Logic。年仅22岁的黄仁勋一边工作,一边积极准备自己创业。加入LSI Logi后,他先从技术干起,做一名图片处理芯片工程师。用两年时间掌握前沿技术后,主动调到销售部,并很快以出色的业绩晋升业务部主任、“系统集成芯片”总负责人等高级职位。

  除此之外,在LSI Logi的8年中,黄仁勋还得到很多东西,比如谈判经验,融资方式,团队管理等,几乎都是创业者与企业家所必须的。

  屡败屡战的创业

  在为LSI Logi工作的过程中,黄结识了克里斯(Chris Malachowsky)与普雷艾姆(Curtis Priem),两人以前都效力太阳微系统(Sun Microsystems),1992年底想成立一家图形芯片公司,于是力邀年龄最小,但既懂技术又擅管理的黄仁勋担任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此时也正摩拳擦掌,三人一拍即合。黄仁勋担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担任副总裁,普雷艾姆担任首席技术官。

  1993年1月,Nvidia正式成立。据说,黄仁勋还把第一天上班的时间定在2月17日,刚好是他30岁生日。不管是有意,还是巧合,黄仁勋兑现了自己30岁成立自己公司的诺言。

  1993年,显卡与声卡仍集成在一起,尚未形成专门的独立芯片市场。可以说,图形芯片市场接近于一张白纸。黄仁勋认为,这是领跑的绝好时机,他力图掀起一场革命。

  1995年,Nvidia终于推出第一款图形芯片产品NV1,多项技术都非常领先,但出乎黄仁勋预料,NV1没人叫好,因为NV1并不是专门的图形芯片,它集图形处理、声卡及游戏操作杆等功能于一体。同时,NV1选择了只有几家游戏机公司看好的QTM成像技术,而就在这时,主流变了。

  就在整个图形芯片业群龙无首时,微软推出Windows95,全球几乎所有软件与硬件开发商都马上转向Windows95。微软又趁机收购一家英国图形标准公司,开发出图形接口Direct3D标准,支持多边形成像技术,很快号令天下,这无疑给NV1宣判死刑。

  同时,Windows 95使个人电脑对图形处理与游戏的功能要求大大提高,一下子把图形芯片的主流市场从游戏机扭转到个人电脑。Nvidia主攻的游戏机市场一夜间从大众变小众。这无疑又压缩了Nvidia的缓刑期。

  而此时,Nvidia第一笔风险投资已经花得所剩无几,只能裁员。就在Nvidia揭不开锅时,游戏机巨头世嘉递来橄榄枝。

  1995年,世嘉刚好准备用土星大战游戏机市场。巧合的是,Windows95在日本还没有流行,而土星刚好支持正方形成像技术。更巧的是,NV1附加功能中的游戏操作杆就是以世嘉为模本。所以世嘉就找到Nvidia,请它开发土星游戏机的第二代图形芯片,订金700万美元。

  如果没有世嘉这700万美元订金,Nvidia早就消失了,但即便有这700万美元,Nvidia同样差点消失。因为通过第一代土星游戏机开发,世嘉已意识到Nvidia坚信的QTM技术有缺陷,希望NV2完全突破NV1,采用已经成为主流的多边形成像技术。

  但Nvidia首席技术官普雷艾姆一意孤行,对世嘉的强烈反对声充耳不闻。结果,NV2还没有开发完,世嘉就放弃合作。于是NV2夭折了,Nvidia傻眼了。

  但最终,世嘉强忍怒火,另找PowerVR公司开发土星游戏机二代显示芯片,对Nvidia未予追究,象征性地将NV2买来另作别用。

  颠覆性的TNT爆炸

  时间1997年,比Nvidia还晚成立一年的3Dfx凭借Voodoo震惊世界,显示芯片业进入3D时代。市场上更涌现出近百家显卡公司。而此时已经4岁的Nvidia仍在死亡线上徘徊。

