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android的demo下的一个小部分,主要是写的TextView的。程序虽然短,但我的java基础太差,也只看懂了个大概。下面对不懂的地方作个笔记。
1、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每次都写组件的时候都能看见这个。网上查了下好像是:xmlns是定义一个命名空间,如果需要使用符合 XML 规范的 XHTML 文档,则应该在文档中的<html> 标签中至少使用一个 xmlns 属性,以指定整个文档所使用的主要命名空间,而android的xml解析就是遵循了此规则。有了它,你就可以alt+/作为提示,提示你输入什么,不该输入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可以理解为语法文件。或者语法判断器什么的。
2、android:autoLink="all",这个设置像电话号码,email地址的文字显示为可链接的。可以设置为可以用|来选择多项
none | 0x00 | Match no patterns (default). |
web | 0x01 | Match Web URLs. |
email | 0x02 | Match email addresses. |
phone | 0x04 | Match phone numbers. |
map | 0x08 | Match map addresses. |
all | 0x0f | Match all patterns (equivalent to web|email|phone|map). |
3、<b>text1:</b>表示加粗的意思
4、<a href="http://www.google.com">link</a>表示用link代替了http://www.google.com"外部连结。
5、setMovementMethod(LinkMovementMethod.getInstance()),代码上说要加上这一句让链接可用。
6、SpannableString有很好的博客可作为参照http://blog.youkuaiyun.com/rockcoding/article/details/7231756。
public void setSpan (Object what, int start, int end, int flags)
主要是start跟end
start是起始位置,无论中英文,都算一个。从0开始计算起。end是结束位置,所以处理的文字,包含开始位置,但不包含结束位置。
7、dip: device independent pixels(设备独立像素). 不同设备有不同的显示效果,这个和设备硬件有关,一般我们为了支持WVGA、HVGA和QVGA 推荐使用这个,不依赖像素。
px: pixels(像素). 不同设备显示效果相同,一般我们HVGA代表320x480像素,这个用的比较多。
pt: point,是一个标准的长度单位,1pt=1/72英寸,用于印刷业,非常简单易用;
sp: scaled pixels(放大像素). 主要用于字体显示best for textsize。
dp也就是dip。这个和sp基本类似。如果设置表示长度、高度等属性时可以使用dp或sp。但如果设置字体,需要使用sp。dp是与密度无关,sp除了与密度无关外,还与scale无关。如果屏幕密度为160,这时dp和sp和px是一样的。1dp=1sp=1px,但如果使用px作单位,如果屏幕大小不变(假设还是3.2寸),而屏幕密度变成了320。那么原来TextView的宽度设成160px,在密度为320的3.2寸屏幕里看要比在密度为160的3.2寸屏幕上看短了一半。但如果设置成160dp或160sp的话。系统会自动将width属性值设置成320px的。也就是160 * 320 / 160。其中320 / 160可称为密度比例因子。也就是说,如果使用dp和sp,系统会根据屏幕密度的变化自动进行转换.
8、
android:ellipsize = "end" 省略号在结尾
android:ellipsize = "start" 省略号在开头
android:ellipsize = "middle" 省略号在中间
android:ellipsize = "marquee" 跑马灯
最好加一个约束android:singleline = "true"
android:marqueeRepeatLimit="1"跑马灯的次数为1
android:marqueeRepeatLimit="marquee_forever"次数为无限次
android:focusableInTouchMode="true"我加上这句才显示跑马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