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湘江东岸城市天际线拟合与定量分析
1. 引言
城市天际线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元素,长久以来备受关注。传统的天际线分析方法以定性为主,但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高楼林立,天际线变得模糊难辨,传统方法已难以满足天际线保护的需求。由于缺乏对天际线形态的定量描述,仅凭直观判断容易导致评价模糊。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定量模型,通过天际线的定量数据库判断未来天际线的变化趋势,从而有效控制在建建筑的高度,保护快速发展中的天际线。
2. 天际线曲线的生成
2.1 天际线的观测与选择
天际线是城市视觉空间的叠加影像,受观测方向、角度、速度和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学术研究中,天际线观测点的选择是一大难点,不同观测点得到的天际线效果各异。通常,我们会选择特定观测点下优美的天际线来反映城市特征。天际线观测存在“看”与“被看”的对应关系,分为静态观测(单点一对一)和动态观测(多点一对多线性观测)。静态观测点一般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如山顶、高架桥、高楼顶部等;动态观测则选择能连续观察天际线主要特征的路径,如城市入口、特色街道、景观道路和滨水区。
2.2 天际线控制点的选择
获取具有城市特征的天际线后,需要提取其形态。首先,选取天际线建筑或自然元素的顶部和底部交点,用直线连接形成原始天际线。初始形成的天际线呈锯齿状,为符合大众视觉习惯并便于分析,需将其转换为平滑曲线。根据环境心理学,人类一次只能关注少数对象,因此可采用函数极值法选择天际线“形象”的关键控制点,即局部最大值点(Pmax)和局部最小值点(Pmin),形成由三个控制点控制波动的简化曲线。Pmax 通常是具有城市特色的地标建筑,位于天际线波峰;Pmin 位于波谷,主要反映天际线上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6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