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危害分析的应用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信息系统危害分析的相关内容,包括理论基础、方法步骤以及实际案例分析。
1. STAMP理论基础
在系统理论中,STAMP(系统理论事故模型和过程)将控制论系统建模为分层控制回路网络。该理论在统一框架中融合了分层控制、反馈和自适应系统的概念。使用STAMP,分析师可将社会技术系统建模为一组控制器、显示器、控件、传感器、执行器和过程。
控制器通过代表控制和感知活动的输入和输出链路与它们控制的过程相连。存在两种控制模式:
- 直接控制和感知 :若被研究的过程是直接控制的,控制器将通过直接控制进行操作,并使用传感器直接感知过程状态。
- 间接控制和合成感知(自动化) :若过程是间接控制的,控制与受控过程之间的交互将由中间控制器和执行器介导。提供给控制器的关于受控过程的信息将通过显示器提供,并通过中间控制器从传感器过滤。
2. ISHA方法步骤
ISHA(信息系统危害分析)方法包含一系列核心步骤,与许多源自FMEA(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的方法类似。具体步骤如下:
1. 组建跨职能和跨学科团队 :通常包括最终用户、信息人员和工程师。
2. 确定要分析的过程 :可依据可用的历史事故数据进行选择;若此类信息不可用,则根据预期损失事件风险对过程进行主观分层后选择。
3. 界定分析系统的范围并明确范围假设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57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