  黄仁勋发现技术方向不对后,马上换掉首席科学家,另请到后来多次获奖的大卫·科克博士(David Kirk),并以他为乎组织了一个在显示芯片业最为庞大的研发团队。

  黄仁勋力求大赌大赢。Nvidia面向主流标准,以高起点开发最高端的图形芯片,悄悄地与最领先的3Dfx展开王者之争。

  1998年2月,经过近两年的默默努力,Nvidia推出了第三代产品,NV3,即Riva 128。这是一款全新概念的显示芯片。因为黄仁勋志在称王,所以只瞄准3Dfx的技术,但坚决不走3Dfx的老路。3Dfx的Voodoo系列采用PCI,Riva 128就大胆采用当时仍处于试验阶段的AGP概念。

  Riva 128在显示性能上与Voodoo不相上下,令业界侧目。黄仁勋早在1996年就已亲赴台湾,与众多重量级显卡生产商结成联盟,所以NV128一经推出,马上就能大量出货,而且价格比Voodoo系列低好几成,很快占领了相当份额的市场,一炮走红。

  黄仁勋很快推出NV128的简单升级版,即Riva 128zx。而这次升级只是黄仁勋展示凶悍的铺垫。他公开表示,Nvidia将超越摩尔定律,产品每6个月升级一次,功能翻倍。这个速度相当于摩尔定律的三倍。他说到做到,1998年秋天,Nvidia推出Riva 128真正的升级版,取名Riva TNT,而TNT则是尽人皆知的炸药,颠覆了IT界畅销多年的摩尔定律,树立了显示芯片业自己的标准。

  Riva TNT真的成了显示芯片业的炸药,被称为超级显卡,比3Dfx同期推出的Voodoo2功能强许多,至今仍是显示芯片史上的经典产品。还没等不可一世的3Dfx回过神来,半年之后,即1999年2月,黄仁勋又率领Nvidia推出功能更加强的TNT2,功能上再次远远超越Voodoo系列,彻底奠定了Nvidia的高端与领先地位。

  3Dfx败局已定,黄仁勋则全面出击,同步推出TNT2的ULTRA加强版、标准版,以及TNTM64及TNT2 VANTA等,橫扫高中低端,不给对手预留任何生存空间。

  1999年底,黄仁勋又出人意料地推出全新架构的显示芯片,即Geforce256,率先将显示芯片业带入GPU时代,令对手们措手不及。而败下阵来的3Dfx,开始重复Nvidia在1995年前后的错误,即自以为是的封闭开发,结果产品无人问津,公司很快陷入亏损。

  2000年12月,已经上市一年多的Nvidia以7000万美元的现金及100万股Nvidia股票将3Dfx收入囊中,成为显示芯片业当之无愧的王者。

  继续疯狂的2001

  2001年,Nvidia一年推出6个产品,还打进芯片组与移动工作站两大市场。尤其是在主流个人电脑GPU市场占有率超过60%,在笔记本GPU市场起步第一年就占到近10%。在营收方面突破10亿美元,GPU出货量突破1亿枚,成为全球最快达到10亿美元收入的半导体公司。

  这一年,Nvidia不仅获得无数产品设计大奖,以及“速度最快的GPU”,“最有影响力的GPU公司”等荣誉称号,还当选纳斯达克100指数股,以及标准普尔500指数股。Nvidia的股价更是一度冲到每股80美元,翻了近四番,成为2001年标准普尔500指数股中表现最佳的股票。

  遭遇围剿的2002

  由于前几年Nvidia对微软的标准很捧场,2000年,微软宣布推出Xbox时,决定采用Nvidia的显示芯片。这一决定极大地提高了Nvidia的人气。同时,微软还直接支付2亿美元定金,总合同金额达到5亿美元,而当时Nvidia全年销售额也不过5亿美元。9月,微软又宣布,Xbox 中另外一个主要芯片,即媒体传送处理器(MCP)也由Nvidia供货。

  但不久,微软就觉得Nvidia要价有点太高,希望Nvidia调低GPU的价格。结果Nvidia不答应,两家价格战暴发。由于Xbox占到Nvidia业务的15%~20%,Nvidia股价大幅下滑。

  更狠的是,微软马上转向Nvidia仅存的ATI。ATI也是一家由华人创立的公司。创始人何国源1950年生于中国广东,1984年移民加拿大,1985年创立ATI。2000年底,不可一世的3Dfx轰然倒塌,Nvidia惟一称得上对手的就剩下ATI,而2001年,ATI在Nvidia进攻下,公司成立16年来首次亏损。

  2002年,就在ATI上气不接下气时,微软抛来魅眼,AT高调接过微软Xbox二代的订单,起死回生。同时,自从2000年以来,英特尔也深切地感受到Nvidia的威胁,所以在加强芯片组,直接抢吃Nvidia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决定扶持ATI。

  很快, ATI、微软、英特尔三家本来并不亲近的公司因Nvidia走到一起,以超强联盟合围Nvidia。不满10岁的Nvidia哪里禁得住IT行业两大领袖的联合打击?

