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stic、Cox回归之图形化呈现(R语言中绘制Nomogram)

首先什么是Nomogram?简单的说这是一种将Logistic回归或Cox回归图形化呈现的方法,可以让读者从图中很简便地根据预测变量的值得到因变量的大致概率数值。其对于Logistic回归或Cox回归的意义,大概相当于散点图对于简单线性回归的意义。具体的介绍以及作图原理,这里就不详述了,有兴趣的请参照附件中SAS公司的一份文档。
下面简单说下Nomogram怎么看。如下图。欲知年龄50岁的女性(sex=1)的患病风险,只需要将age=45岁向points轴投射,则points=50;同理sex=1时,points≈37。两者相加则Total points=87;将此数值在Total points轴上向Risk概率轴投射,则可知风险大概在0.4和0.5之间。(参见图中红线)对于单个变量,只需要令Total points = points进行投射即可。

接下来讲如何用R语言做出上面的这张图。简单起见,此帖仅讨论Logistic回归,Cox回归的方法类似,但相对更复杂。本帖所用数据引用自上海交大出版《医学统计学及SAS应用(修订版)》的例11.4,详细的内容请参见我的另一个帖子的附件(http://www.dxy.cn/bbs/topic/26880076)。
-------------------------------------代码开始---------------------------------------------
require(rms)
# 建立数据集
y = c(0, 1, 0, 0, 0, 1, 1, 1, 0, 0, 0, 1, 1, 0, 0, 1, 0, 0, 0, 1, 1, 0, 1,
1, 0, 1, 1, 1, 0, 1, 0, 1, 0, 0, 1, 1, 0, 0, 1, 1, 0, 1, 0, 0, 0, 1,
1, 1, 1, 0, 1, 1, 0, 0, 0, 1, 1, 1, 0, 1, 1, 1, 1, 0, 0, 1, 1, 1, 0,
0, 0, 1, 0, 1, 0, 1, 0, 1)
age = c(28, 42, 46, 45, 34, 44, 48, 45, 38, 45, 49, 45, 41, 46, 49, 46, 44, 48,
52, 48, 45, 50, 53, 57, 46, 52, 54, 57, 47, 52, 55, 59, 50, 54, 57, 60,
51, 55, 46, 63, 51, 59, 48, 35, 53, 59, 57, 37, 55, 32, 60, 43, 59, 37,
30, 47, 60, 38, 34, 48, 32, 38, 36, 49, 33, 42, 38, 58, 35, 43, 39, 59,
39, 43, 42, 60, 40, 44)
sex = c(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1, 1, 0, 1, 1, 1, 0, 1, 1, 1, 0, 1, 1, 1, 0, 1, 1, 1,
0, 1, 1, 1, 0, 1)
ECG = c(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2, 1, 0, 0, 2, 2, 0, 0, 2, 2,
0, 1, 2, 2, 0, 1, 0, 2, 0, 1, 0, 2, 1, 1, 0, 2, 1, 1, 0, 2, 1, 1, 0, 2,
1, 1, 0, 2, 1, 1)
# 设定nomogram的参数
ddist <- datadist(age, sex, ECG)
options(datadist='ddist')
# logistic回归
f <- lrm(y ~ age + sex + ECG)
# nomogram
nom <- nomogram(f, fun=plogis,
fun.at=c(.001, .01, .05, seq(.1,.9, by=.1), .95, .99, .999),
lp=F, funlabel="Risk")
plot(nom)
-------------------------------------代码结束---------------------------------------------
END。欢迎交流。



Cox回归模型会复杂一些,因为可能涉及到不同时间点(3年、5年)生存概率的计算。下面讨论最简单的概率轴为中位生存时间的情况。若需要在映射轴呈现生存概率,或需要比较不同模型之间的优劣(比如c-index),另外再留言讨论。
require(rms)
require( Hmisc)
# 建立数据集(使用rms包example的代码,未改动)
n <- 1000
set.seed(731)
age <- 50 + 12*rnorm(n)
label(age) <- "Age"
sex <- factor(sample(c('Male','Female'), n,
rep=TRUE, prob=c(.6, .4)))
cens <- 15*runif(n)
h <- .02*exp(.04*(age-50)+.8*(sex=='Female'))
dt <- -log(runif(n))/h
label(dt) <- 'Follow-up Time'
e <- ifelse(dt <= cens,1,0)
dt <- pmin(dt, cens)
units(dt) <- "Year"

