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9 图像数据与显存

目录

 一、 图像数据的介绍

 1.1 灰度图像

1.2 彩色图像

二、 图像相关的神经网络的定义

2.1 黑白图像模型的定义

2.2 彩色图像模型的定义

2.3 模型定义与 batchSize 的关系

三、显存占用的主要组成部分

3.1 模型参数与梯度(FP32 精度)

3.2 优化器状态

SGD

Adam

3.3 数据批量(batch_size)的显存占用

3.4. 前向/反向传播中间变量

 一、 图像数据的介绍

 1.1 灰度图像

图像数据和之前的结构化数据有什么差异点呢?

        结构化数据(如表格)的形状通常是 (样本数, 特征数),例如 (1000, 5) 表示 1000 个样本,每个样本有 5 个特征。图像数据的形状更复杂,需要保留空间信息(高度、宽度、通道),因此不能直接用一维向量表示。其中颜色信息往往是最开始输入数据的通道的含义,因为每个颜色可以用红绿蓝三原色表示,因此一般输入数据的通道数是 3。

维度索引含义数值说明
0通道数(Channels)1表示这是一张灰度图(仅有一个颜色通道,如黑白照片)。
如果是彩色图(如RGB),通道数为 。3
1高度(Height)28表示图像的垂直像素数为28像素。
2宽度(Width)28表示图像的水平像素数为28像素。

        MNIST 数据集是手写数字的 灰度图像,每个像素点的取值范围为 0-255(黑白程度),因此 通道数为 1。图像尺寸统一为 28×28 像素。

# 打印下图片形状
image.shape

输出:
 

torch.Size([1, 28, 28])

1.2 彩色图像

        在 PyTorch 中,图像数据的形状通常遵循 (通道数, 高度, 宽度) 的格式(即 Channel First 格式),这与常见的 (高度, 宽度, 通道数)(Channel Last,如 NumPy 数组)不同。---注意顺序关系。

注意点:

1. 如果用matplotlib库来画图,需要转换下顺序,我们后续介绍

2. 模型输入通常需要 批次维度(Batch Size),形状变为 (批次大小, 通道数, 高度, 宽度)。例如,批量输入 10 张 MNIST 图像时,形状为 (10, 1, 28, 28)。

# 打印一张彩色图像,用cifar-10数据集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vision
from torchvision import  transforms, dataset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 设置随机种子确保结果可复现
torch.manual_seed(42)
# 定义数据预处理步骤
transform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ToTensor(),  # 转换为张量并归一化到[0,1]
    transforms.Normalize((0.5, 0.5, 0.5), (0.5, 0.5, 0.5))  # 标准化处理
])

# 加载CIFAR-10训练集
trainset = datasets.CIFAR10(
    root='./data',
    train=True,
    download=True,
    transform=transform
)

# 创建数据加载器
trainloader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
    trainset,
    batch_size=4,
    shuffle=True
)

# CIFAR-10的10个类别
classes = ('plane', 'car', 'bird', 'cat', 'deer', 
           'dog', 'frog', 'horse', 'ship', 'truck')

# 随机选择一张图片
sample_idx = torch.randint(0, len(trainset), size=(1,)).item()
image, label = trainset[sample_idx]

# 打印图片形状
print(f"图像形状: {image.shape}")  # 输出: torch.Size([3, 32, 32])
print(f"图像类别: {classes[label]}")

# 定义图像显示函数(适用于CIFAR-10彩色图像)
def imshow(img):
    img = img / 2 + 0.5  # 反标准化处理,将图像范围从[-1,1]转回[0,1]
    npimg = img.numpy()
    plt.imshow(np.transpose(npimg, (1, 2, 0)))  # 调整维度顺序:(通道,高,宽) → (高,宽,通道)
    plt.axis('off')  # 关闭坐标轴显示
    plt.show()

# 显示图像
imshow(image)

输出:

Files already downloaded and verified
图像形状: torch.Size([3, 32, 32])
图像类别: frog

注意,因为这里设计到图像的显示,所以就需要调整维度顺序:(通道,高,宽) → (高,宽,通道)

二、 图像相关的神经网络的定义

2.1 黑白图像模型的定义

# 先归一化,再标准化
transform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ToTensor(),  # 转换为张量并归一化到[0,1]
    transforms.Normalize((0.1307,), (0.3081,))  # MNIST数据集的均值和标准差,这个值很出名,所以直接使用
])


