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类】【栅格常识(一)】Raster是个啥子东西

本文深入解析栅格数据与影像数据在GIS应用中的概念、最小单元、组织方式及存储特点,揭示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详细解释像元、矩阵存储方式以及数据精度的影响,帮助读者全面理解栅格数据在GIS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现如今,不仅是在遥感应用中能看到花花绿绿的影像了,在GIS应用中也能随处看到她们的身影。在各种在线地图中,卫星影像作为底图与矢量的道路层叠加;高程DEM作为高程来源实现地形的山影效果。相信大家对影像这个词,应该一点儿也不感到陌生。

 

 

 

      那么栅格呢?相对与我们熟悉的影像,这俩只是名词上的区别么?

      栅格(Raster)和影像(Images/Imagery)在GIS应用中经常被相互指代。如果非要区别一下呢,影像是指通过各种遥感设备,传感器,或者照相机得到的电子的或者纸质的图片,栅格则是一种数据模型,用来特指影像存储方式的。类比一下,如果把ArcGIS中存储显示的图片都称之为酒的话,栅格就是酒瓶,而影像就是瓶中的美酒了。

      咱们再来仔细看看栅格数据。

      如果说使用矢量来描绘我们的世界,需要使用到点,线或者是面。而构成点,线,或者面的最小单元,是点(结点)。那么另外一种用于描绘地物的数据-栅格的最小单元又是什么呢?

如果你曾经好奇的把影像/栅格数据放大放大再放大,那么可能会注意到,当放大到某一个层级后,栅格数据就会变成下图所示的状态,变成了一个个的小格子。这些小格子,就是栅格数据的最小单元,Cell,也叫像元。对影像来说,这个最小的单元被叫做pixel,像素。

 

 

      熟悉shape格式的筒子们都知道,线或者面数据都是通过点串来存储的。打开属性表也能够看到,撇开业务属性,就空间属性而言,每一条线就是一条记录,而这条记录中存储的shape再展开来才是构成这条线的点串的坐标(xy坐标)。而栅格数据的组织方式就非常的简单,有多简单呢,它就是一矩阵!栅格/影像数据看起来很复杂,还那么大一块,但是其实就是按行和列存储的像元。栅格运算的时候与矩阵运算是一样的,找到相应的位置,然后将象元值进行相应的加减乘除就可以了。

通过矩阵方式存储的栅格数据有显而易见的优点,数据结构简单。矢量的点,线,面也可以存储在栅格数据中,这样更方便参与空间分析的运算。BUT,将地物都栅格化了存储也有自己的弊端的。首先,栅格化之后,数据的精度取决于且仅取决于栅格的象元大小。象元越小,数据的所占的磁盘空间越大,处理起来越慢。再有呢,就是栅格的最小单元是不能够再分割的,在数据存储或者重建的时候会有误差。例如像元大小为1m的栅格是不能精确存储边长为10.5m的矢量边的。

      正如上面提到的,像元有个不能被改变的特性,就是它是一个正方形,长 = 宽 = 像元大小 = 格网大小(栅格) = 分辨率(影像)。对于一个栅格来说,长与宽可以不同,说明栅格的行数与列数不等,也就是每一行的像元数与每一列的像元数不等。但是在一个栅格数据中,像元大小是一定的。

     象元值又代表了什么呢?

      如果需要了解一个矢量数据的属性,我们Identify一下,就可以看到该矢量背后的故事。这个多边形代表的是那个省,这个省的人口有多少,编码是什么等等等等。那么我们Identify一下栅格的某个位置,得到的RGB的值表示又是什么意思呢?

      小时候的自然课应该也有讲过,世间万物对不同光的吸收和反射是不同的。而我们看到的影像,就是通过传感器记录下每一个位置对红光(Red),绿光(Green)和蓝光(Blue)的反射值得到的。(高级传感器例如卫星上用的还记录了更多光波段的反射值,这里不罗嗦了)栅格数据中,代表实际“属性”的像元值就是反射值。

      当然了,反射值只是针对航片,卫片和照片的。对于DEM或者其他高程影像来说,像元值代表的就是该位置的实际高度。而土地分类图中每一个像元值代表的是该位置上的土地利用类型。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栅格都是矩阵,那么为什么会有离散数据(Discrete Data)和连续数据(Continues Data)的区别?

      这个是由于栅格数据所表现的事物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栅格中像元值的分布类型,将他们分成了3类,离散数据(有时也叫专题数据),主要是指分类结果数据,例如土地利用图;连续数据,一般是真实地物的直接体现,比如各种遥感影像,DEM,温度图等等等等;最后一类是图片,例如扫描地图或者楼房照片等。

     预告一下,下一贴要讲讲像元深度(pixel depth),波段等属性信息。

### 5G NR 栅格配置和参数 #### 全局频率栅格 (Global Raster) 3GPP 定义了全局频率栅格(Global Raster),记作 ΔF<sub>Global</sub>, 这概念用于计算5G频点号。随着频段升高,栅格尺寸也会相应增大[^1]。 #### 信道频率栅格 (Channel Raster) 不同于 LTE 的复杂表格查询方式, 5G NR 使用更为简洁的方法来确定具体的工作频率。对于给定的 NR-ARFCN 参数值,可以通过特定公式转换成实际使用的无线电信号频率。例如当 NR-ARFCN 设置为600010时,其对应的 RF 频率可通过定算法得出[^3]。 #### 同步频率栅格 (Synchronization Raster) 为了确保不同设备间能够顺利建立连接并完成初始接入过程,在5G系统中还设定了同步频率栅格(Synchronization Raster), 并引入了 GSCN (Global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Number) 来唯标识每个可能作为同步源的位置[^2]。 #### 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栅格划分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发展状况以及可用资源情况,3GPP 协议规定了几种主要工作范围内的子载波间隔选项,包括但不限于 Sub-3GHz、C-Band 和毫米波等多个区间。在中国市场环境下,当前阶段更多集中在Sub-3GHz 及 C-Band 资源的应用上;而在些发达国家则已经开始探索更高频段如毫米波的实际部署可能性[^4]。 ```python def calculate_frequency(nr_arfcn): """ 计算基于NR_ARFCN的具体频率 :param nr_arfcn: NR ARFCN数值 :return: 对应的中心频率MHz """ # 假设此函数实现了从NR_ARFCN到频率的映射逻辑 frequency_mhz = some_formula_based_on_nr_arfcn(nr_arfcn) return frequency_mhz def some_formula_based_on_nr_arfcn(arfcn_value): """模拟具体的转换关系""" base_freq = 2496 # MHz, example value only step_size = 0.2 # MHz per unit increase in arfcn offset = arfcn_value - 600000 # Assuming an arbitrary starting point of 600000 for simplicity freq = base_freq + (offset * step_size) return round(freq, 2) print(f"The calculated frequency is {calculate_frequency(600010)} MHz.")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