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 for Desktop的亮点展示(来自2012 Esri中国用户大会)

本文回顾2012 Esri中国用户大会上ArcGIS Desktop的亮点,包括数据编辑的要素形状对齐工具,动态图例功能,多维聚类分析,以及与云的集成,提升了GIS资源创建的效率和专业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2012 Esri中国的用户大会已经过去一周了,去过现场的朋友一定对很多东西还记忆犹新吧?尤其是主题大会最后的环节,从ArcGIS Online的故事,到ArcGIS各产品亮点演示,给观众带来了不少惊喜。
      所以呢,博主我近日整理了一下资料,把桌面产品的演示内容,在这里回顾一下。仅以此博文,献给那些对ArcGIS桌面产品技术感兴趣的童鞋们~~!

      (1)在数据编辑方面,介绍了一个十分实用的编辑工具。当我们对栅格数据完成矢量化工作的时候,相邻要素往往会出现边界不一致或不连续的问题。而在ArcGIS 10.1当中,利用要素形状对齐工具,可以自动追踪编辑要素的形状,通过修改容差以建立不容范围的缓冲区与周边要素重合,最后这些要素的边界便能够无缝连接。这样,即保证了要素间的拓扑关系,还大大的提高了编辑人员的工作效率。
        

       

       
 

      (2)在制图方面,介绍了图例的改进。制图人员在进行页面布局输出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地图当前显示范围内的信息变化时,图例不能随之进行自适应的调整,从而影响了地图的易读性。现在10.1当中实现了这个功能,我们称它为“动态图例”!它非常适用于日趋流行的动态制图场景,比如利用数据驱动技术(数据驱动页面)生成专题图集,其中每个页面的图例都与地图内的信息保持完全一致。

     

        

     

 

     (3)在地理分析方面,介绍了一个专业的分析工具,即新型的聚类分析。这是一个真正的多维分析工具,它将要素基于多个属性进行分组,以探索要素间的相似或差异。比如例子中,是对沿海区域根据其产业产值情况进行分组。使用这个工具,通过聚类的方式,可以直观地了解区域的产业结构情况,同时,分析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空间或空间的约束。另外,选择生成的统计报告,对于理解分析结果来说也十分的有用。
      当结果运算出来后,再结合统计报告中的箱形图,可以看出地图中心红色区域的上海,其产业产值远高于其他区域,而它是以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以第一产业为辅。在它周边的东南沿海区域,产业产值也高于其它区域,并且产业结构是相似的。

      总之,如果想对要素进行复杂的归类和对比分析时,此工具就派上用场啦。

      

      

 

     (4)在与云的集成方面在与云的集成方面,介绍了如何进行分享。在10.1当中,除了可以将数据、地图进行分享,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将地理处理工作流和分析结果,以服务或是打包的方式,分享给ArcGIS Online上的组织或是大众。注意,需要登录ArcGIS Online的企业级账号。

        

 

      总结:ArcGIS 10.1桌面产品,使用户在创建任意GIS资源时能够更高效、更精细、更专业,还可以将制作的内容轻松分享到云端,做到分享无极限!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