# 2. 加载MNIST数据集,如果没有会自动下载
train_dataset = datasets.MNIST(
    root='./data',
    train=True,
    download=True,
    transform=transform
)

test_dataset = datasets.MNIST(
    root='./data',
    train=False,
    transform=transform
)
# 定义两层MLP神经网络
class MLP(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 None:
    super(MLP, self).__init__()
    self.flatten = nn.Flatten()  # 将28x28的图像展平为784维向量
    self.layer1 = nn.Linear(784, 128)  # 第一层:784个输入,128个神经元
    self.relu = nn.ReLU()  # 激活函数
    self.layer2 = nn.Linear(128, 10)  # 第二层:128个输入,10个输出(对应10个数字类别)
        

  def forward(self, x):
    x = self.flatten(x)  # 展平图像
    x = self.layer1(x)   # 第一层线性变换
    x = self.relu(x)  # 应用ReLU激活函数
    x = self.layer2(x)  # 第二层线性变换,输出logits
    return x

# 初始化模型
model = MLP()

device = 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model = model.to(device)  # 将模型移至GPU(如果可用)

from torchsummary import summary  # 导入torchsummary库
print("\n模型结构信息:")
summary(model, input_size=(1, 28, 28))  # 输入尺寸为MNIST图像尺寸    

输出:

模型结构信息:
----------------------------------------------------------------
        Layer (type)               Output Shape         Param #
================================================================
           Flatten-1                  [-1, 784]               0
            Linear-2                  [-1, 128]         100,480
              ReLU-3                  [-1, 128]               0
            Linear-4                   [-1, 10]           1,290
================================================================
Total params: 101,770
Trainable params: 101,770
Non-trainable params: 0
----------------------------------------------------------------
Input size (MB): 0.00
Forward/backward pass size (MB): 0.01
Params size (MB): 0.39
Estimated Total Size (MB): 0.40
----------------------------------------------------------------

我们关注和之前结构化MLP的差异

1.输入需要展平操作

MLP 的输入层要求输入是一维向量,但 MNIST 图像是二维结构(28×28 像素),形状为 [1, 28, 28](通道 × 高 × 宽)。nn.Flatten()展平操作 将二维图像 “拉成” 一维向量(784=28×28 个元素),使其符合全连接层的输入格式。

其中不定义这个flatten方法,直接在前向传播的过程中用 x = x.view(-1, 28 * 28) 将图像展平为一维向量也可以实现

2.输入数据的尺寸包含了通道数input_size=(1, 28, 28)

3.参数的计算

  • 第一层 layer1(全连接层)

权重参数:输入维度 × 输出维度 = 784 × 128 = 100,352

偏置参数:输出维度 = 128

合计:100,352 + 128 = 100,480

  • 第二层 layer2(全连接层)

权重参数:输入维度 × 输出维度 = 128 × 10 = 1,280

偏置参数:输出维度 = 10 合计:1,280 + 10 = 1,290

  • 总参数:100,480(layer1) + 1,290(layer2) = 101,770

2.2 彩色图像模型的定义

class MLP(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input_size=3072, hidden_size=128, num_classes=10):
        super(MLP, self).__init__()
        # 展平层:将3×32×32的彩色图像转为一维向量
        # 输入尺寸计算:3通道 × 32高 × 32宽 = 3072
        self.flatten = nn.Flatten()
        
        # 全连接层
        self.fc1 = nn.Linear(input_size, hidden_size)  # 第一层
        self.relu = nn.ReLU()
        self.fc2 = nn.Linear(hidden_size, num_classes)  # 输出层
        
    def forward(self, x):
        x = self.flatten(x)  # 展平:[batch, 3, 32, 32] → [batch, 3072]
        x = self.fc1(x)      # 线性变换:[batch, 3072] → [batch, 128]
        x = self.relu(x)     # 激活函数
        x = self.fc2(x)      # 输出层:[batch, 128] → [batch, 10]
        return x

# 初始化模型
model = MLP()

device = 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model = model.to(device)  # 将模型移至GPU(如果可用)

from torchsummary import summary  # 导入torchsummary库
print("\n模型结构信息:")
summary(model, input_size=(3, 32, 32))  # CIFAR-10 彩色图像(3×32×32)
    

输出:
 

模型结构信息:
----------------------------------------------------------------
        Layer (type)               Output Shape         Param #
================================================================
           Flatten-1                 [-1, 3072]               0
            Linear-2                  [-1, 128]         393,344
              ReLU-3                  [-1, 128]               0
            Linear-4                   [-1, 10]           1,290
================================================================
Total params: 394,634
Trainable params: 394,634
Non-trainable params: 0
----------------------------------------------------------------
Input size (MB): 0.01
Forward/backward pass size (MB): 0.03
Params size (MB): 1.51
Estimated Total Size (MB): 1.54
----------------------------------------------------------------
  • 第一层 layer1(全连接层)

