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利用镶嵌数据集管理拉丝维加斯地区15景Geoeye影像数据,共计26GB。通过传统方式管理这些数据,可能会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下面我们就来共同见证镶嵌数据集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
1.1
当然也可以通过Model Builder建模工具构建镶嵌数据集,这里只考虑上面的两种方法。
在弹出的镶嵌数据集创建的对话框中,必须定义的参数有镶嵌数据集名称和空间参考,名称以字母开头,参考系可任意选择。其它的波段数量以及像元类型等要素可从加载到镶嵌数据集的第一景影像中获取。
1.2
向镶嵌数据集中添加影像数据,同样有两种方式:
第一,右键Mosaic Dataset——Add Rasters
需要选择Raster Type,也就是栅格类型,根据需要添加数据的具体类型来进行选择,因为本例中要加入Geoeye的影像,因此此处选择Geoeye—1。
这时候,影像就被添加到了镶嵌数据集当中。共计用时22秒。
1.3
从上图的镶嵌数据集可以看出,因为影像在镶嵌过程中,会在几何方向产生倾斜,这就产生了无效区域,也就是黑边。ArcGIS中提供了两种方式去除黑边。
第一,
第二,
说明:通过NoData 无效值进行黑边去除,是将黑边变成了透明色。
.4
1.5
ArcGIS 10.1中,对镶嵌数据集的功能进行了增强,新增了镶嵌数据集分析器,可以查找出镶嵌数据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错误警告,根据这些提示,就可以修正错误,保证镶嵌数据集构建的正确性。
通过分析,得出镶嵌数据集的错误信息提示。
针对错误提示,进行错误纠正。(后续博文会详细阐述)
1.6
1.6.1
Mosaic Dataset右键——Optimize——Define Overviews
Mosaic Dataset右键——Optimize——Build Overviews
定义Overviews并进行Overviews的创建,可以选择加入已经存在的影像或服务作为概视图
1.6.2
注意:匀色前,要对影像item和镶嵌数据集分别做统计
以上为构建镶嵌数据集的流程,算是带大家初窥ArcGIS对大规模影像数据的管理,技术细节请继续关注imagery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