  2002年,Nvidia股价一路下滑,从年初每股70美元下滑到只有7美元,市值从110亿美元缩水到10亿美元。

  到年底,黄仁勋渐渐认清严峻形势,马上组织突围,丢掉XBOX订单后,攻下了索尼PlayStation游戏机显示芯片。

  奋力突围的2003

  2003年,黄仁勋主动找微软谈判,并于2003年2月与微软达成和解。之后,Nvidia再次与微软达成合作,微软MCE媒体播放器软件将搭售Nvidia图形芯片。

  对于英特尔与ATI,黄仁勋似乎无能为力,他发现在英特尔扶持下,ATI不管Nvidia推出新品速度多快(再次用半年多时间推出6款新品),ATI总能赶上,而且从高中低档全面反击,使Nvidia市场份额时有下滑。

  2003年尽管Nvidia未能突围成功,但也有可圈可点之处。第一便是重现惊人的产品更新速度。重新夺得技术领先地位。同时通过下半年在中低端产品市场的出击,避免了市场份额大幅下滑。此外,通过收购MediaQ,Nvidia还成功打入增长性极好的手持设备显示芯片市场。

  二次革命的2004

  2004年伊始,黄仁勋首先再次调查产品研发团队,将产品设计小组从三四人调整到三四十人,而且来自不同学科,以求灵感碰撞,结果很快见效。当年,Nvidia正式推出GeForce 6800系列,晶体集成数达到2.2亿,性能超过上一代产品两倍以上,速度最快,压倒ATI的9800系列,叫好叫座。

  但2004年Nvidia真正出彩之处仍在于战略转变,即与英特尔化敌为友。Nvidia与英特尔最初的和解信号出现于2003年底,当时业界就传出Nvidia下一代Nforce芯片组准备与英特尔的奔4 Prescott兼容。2004年,Nvidia不断地表现出对英特尔PCI Express的兴趣,并在1月的CES技术展上推出一款直接采用PCIE架构的显示芯片组向英特尔阵营平滑过度。2月,Nvidia正式推出高中低端全系列PCI Express架构的GPU,向Nvidia第二次革命性转变迈出试探性的一步。

  2004年11月,双方正式达成相互授权协议,交换专利与芯片授权,合作迈出实质性一步,成为2004年IT界的重大事件之一。也被誉为Nvidia继1996年转向微软之后的第二次开放,GPU与CPU化敌为友,整个显示芯片业格局一新。

  至此,Nvidia与各大对手从竞争转向竞合,黄仁勋从一个搅局者,变成一个谋局者。

  谋局2005

  2005年,凭借性能卓越的G7800,尤其是革命性的双核技术,Nvidia不仅牢牢占据高端市场,而且成为个人电脑显示芯片的老大,还挖了ATI一个大墙脚。

  相比之下,ATI正经受高层变局之痛。ATI创始人兼CEO何国源与妻子因涉嫌内部股票交易,从2004年6月起,何国源必须交出CEO职位,只能担任董事长。

  2005年,Nvidia本来可以对ATI乘胜追击,但黄仁勋没有,他在图谋一个新局:称霸芯片组市场。

  从2001年起,Nvidia就开始推出nForce平台,首次进军集成图形芯片市场,此后力度不断加大。

  2005年12月14日,Nvidia宣布以5200万美元收购宇力电子(ULi),震惊业界。宇力电子成立于2002年,是核心逻辑芯片的著名提供商,在主板芯片市场,一直有“得宇力者得天下”的说法。并购后,Nvidia在主板芯片组市场不仅扫除了一个强劲的对手,更使nForce芯片组设计与研发能力大增,将ALI与ATI直接抛到身后。

  尽管Nvidia一再宣称,它不会威胁英特尔,不会做CPU,但没人敢保证未来的世界属于GPU还是CPU。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