权重参数:输入维度 × 输出维度 = 3072 × 128 = 393,216

偏置参数:输出维度 = 128

合计:393,216 + 128 = 393,344

  • 第二层 layer2(全连接层)

权重参数:输入维度 × 输出维度 = 128 × 10 = 1,280

偏置参数:输出维度 = 10

合计:1,280 + 10 = 1,290

  • 总参数:393,344(layer1) + 1,290(layer2) = 394,634

2.3 模型定义与 batchSize 的关系

实际定义中,输入图像还存在batchsize这一维度

在 PyTorch 中,模型定义和输入尺寸的指定不依赖于 batch_size,无论设置多大的 batch_size,模型结构和输入尺寸的写法都是不变的。

class MLP(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self.flatten = nn.Flatten() # nn.Flatten()会将每个样本的图像展平为 784 维向量,但保留 batch 维度。
        self.layer1 = nn.Linear(784, 128)
        self.relu = nn.ReLU()
        self.layer2 = nn.Linear(128, 10)
        
    def forward(self, x):
        x = self.flatten(x)  # 输入:[batch_size, 1, 28, 28] → [batch_size, 784]
        x = self.layer1(x)   # [batch_size, 784] → [batch_size, 128]
        x = self.relu(x)
        x = self.layer2(x)   # [batch_size, 128] → [batch_size, 10]
        return x

        PyTorch 模型会自动处理 batch 维度(即第一维),无论 batch_size 是多少,模型的计算逻辑都不变。batch_size 是在数据加载阶段定义的,与模型结构无关。

        summary(model, input_size=(1, 28, 28))中的input_size不包含 batch 维度,只需指定样本的形状(通道 × 高 × 宽)。

总结:batch_size与模型定义的关系**

组件是否涉及batch_size示例代码
模型定义❌ 完全无关class MLP(nn.Module)中无需提及batch_size
火炬摘要❌ 只需要样本形状(不含batch维度)summary(model, input_size=(1, 28, 28))
数据加载器✅ 在此设置batch_sizeDataLoader(dataset, batch_size=64)
训练循环✅ 数据自动以batch形式输入模型for data, target in train_loader: ...

三、显存占用的主要组成部分

        昨天说到了在面对数据集过大的情况下,由于无法一次性将数据全部加入到显存中,所以采取了分批次加载这种方式。即一次只加载一部分数据,保证在显存的范围内。

        那么显存设置多少合适呢?如果设置的太小,那么每个batchsize的训练不足以发挥显卡的能力,浪费计算资源;如果设置的太大,会出现OOT(out of memory)

显存一般被以下内容占用:

  1. 模型参数与梯度:模型的权重(Parameters)和对应的梯度(Gradients)会占用显存,尤其是深度神经网络(如 Transformer、ResNet 等),一个 1 亿参数的模型(如 BERT-base),单精度(float32)参数占用约 400MB(1e8×4Byte),加上梯度则翻倍至 800MB(每个权重参数都有其对应的梯度)。

  2. 部分优化器(如 Adam)会为每个参数存储动量(Momentum)和平方梯度(Square Gradient),进一步增加显存占用(通常为参数大小的 2-3 倍)

  3. 其他开销。

oom处理方案

下面以手写数据集为例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Loader

# 定义训练集的数据加载器,并指定batch_size
train_loader = DataLoader(
    dataset=train_dataset,  # 加载的数据集
    batch_size=64,          # 每次加载64张图像
    shuffle=True            # 训练时打乱数据顺序
)

# 定义测试集的数据加载器(通常batch_size更大,减少测试时间)
test_loader = DataLoader(
    dataset=test_dataset,
    batch_size=1000,
    shuffle=False
)

手写数据集(MNIST)和当前 MLP 模型,显存占用的计算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部分。

3.1 模型参数与梯度(FP32 精度)

参数总量:101,770 个参数

  • 1字节(Byte)= 8位(bit),是计算机存储的最小寻址单位。

  • 位(bit)是二进制数的最小单位(0或1),例如表示4位二进制数。0b1010

  • 1KB=1024字节;1MB=1024KB=1,048,576字节

常见数据类型的字节占用

数据类型位数 (bit)字节(Byte)数值范围(近似)
float32(单精度浮点数)324±1.7×10^38
float64(双精度浮点数)648±1.8×10^308
uint8(无符号8位整数)810~255
  • MNIST数据集的原始图像像素值为0-255的整数(uint8类型,占1字节),表示灰度值(0=黑,255=白)。