# 设定nomogram的参数
ddist <- datadist(age, sex)
options(datadist='ddist')
# Cox回归
S <- Surv(dt,e)
f <- cph(S ~ rcs(age,4) + sex, x=T, y=T)
med <- Quantile(f)
# nomogram
nom <- nomogram(f, fun=function(x) med(x),
fun.at=c(13,12,11,9,8,7,6,5),
lp=F, funlabel="Median Survival Time")
plot(nom)
<think>好的,我现在要帮助用户了解COX回归的实现和使用方法,包括代码示例。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COX回归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确保自己理解正确。COX回归主要用于生存分析,可以处理多个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同时考虑时间因素,这一点和Logistic回归不同,后者不考虑时间。用户可能是在临床研究或类似领域需要用到这个模型,所以需要给出实际的例子和代码。 接下来,用户提到了实现和使用方法,以及代码示例。我需要确定常用的编程语言,比如Python或R,因为这两种语言在统计分析中应用广泛。根据引用[3]和[4],有提到Python和R的实现,所以应该涵盖这两种语言的示例。 然后,我需要整理COX回归的实现步骤。通常包括数据准备、模型拟合、结果解读、模型检验和预测。每一步需要简要说明,并附上代码。比如在Python中,可以使用lifelines库,而在R中可以使用survival包。需要确保代码正确,语法无误,并且有注释说明。 还要考虑用户可能的疑问,比如如何安装必要的库,数据格式的要求,如何解释输出结果中的风险比(HR值)等。引用[1]和[2]提到HR值的理解和COX回归的特点,这些应该在解释结果时提到,帮助用户理解输出。 另外,用户的需求可能包括实际应用场景,比如临床数据分析中的生存时间预测,所以示例数据应该贴近真实情况,比如包含生存时间、事件发生标志(如死亡)和协变量(年龄、治疗方式等)。 需要检查引用内容,确保引用的正确性,比如引用[3]提到Cox回归可以处理多个因素,而引用[4]说明其用于多因素分析。这些内容要自然地融入到回答中,并在适当的地方添加引用标识。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帮助用户进一步学习,比如关于PH假设检验、与其他模型的比较、生存曲线的绘制等。这些问题应该基于用户当前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理解COX回归的不同方面。 总结步骤: 1. 介绍COX回归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2. 分步骤说明实现方法,包括数据准备、模型拟合、结果解读等。 3. 提供Python和R的代码示例,并解释关键部分。 4. 结合引用内容,强调HR值和模型特点。 5. 生成相关问题,扩展用户的学习路径。</think>### COX回归实现与使用方法详解 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是一种用于生存分析的半参数回归方法,可同时分析多个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并计算风险比(HR值)[^1][^2]。以下分步骤说明其实现方法并提供代码示例。 --- #### 一、实现步骤 1. **数据准备** - 数据结构需包含三要素:生存时间$T$、事件发生状态$E$(0=删失,1=事件发生)、协变量$X_1,X_2,...X_n$ - 示例数据格式: | 患者ID | 生存时间() | 死亡(0/1) | 年龄 | 治疗方案(0/1) | |--------|-------------|-----------|------|--------------| | 001 | 24 | 1 | 65 | 1 | 2. **模型拟合** - 核心方程:$$h(t,X) = h_0(t) \cdot \exp(\beta_1X_1 + \beta_2X_2 + ... + \beta_pX_p)$$ - $h_0(t)$为基础风险函数,$\beta$为协变量系数[^1] 3. **结果解读** - HR值=$\exp(\beta)$,HR>1表示危险因素,HR<1表示保护因素 - 95%置信区间和p值用于判断显著性[^2] --- #### 二、代码示例 ##### Python实现(使用lifelines库) ```python # 安装库:pip install lifelines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lifelines import CoxPHFitter # 创建示例数据 data = pd.DataFrame({ '生存时间': [24, 30, 18, 12, 36], '死亡': [1, 1, 0, 1, 0], '年龄': [65, 58, 72, 45, 60], '治疗方案': [1, 0, 1, 0, 1] }) # 初始化模型 cph = CoxPHFitter() # 拟合模型(时间列, 事件列) cph.fit(data, duration_col='生存时间', event_col='死亡') # 输出结果 print(cph.print_summary()) print("HR值:\n", cph.hazard_ratios_) ``` ##### R实现(使用survival包) ```r # 安装包:install.packages("survival") library(survival) # 创建示例数据 data <- data.frame( 生存时间 = c(24, 30, 18, 12, 36), 死亡 = c(1, 1, 0, 1, 0), 年龄 = c(65, 58, 72, 45, 60), 治疗方案 = c(1, 0, 1, 0, 1) ) # 拟合Cox模型 cox_model <- coxph(Surv(生存时间, 死亡) ~ 年龄 + 治疗方案, data = data) # 输出摘要 summary(cox_model) ``` --- #### 三、关键输出解读 1. **系数(coef)**:反映协变量对风险的影响方向和强度 2. **HR值**:$\exp(coef)$,如年龄HR=1.05表示每增加1岁死亡风险增加5% 3. **p值**:通常以p<0.05作为显著性阈值[^2] 4. **置信区间**:HR值的95%置信区间不包含1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 #### 四、注意事项 1. **比例风险假设检验**:需验证HR是否随时间变化(可使用Schoenfeld残差检验) 2. **多重共线性**:需检查协变量间的相关性 3. **样本量要求**:一般每个协变量需要至少10个事件[^3]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