  • 但PyTorch的会将其归一化到[0, 1]范围,并转换为 类型(浮点型更适合神经网络计算)。transforms.ToTensor()float32

计算示例:单张MNIST图像的显存占用

  1. 原始像素值(uint8,未转换时)

    • 尺寸:28×28像素

    • 单像素占用:1字节(uint8)

    • 总占用:28×28×1 = 784字节 ≈ 0.766 KB

  2. 转换为float32张量后

    • 尺寸:(通道×高×宽)1×28×28

    • 单像素占用:4字节(float32)

    • 总占用:1×28×28×4 = 3136字节 ≈ 3.06 KB

单精度(float32)参数占用:101,770 × 4 字节 ≈ 403 KB

梯度是损失函数对模型参数的导数(∂Loss/∂Weight),用于指示参数更新的方向和幅度。梯度是损失函数对模型参数的导数(∂Loss/∂Weight),用于指示参数更新的方向和幅度。因此在默认情况下,梯度的数据类型和数目与参数相同。

梯度占用(反向传播时):与参数相同,合计约 806 KB

3.2 优化器状态

SGD
  • SGD优化器不存储额外动量,因此无额外显存占用。

  • SGD 随机梯度下降,最基础的优化器,直接沿梯度反方向更新参数。

  • 参数更新公式:w = w - learning_rate * 梯度

Adam
  • Adam优化器:自适应学习率优化器,结合了动量(Momentum)和梯度平方的指数移动平均。

  • 每个参数存储动量(m)和平方梯度(v),占用约101,770 × 8 Byte ≈ 806 KB

  • 动量(m):每个参数对应一个动量值,数据类型与参数相同(float32),占用 403 KB。

  • 梯度平方(v):每个参数对应一个梯度平方值,数据类型与参数相同(float32),占用 403 KB。

3.3 数据批量(batch_size)的显存占用

  • 单张图像尺寸1×28×28(通道×高×宽),归一化转换为张量后为float32类型
    • 单张图像显存占用:1×28×28×4 Byte = 3,136 Byte ≈ 3 KB

  • 批量数据占用batch_size × 单张图像占用
    • 例如:batch_size=64 时,数据占用为​​​​​​​64×3 KB ≈ 192 KB

    • batch_size=1024时,数据占用为1024×3 KB ≈ 3 MB

3.4. 前向/反向传播中间变量

  • 对于两层MLP,中间变量(如layer1的输出)占用较小:​​​​​​​
    • batch_size×128维向量:batch_size×128×4 Byte = batch_size×512 Byte

    • 例如batch_size=1024时,中间变量约​​​​​​​512 KB

以SGD为例,此时其他参数占用固定,batchsize会影响显存占用

batch_size数据占用中间变量总显存占用(近似)
64192 KB32 KB~1 MB
256768 KB128 KB~1.7 兆字节
10243 MB512 KB~4.5 兆字节
409612 MB2 MB~15 兆字节

        在 PyTorch 中,在使用DataLoader加载数据时,如果不指定batch_size参数,默认值是1,即每次迭代返回一个样本。这与一次性使用全部数据进行训练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想要一次性使用全部数据进行训练,需要手动将batch_size设置为数据集的大小,但对于大型数据集,这样做通常会导致内存不足,因为一次性将所有数据加载到内存中可能会超出硬件的内存限制。

        大规模数据时,通常从16开始测试,然后逐渐增加,确保代码运行正常且不报错,直到出现 内存不足(OOM)报错 或训练效果下降,此时选择略小于该值的 batch_size。

        训练时候搭配 nvidia-smi 监控显存占用,合适的 batch_size = 硬件显存允许的最大值 × 0.8(预留安全空间),并通过训练效果验证调整。

补充说明: batchsize对于训练的影响

在深度学习中,使用较大的 batch_size(批量大小)相比单样本训练(batch_size=1)有以下核心优势

  • 并行计算能力最大化,减小训练时间;且大幅减少更新次数

  • 梯度方向更准确,单样本训练的梯度仅基于单个数据点,可能包含大量噪声(尤其是数据分布不均或存在异常值时)。大 batch_size 的梯度是多个样本的平均值,能抵消单个样本的随机性,梯度方向更接近真实分布的 “全局最优方向”。会让训练过程更稳定,波动更小。

@浙大疏锦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